查看原文
其他

吴冠中晏济元冯建吴为何钟情周家笔:留住手工与技艺的尊严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董桥有篇文章说,要时时给自己的笔进补,说的是要自省笔下的文字、文章够不够营养,不单自己过得去自己这一关,还要对看官负责,学问来不得虚头,笔下锋头易转,而文化要厚道传家,一针一线都得扎紧。

笔下有灵,中国人的手艺是学识与经验、手工交织的诗情。昂然迈进今日的现实世界中,以毛笔、宣纸、端砚摇摇曳曳的传统梦呓中,深吸一口旧时清气,含氧量高得沁出几颗练字时的汗珠。

在手艺人那里,一切都很慢,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

他们是靠手艺来记忆的。

今天艺术野疯狂要介绍一位与百年文化品牌诗婢家合作的制笔人周来友先生,诗婢家近年选择与一些文房的手工制作老字号合作贴牌,周来友先生是其中一位。他来自江西文港。文港是闻名遐迩的“华夏笔都”,有1600多年的制笔历史,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有“光照临川之笔”的颂赋(文港1969年前属临川管辖)。明清时期全国毛笔四大家,文港就占两家:周虎臣笔庄和邹紫光阁笔庄。周坊村、前塘村是明清时期周虎臣、邹紫光阁名笔的故乡,是中国最大的传统毛笔制作原产地。


周先生来自周坊村,据说全村都是周姓,数百年来村里的几千上万人户皆以制笔为生。上世纪七十年代,他随父亲来到重庆,当时没有正式店面,就靠挨家串户先为画家免费制笔,用顺手就定笔,包括晏济元,冯建吴,李文信,北京的吴冠中都是用周家笔。

- - 周坊村

匠人易得,匠心难练。手工制作毛笔工艺极为严谨,有“千万毛中拣一毫”的说法。靠的还是精细笔工:从选料开始,周先生制笔就极为讲究,这也是周坊村传下来的规矩之一。老一辈曾告诫,制笔行没有技术标准,一支毛笔好坏全靠手艺人自己把握,所以自律很重要,不能有怠慢。每年冬季,周先生都到江西一次性选好整年毛料,动物毫毛在冬天最长最齐,每一根毫毛上的锋头最有光泽,透明度也是最好的,适合打磨锋头。

动物毫毛上的锋头越长,价格越高,才更能制成好毛笔,毛笔价格也与毫毛锋头的长度成正比。原料选好后,接下来就用石灰脱去毛发的油脂,接着再是筛毛,而这道工序最考功力,一支毛笔好坏的关键全在于此。

真正完好的毛,是圆润挺拔的,一百根中只有三五根。其他往往是有缺点的,譬如开叉,没有尖锋,毛杆损伤、弯曲等等。选毫时,在水盆中反复梳洗,逐根挑选,剔除有缺点的毛,然后按色泽、软硬、长短、粗细等分类,这是非常精细的工艺。

据行家说,一只羊身上可以做笔的毛料,大约只有四两,其中带“黑子”的不超过一两六钱。一个优秀的拣毛师傅,可以把这四两笔料,按照长短、粗细、硬软,分为十个等级,用于毛笔的各种部位。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771hb3z23&width=500&height=375&auto=0

扫码进入艺术野疯狂微店购买周家笔

唐代诗家白居易写过《紫毫笔》一诗:“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写出选毫之难。

不同的毛料或者处理到不同程度的毛料需要各种“牛板骨”,为何需要牛板骨而非一般的铁梳子呢?周先生说梳子如果扎着手容易烂,而驼骨板则稍好些,“以前做活用的是井水,冬天时要是刺破手指真是刺骨的痛,现在好在能有电热棒加热冷水,不那么受罪了。”

我想起竹刻大家周汉生写过的那篇《留住手工的尊严》。手工、手艺真是要靠爱惜,大凡我所接触的手艺人,都不太会说,写就更难了,用功最深的恰好是无言的手,至于要说出流派的发展、风格的渊源,丝毫不谙手艺的文人抄抄改改都凑得出好几本专书,制作的自省和传承的领悟制笔之人不写谁也写不到肉。我特别希望,这笔家之人,哪日能写出这笔家之艺,笔家之脉。

古代有许多书法家自己制作毛笔,比如韦诞、张芝、王羲之、智永等等。毛笔对于书家而言,好似宝剑、似伴侣、似不染心的云霞。我所认识的名画家、书家,多半都有自己执迷的“信笔”。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771115a8m&width=500&height=375&auto=0

去年借着潍坊中国画节的契机与友人在山东相聚,遇到重庆一位参展老画家,久闻其名,一直无缘得见,随后干脆直接一同从山东飞重庆。去他家看到两个酸枝木的小木箱装满周家笔,新旧长短粗细,密密麻麻。把收笔作为旨趣之人我见得多,但像他一样开花结果的算是奇人。不单画画说得出门道,还借用这笔势不同,讲出各种玩笔藏笔的逸闻趣事,真是收获不浅。我们都喜欢他家颇有山地风格的大房子,老得有滋有味,大理石地板撑起一抱抱雕花的圆柱,雪白的粉墙镶满红木百叶窗,午后站在窗前凝望满园花草的也许是诗书里的豆蔻草。

山城天气全年如夏秋,天花板上没有吊扇,四壁只有一排排的画,一排排的周笔。庆幸自己没能错过赏玩名笔的机缘,画家倒是爽朗,说“名笔”算不上,用得顺手,画得顺意,藏家满意,才是“名笔”,才算得上一支沾上自己名字的笔!过了一年多,我仍旧记得起他送我的那支笔,说隔两年年纪就更大了,坐飞机恐怕都得看航空公司脸色。这次见面,算是诗画与手艺相交的秘笈里,最为珍惜的梦痕。

- - 本次拍品

- - 本次拍品

回来后,我却始终不敢开锋试笔,我那个字,见不得人。老画家这周笔,写得出梅影,深情一墨,该是他的。

本次更多拍品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由四川浙商美术馆和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文:谢礼恒  郑佳   美编:西子

图片由诗婢家提供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花六年时间,蜀绣大师杨德全绣出一部传奇绣谱

闺中十二赏心乐事:他潜心五十年,画出中国最美十二花神

《延禧攻略》《如懿传》里看不到的正史传奇,都在这里

赤子深情·吴强年水印木刻首展:轻轻点染一路诗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