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六年时间,蜀绣大师杨德全绣出一部传奇绣谱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词人杜维娜采访杨德全后创作的歌词,由王菲菲演唱,这也是一段绣缘。

点击看之前深度报道:

☞ 国内拍卖首现蜀绣专场:世上万千声音,你为哪种回头?

 艺术野疯狂一周年,我们出了本书,名叫《乌鸦穿过玫瑰园》


“意”,不太容易言传,等于品位、癖好之微妙,总是蕴含一点“趣”的神韵,属于纯主观的爱恶,玄虚不可方物,如声色之醉人,几乎不能理喻。当我面对这件“千里烟霞锦水头”时,想到的倒不是它的烟霞之美,而是其寂寞之醇——绣人绣艺总像是寂寞高人,在传统观念里被冷落成“匠人”。暮春四月,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在上海落下帷幕,四十载如一日醉心于蜀绣的杨德全,终于实至名归,正式升级为“国大师”。

- - 巨幅新派山水“千里烟霞锦水头” 

- - 成都棕榈泉费尔蒙酒店大堂

- - 巨幅新派山水“千里烟霞锦水头”细节图

从九十年代的“中国刺绣艺术大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到如今升为“国大”,杨德全的这二十多年最令人缅念。飞驰岁月里未必都是密树浓阴、远山含翠的金粉记忆,更多则是砥砺前行的辛苦自知。“孤独寂寞外人很难想象。真正进入蜀绣的精神世界,我才恍然悟到,这里头真是五彩缤纷,大有名堂。我有不少徒弟,最初进入这个行业也许只是为了那一丝兴趣,但后来都真切地被蜀绣的魅力所感染,慢慢潜心钻研,绣竟变成他们的生活旨趣之一。”

对于杨德全而言,“国大师”绝不是她蜀绣生涯的休止符。“这个称号的确是我人生的‘高点’,但它不是一个‘保险箱’,而是新起点。在我脚下,一扇新大门才刚刚打开,一条新路径才刚刚启程。”这个新起点,是杨德全笃定的使命感和旺盛的创作欲。她要为蜀绣进行有章法的改变,更要担负起作为国大师的责任,为蜀绣引领后辈。

- - 新派山水之一山色空蒙听雨声

蜀绣有138种针法,常用的有三十余种。在近现代发展中,这些针法的运用多已形成固定组合,有严格的规律性。在杨德全眼里,这种规律性恰恰是大家对蜀绣“审美疲劳”的原因之一,“音乐人,是将有限的音符、音调、节奏自由组合,从而创作出无限的旋律,扑蝶旧梦,看山岁月,未来之思,都在这起伏音波里。那我们的绣人、绣艺,为何要僵限自己,一板一眼遵循既有针法组合呢?”在如今精致的按钮时代里,善思笃行的杨德全在“不破不立”的信念下,开始了自己的创新。我注意到她言简意赅地回溯,带着一股执着劲儿:她将传统针法拆分开,根据色彩、画面、情感表达的需要,灵活组合。反复尝试下,杨德全的作品油然新出生机,绣线如律,张弛有度,一针一线流花游走,余音绕梁,颇具空灵的时空感、层次感。

作品《风之韵》,是杨德全运用拆分法创作出的佳品之一。创新使用顿针法、旋针法,虚实并用,色彩、线条似乐章般流畅飘逸,整幅作品既有丝线的肌理,又有绸缎般的温润。

- - 新派刺绣山水之二逍遥游


蜀绣技艺树大根深,而纹样绣制是蜀绣的基本功之一,工匠可以在其基础上幻化出不同的图案。八十年代,杨德全曾作为学徒,跟随成都市蜀绣厂里的前辈大师们参与纹样绣制工作。然而在那之后,却未曾有人对这些针法、纹样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那时候还是比较随性的,没有想过要对纹样的绣制进行规范化的文字记载。”六年前,杨德全萌生了梳理、总结纹样的想法,她想仿效乐谱,出版一部有谱系、有来路、有根基的蜀绣针法绣谱,为行业树立规范、标准,“让针法代代相传”。

为了这本绣谱的编辑,杨德全倾尽心力。“光有纹样图案肯定远远不够,还要有过程及详细的文字记载,这样后来人才有迹可循。”在绣坊外,杨德全爱好阅读文学、艺术、哲学经典,加强学习,在文字上下苦功夫,力求解说准确、逻辑清晰。“有些针法实在复杂,我就把手势画下来,方便参考。”此外,她还为每幅纹样创作了一首小诗,“严格来讲其实都是打油诗,但我觉得它们能赋予蜀绣浓烈而浪漫的生活气息,拉近蜀绣与老百姓的距离。”

历时六年倾心打造一本绣谱,杨德全坦言,其过程又苦又枯(燥)。这本记载了54种纹样的针法绣谱《皇汉蜀绣丝韵谱--觅针》,本计划于今年年初面世,然而其中有几份图样在撰写、编辑过程中不慎丢失,精益求精的杨德全不得不推迟出版时间,重新补绣。而正是这次补绣,让她更加笃定绣艺之路的蜩螗与决意。“单凭记忆重现那几份纹样着实很难,但我循照自己之前的文字笔记,补绣起来就有章法多了,效率大大提高。这不正说明绣谱行之有效?”

斜方连环穿平运,跳跃黑色与驼伴,

丝格行间见方寸,有女传承锦纷繁。

叠彩单斗万不断,行针逐波丝万千,

线行穿似延不断,可歌浅浅彩点缀。

斜方相连纹也连,两目对望如相间,

红绿浅起锦如字,但留彩锦在人间。

线条纵横玩色暖,交错变化三角现,

四方格中叠彩绘,心语醉花正当年。

斜方相连纹不拉,牵回婉转线锦漫,

簇拥洁雅春暖佳,万字单锦丝点缀。

四季交换叶生花,流动逐波丝变化,

相互对称两头尖,春花待时行中穿。


在绣坊里,杨德全常常教诲徒弟,“做蜀绣必须要细心观察、视野开阔”。年轻时,杨德全对色彩的把握,多来源于对已有的作品的学习,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理念;随着年岁的增长,她逐渐意识到,广阔的自然才是真正的“色彩大师”:四季流转、云兴霞蔚、草长莺飞……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之妙,才能为作品注入鲜活生命力。每年杨德全都会抽时间外出,到国内外风景旖旎的圣地、人文气息浓厚的名城观光采风,汲取灵感。“前段时间我到了挪威的峡湾,看那湖面水清如镜,两岸重峦叠翠,内心很受触动。这两天我就在琢磨要如何把在北欧的所见所感和蜀绣结合起来。”旅行过程中,杨德全也在探寻国内外历史名城对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发扬,“我尤其爱看他们是怎样把传统和当下接轨的,这对我的创作深有启发。”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亦是杨德全的经验之谈。她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强调,蜀绣需要“针”工夫,更需要“真”工夫,开阔的视野和文学艺术修养必不可少。“就如绣制峨眉云涛,首先自己就得胸有丘壑,否则哪能理解云卷云舒的写意之美。”杨德全喜听音乐,也爱赏画,“音乐和刺绣看起来关联不大,但音乐的节奏、韵律能感染、熏陶人的内心,这种影响对针法的运用大有裨益;与绘画相比,刺绣能通过丝线的材质,展现出不可比拟的光泽感,但画家对线条、色彩收放自如的讲究,非常值得刺绣学习。”甚至,从建筑上,杨德全也能体悟到艺术间的共鸣:在“水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她发现,教堂里的砖面、装饰,竟与蜀绣的“斜方三色锦、方格叠花锦”锦纹样惊人相似;在芬兰赫尔辛基,她也观察到教堂的彩绘玻璃与蜀绣纹样的相近。“平日里要日积月累,丰盈知识,这样作品的情感才能真实贴切,打动人心。”

竹、木、牙、角雕刻跟字画一样欺人。如今看来,这绣艺同样欺人。光靠技术难免匠气,供养些学问、走过几千里路出手才飘得起雅气:工匠的工艺品闯不进纪晓岚的阅微草堂,脱俗的艺术创作才成得了俞曲园春在堂里的长物——特别在意杨德全颇具写意画风的山水刺绣作品,它好似挣脱传统刺绣窠臼的飞凰,成了一枝独特的寒玉。不由想起伦敦古玩大家保罗·莫斯编写的一部文玩图录里看到的竹刻臂搁:一枝寒玉,三分暖淡,六分微茫,词人朱祖谋题易安那句“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句子拿来形容蜀绣妙品好合适,让人简直能忘了几十年那绣坊窗外的冷雨。

蜀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西汉时技法就已达到成熟;而如今,在“苏、湘、粤、蜀”四大名绣中,蜀绣发展相对滞后,市场份额、知名度尤不及苏绣,这是杨德全心中最大的遗憾。“蜀绣经过了几千年代代相传的千锤百炼,现在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宣传力度也欠缺。如果蜀绣的精粹得不到传承、保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巨大损失。”

- - 三异绣怡心自乐

跨界合作,是杨德全为蜀绣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年初,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水井坊向杨德全发来邀请,希望她作为蜀绣的代表,参与一场以“锦绣年华,致敬匠心”为主题的品鉴会。酿酒与刺绣,这两样技艺看似毫不搭调,但杨德全深谙二者作为传统文化精髓沉淀的共通之处,遂携自己的作品欣然前往。品鉴会上,杨德全将蜀绣的历史、工艺、内涵娓娓道来,引得在场观众动容;展出的《三异绣金丝猴与牡丹花》等作品,更令人叹为观止。

四月末,杨德全又率领成都蜀绣博物馆,与远洋太古里、建川博物馆等联合呈现了“芳径--流动的中华鞋履文化展”。这场以“鞋”与“绣”为主题的展览,对中国古代绣鞋的历史进行了回溯。除去自己的单面绣《新派刺绣山水--风之韵》与双面绣《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外,杨德全也展示了“斜方连环三色锦”“叠彩万不断”等六种纹样,并为其配上了自己撰写的打油小诗。在展览现场,杨德全注意到观展的年轻人对蜀绣作品其实很感兴趣,“年轻人对蜀绣的魅力是认可的,对蜀绣的技艺是欣赏、敬重的,但无奈他们平常接触机会太少,无从了解。所以我一再呼吁有识之士能加大对蜀绣的宣传,让年轻一代了解、接受,蜀绣才会得到传扬。”

- - 单面绣新派刺绣山水-风之韵


- - 粉色兰花

- - “杜鹃花红”入选2018年首屇全国工艺美术展

- - “杜鹃花红”细节

蜀绣如何温柔亲切地走进生活?

杨德全欣赏鼎鼎有名的服装设计师郭培,认为她将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很好,“做活了”,还说她的服装作品是行走的艺术。做了几十年收藏级蜀绣作品的杨德全自然想到和服饰的结合。虽然绣品与服饰的结合早已有之,但她自出新意。服饰如只在舒适度上做文章,不是时装艺术的本真。服饰的领口、袖口等部位可以用蜀绣纹样点缀,既突出设计感和工艺性,又大大增强服饰的时尚度。“在保证舒适度的基础上,加入手工(刺绣)的巧思,使绣这种传统手工艺在艺术性和价值感上得到最佳结合。这是我绣艺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思路。”

- - 黑财神

- - 唐卡刺绣白文殊菩萨

- - 单面唐卡刺绣“ 关公 ”

- - 唐卡刺绣“ 关公 ”细节图



杨德全女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首届刺绣艺术大师、中国优秀专业技艺人员、文化部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非遗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荣誉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文化展”唯一蜀绣技艺传承人,四川皇汉绣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成都蜀绣博物馆馆长、四川省政协文史委委员,作品连续四届应邀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

由四川浙商美术馆和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文:谢礼恒  王安然   美编:西子

摄影:曹理 杨雪峰 谢礼恒

绣品图由成都蜀绣博物馆及杨德全提供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一尔·Suddenly·郑越油画作品品鉴会:自在玫瑰

《延禧攻略》《如懿传》里看不到的正史传奇,都在这里

赤子深情·吴强年水印木刻首展:轻轻点染一路诗情

魏葵现实水墨作品《玉成街68号》:烟火杂巷 天涯情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