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台北故宫为张大千过120岁生日丨别后风尘 一声珍重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19-04-14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20世纪最负盛名之绘画大师张大千(1899—1983)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关系匪浅,曾经捐赠珍藏的古书画、临摹敦煌作品及自用印,更捐出居所摩耶精舍,成立纪念馆。




2019年适逢张大千诞辰120周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特从院藏及历史博物馆寄存之作品中,遴选书画精品、印章与珍贵照片,举办纪念大展。展览分成八个单元:“大千师友”、“大千巨作”、“大千摹古” 、“大千与敦煌”、“大千捐赠敦煌摹本” 、“大千自运” 、“大千自画像” 、“大千与台湾”。希望能具体反映张大千早、中、晚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让观众重睹其艺术传奇与大师风采。




张大千为四川内江人,名爰,字季爰,别署大千居士,斋名大风堂。其画艺受石涛(1642-1707)和八大山人(1626-1705)影响,并溯源至隋唐、北魏,长年沉浸于古代诸名家,尽收传统笔墨技法之精髓,从山水到人物、花鸟、畜兽等,各种画科无一不臻妙境。“大千摹古”部分将展出《张大千仿沈周蜀葵图》、《张大千仿石涛山水》、《张大千仿巨然夏山图》、《张大千画松林亭子》等。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曾赴东瀛学习,一度入寺为僧。 1940年代,张大千在战火中远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给他的艺术生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曾先后在成都、重庆、东京、巴黎等地展出。


张大千《乞食图》轴

1973,蒋复璁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49年后,张大千旅居海外,1965年开始在中国台湾定居,并终老于摩耶精舍。其晚年发展出气势撼人的泼墨泼彩画风,开拓水墨新境界,成为标志性的代表。


张大千《阿里山晓云》

1965,历史博物馆藏

 


此次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展览“大千与敦煌”部分将展出《张大千摹敦煌莫高窟第二五七窟北魏鹿王本生》、《张大千摹敦煌莫高窟第三二七窟宋代伎乐》、《张大千番僧昂吉摹敦煌安西榆林窟第二十八窟唐菩萨立像》等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精品十数件。在“大千巨作”部分,将展出《张大千墨荷四联屏》、《张大千阔浦遥山》等。


除此之外,还有大千自用印约80余方供观众饱览,从中可窥视方介堪、台静农、王壮为、曾绍杰、陈半丁、陈巨来等众多印人都曾为其治印,其中又以陈巨来和方介堪数量最多。


张大千《瑞士瓦浪湖》

1960,历史博物馆藏

 


张大千《张大千于非闇花卉草虫册 墨牡丹》



张大千身后将他珍藏的书画及用印都捐赠给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同时也将居所摩耶精舍捐出成立张大千纪念馆,由台北故宫博物院代为管理。


此次展览的展品多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院藏精品,也有少量为台湾历史博物馆寄存之作品中。展览除精选的书画精品、印章外,还将展出部分珍贵照片,全面反映张大千早、中、晚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与精神。



张大千自幼受母亲曾有贞(1861—1936)、二哥张善孖(1882—1940)启迪,开始学习书画,后又拜海上名家曾熙(1861—1930)、李瑞清(1867—1920)为师,学习诗文书画,打下深厚基础。



张大千的女儿张心庆提到父亲每天给她印象最深的是:画不完的画,走不完的路,写不完的字,爬不完的山。



1930年正月初五,张心庆在上海出生。那时张家住在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裕庆坊,张心庆取名时便用其中一个“庆”字。母亲曾正蓉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妇女,她与张大千的婚姻是婆婆一手包办的。由于婚后缺乏共同语言,张大千又另娶了别的女子,所以曾正蓉只生了唯一的女儿张心庆。


张心庆童年、少年、中年的生活,一直是动荡艰苦的。二三岁时随母亲住在苏州网狮园内,七岁回到四川成都读小学。她喜爱唱歌,经常在学校中登台演出。


张大千《致张继正夫人菠萝纸函》

张继正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左:张大千《画松林亭子》轴,196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倪瓒《松林亭子》,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深处大家庭,张大千对哥哥的孩子同样照顾,承担抚养责任。全家经济上除张大千画画挣钱外,还靠三哥张丽诚的资助。


大家庭吃饭的人多达五六十人,开销大,经济不是很宽裕,常常是张大千开了画展卖画后先解决上半年的生活,下半年再想办法画画挣钱。


张大千《巫山云雨图》



有一回,张大千对张心庆和她的一个妹妹说:“爸没钱给你们交学费了。”急得两姐妹差点儿哭鼻子。张大千笑着说:“我是逗你们玩的。看,你妈把钱借来了!”说完给了姐妹俩20个银元,可以付一个学期的学费了。


张大千《山高水长》轴

张群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姐妹俩拿到钱心里很高兴。第二天背着书包拿了钱兴冲冲地去上学了。没有走出城门洞,哥哥骑着自行车急匆匆地追上来,高声叫道:“爸叫你们回去,钱也带回去,爸有话对你们说。”这一喊,让她们觉得事情不妙了,无奈只能跟着哥回去。



到了家,张大千直接地说:“把钱拿出来。”她们听了差点儿哭起来。父亲说:“你们读书是重要,但爸爸的学生、你们师兄的老婆得了急性盲肠炎,你们说是你们读书重要还是救人重要?爸以前是怎么教你们的?你们说!”


张心庆和妹妹异口同声说:“救人重要!” 两姐妹随即将付学费的钱再交还爸爸,父亲夸奖了她们。 


曾友贞《耄耋图》轴

摩耶精舍旧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为大千母曾友贞罕见传世作品,用笔设色皆达精妙。傅增湘(1872—1949)题中推崇此画糅合黄筌(903—965)、徐熙(886—975),生动而传神,指出张氏兄弟画艺实源自母亲。

 

张善孖《草泽巨虎》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善孖少年时从母学画,曾投李瑞清门下,擅画山水、花卉、走兽。善孖尝居苏州网师园,饲养幼虎,窥其动静举止,故画虎尤为精绝。

 

李瑞清《无量寿》轴

摩耶精舍旧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瑞清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他还精通诗、书、画,所绘松石、花卉意境独特,尤擅画佛。


此画作于1919年,李瑞清的题款记述大千极喜爱自己的画,经常从废纸中找来装裱,故为《临龙门造像记》并配佛像赠之。


(传)董源《江堤晚景》轴

大风堂遗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不但拥有非凡天资,同时又极其努力,具有雄厚的企图心,积极地想在艺坛崭露头角。


对于美如何落实于画面,成为观众可以感知的视觉形式,他提出一幅画应具备“曲”“大”“亮”三种要素,即意境深邃、气势宏大、画面亮眼吸睛。

 

张大千《墨荷四联屏》轴

1945,历史博物馆藏

 


张大千《摹释迦说法图》

张大千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摹榆林窟唐菩萨立像》轴

张大千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摹宋代伎乐》轴

张大千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摹敦煌莫高窟第二五七窟北魏须摩提女请佛因缘》卷

张大千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摹敦煌莫高窟初唐藻井》轴

张大千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千狂涂册》(一)第十二开

1956,历史博物馆藏

 


张大千《钟馗》轴

1947,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五十九岁自画像》轴

1957,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苏花揽胜图》卷

1965,国民党党史委员会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方介堪“张爰私印”牙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张大千“一切惟心造”石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巨来“大千居士”牙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巨匠的剪影——张大千120岁纪念大展


时间:4.1 - 6.25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第一展览区

 

资料提供∣台北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


四川浙商美术馆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套装另一册《乌鸦穿过玫瑰园》更由201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许天琪担纲总体设计,刚刚斩获“2018年度海峡两岸最美十大图书”荣誉,爱美的书迷不容错过。

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

往期推荐“相见柴门”刘云泉杜甫草堂书画个展:青山多慷慨,何处该用墨
她在洛带古镇建了一座乡愁故事馆丨思念一个荒废的名字 孟京辉打造全球最大浸没式戏剧《成都偷心》丨谁令你心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