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作者丨谢礼恒
访谈整理、摄影丨张涵
设计丨西子
“在创作太古里这组作品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设计每一张画,如何融入自己对太古里的儿时记忆。在画面上他想体现一种记忆的模糊、不确定的痕迹。在制作效果上,采用了空间分割,色彩尽量单纯,沉重而不艳丽。在这样一个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并存的空间里,他和自己的童年终于达成了优美的和解。
”
- 《坊间·墙之印影》52cmx76cm 水彩 水彩综合材料 -
- 《坊间·楼间距》52cmx76cm 水彩 水彩综合材料 -
- 《坊间·过廊》52cmx76cm 水彩 水彩综合材料 -
不寻常的色泽,明显有着丙烯或油画的肌理,井然的秩序却带着绘画的过程感与创作痕迹,几何上的确定性,使得章肇方的这九件以太古里建筑为主题的作品,让人想到“对时光无情的追逐”、“对历史的问号”,对城市变迁的某种预估与回溯。
按照策展人平桥的说法,很少有人用水彩方式完成对城市建筑的某种迷宫式的叙述。那些油画家往往不厌其烦地叙述在城市里独处的孤性建筑或公共雕塑,但章肇方决心用一种低弱曝光的形式,详细讲述太古里那些新旧对照、现代冲撞古老的建筑细部——它们被蒙上一层灰色、黄褐色、灰蓝色的罩衣,这来自水彩媒介质的作用,搅拌着不可名状的时光辅助线、建筑轮廓在光线作用下于眼底泛起的晕彩、刻度失调或失真的比例尺……章肇方的城市建筑“水彩”作品,用水彩和水彩媒介质的综合调颌,完成对儿时模糊记忆的勾勒,像电影胶片,回潮,锈蚀,带着诘问的疑惑,跟他见到基弗那些具有巨大冲击感的艺术如出一辙。
增厚剂是让水彩更有厚度的某种媒介,我在他的工作室看到成堆的媒介质,比如阿拉伯树胶、肌理膏和我叫不出名字的化学制剂,这有点像炒菜中的“勾芡”。墙上一套印度题材的作品,用一种特有视角展示了当地的风物情景,用某种让人好奇的方式,完成水彩画对“水”的独特控制。它们有着一种几何上的安宁,建筑感与雕塑感并列的厚重附着力,以及另外一种东西:天空有收取过去回忆的类似于天线的痕迹,老式电视在图像上的受磁失色,底片式的曝光,并不整洁(因为它试图隐藏一些东西)的画面,那些颗粒是自身记忆的密林,内有郁郁幽深的自然存在:他在太古里附近的区域生活过,他老家就在旁边的将军衙门巷,儿时经常在大慈寺耍,那时给他的印象就是众多破败的房子透着川西坝子特有的清闲,慢悠悠地吐着一种荒芜的气息。时间飞驰,那片地方已变得光怪陆离,这次对太古里全新描绘的创作经历触动了他“反叛”的神经。抛弃过去水彩画创作的方式,以自己儿时在那里放风筝、抓雀雀儿的记忆,置换、萃取出太古里现有的商业气息。我能想象的是,章肇方在那些放风筝的日子里,拖着最简单甚至完全没有装饰的豆腐干风筝(菱形纸面加风筝骨、鱼线绳)奔跑,然后眼见自己的纸片彻底在别人家小孩的高档货面前一败涂地,自己做的简易风筝,永远找不准飞翔的黄金坠重(坠飘)和“横杆对称”,自然也就无法定位出那最考验智慧的“定向出风”平衡力……
于是,他的作品始终在追那远比城市建筑的轮廓更加迷离的记忆痕迹。因为这股记忆的疑窦重重,在艺术上更加令人着迷。
去年,章肇方和陈承基、叶瑞琨、魏葵、胡宁、马勇、田丰、曾杨等几位艺术家到尼泊尔写生,马勇看了他的尼泊尔写生作品后,希望他能以一套全新的作品在太古里九张画廊举展。在这之前,他的作品和展览都是按照水彩写生的普遍规律呈现。由于展览具有主题要求、观念突破的要求和商业诉求(这也是九张画廊的首次水彩展),他曾在题材选择上费尽周折,都市生活、川西坝子的人文风光或是其他传统水彩画常表达的题材,很快被排除。
- 章肇方印度水彩速写 -
“后来,我决定画太古里。这里的建筑环境、空间分布都具有观赏性,商业性,人文性。”为了创作,他专门去了太古里七八次。拍了数千张照片,画了上百张草图,“把感受画下来,就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是我遇到的又一个问题。太古里,是现代人文精神的某种体现,如果用传统方式来画,无法达到现代审美的需求。随后我想到正在尝试的水彩和水彩媒介综合运用的方式,让画面上呈现一种绘画方式的拓展。”
之所以想到这样的方式,是源于他2007年在德国举办首次个展时正好遇到的“卡塞尔文献展”。那一次专程观展对他的冲击很大。“我们应该有新的思维、新的对颜色和材料的运用。除了对传统材料的运用,还要对新材料、新画面进行新处理。这也颠覆了我对水彩画的理解,它不再是水色交融、酣畅淋漓的感官效果的单纯追求。如果要让水彩有痕迹感、有制作感,必须突破传统。这就要借用水彩媒介质来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
- 《坊间·冰喷泉》52cmx76cm 水彩 水彩综合材料 -
- 《坊间·投影的角度》52cmx76cm 水彩 水彩综合材料 -
- 《坊间·街之几何》52cmx76cm 水彩 水彩综合材料 -
水彩媒介质,是区别于传统水彩特性的,水、水彩、水彩媒介质,共同作用,强调了水彩画在材料方面的新边界探索,它蕴含了一套新的秩序:最明显的是强调了创作的过程性,这是时间秩序,还强调了它的内敛、内涵、内养的综合效果,让画面不再是单纯的风景式的薄、透、简,而是厚、重、细节丰富,这是它的历史秩序。这比纯写生和纯色彩绘画更有价值,更有作品的存在感。
章肇方版画学研的功夫在这批新作上有了一种奇妙的体现。他使用了版画的拓印关系。为了打破过去的绘画视觉习惯,让画面具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偶然的痕迹。这里面甚至还故意留存或表现了那滚筒的卷动压痕,“版画的拓印方式并无规律,画面上呈现出些许斑驳。它和手感、情绪一样不受控制。这和我儿时的模糊记忆达成一种共鸣。记忆是面碎镜子,意象的激流、情绪的温热,都在这里达到反射,而这反射并不精准,似乎是留下了一句废话,留下了不美的痕迹,而恰恰在这些痕迹里,体现了建筑的空间与深邃。”
- 《坊间·灰调》52cmx76cm 水彩 水彩综合材料 -
-《坊间·视点与空间》78cmx108cm 水彩 水彩综合材料 -
- 《坊间·风火墙》78cmx108cm 水彩 水彩综合材料 -
章肇方长时间在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接手环境艺术的教学,在这过程中,经常也涉及设计学,在创作中,他并不回避自己深受西班牙艺术家安东尼·塔皮埃斯的影响,也数度观摩过基弗的展览,把建筑绘画的方式融在其中。作为综合材料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的先驱者,塔皮埃斯采用现成物材料质感和随意性绘画综合的表现手段,通过“物化”的过程,并转化为审美的形式作为表达思想的方式;基弗也画水彩,他源于自己的观念,用水彩达成自己的情绪。当然,在章肇方的学研过程中,四川美术学院前版画系主任、教授邵常毅对他的启发堪称及时甘霖,作为恩师,邵先生介绍他多留意塔皮埃斯、基弗等艺术家的创作,并鼓励他运用综合元素做大胆尝试。
章肇方心领神会,其创作大大突破了水彩的界律。通过粘贴,做底,对色彩的加温,让色彩分离,在纸面形成崭新的肌理效果。石英砂也是他大量使用的材料。“目的是为了营造‘痕迹感’,让它不完全是绘画,还兼有一定的设计感。”
他说自己在“卡塞尔文献展”上得到的启发是:绘画好像已经被“设计”所替代。在他的作品里,先是通过草图对空间进行分割,将色彩进行几何分析,然后再开始“制作”。“水彩本身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局限性,要有更大发展,必须摆脱过去的材料,拓宽艺术视野,寻找新的可融材料做新的表达。”章肇方这九件关于太古里的“水彩+水彩媒介质”作品,颠覆了众人对现代建筑空间与商业空间的投射印象。作家李陀说,“在什么地方撞墙,在什么地方迷途知返,又从哪个路口停了下来,为自己画出一个新的地图,然后再出发。”章肇方和他的《筑·现场》系列作品是在穿越个人的秘密通道,以个人化的阅历与笔力,在不同坐标上,与自身记忆互相辉映。
章肇方,男,1962年出生于四川。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副主任,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副教授、水彩硕士导师。
《筑·现场》
艺术家:章肇方
策展人:平橋 黄诗益
主办单位:博舍 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
协办单位:成都画廊协会 艺术野疯狂 大来文化生活馆
承办单位:九张画廊
开幕时间:2019年5月11日 15:00
展览时间:2019年5月11日—2019年5月29日
展览地址:成都远洋太古里笔帖式街81号|博舍
由四川浙商美术馆和都江堰江南忆美术馆出品的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封面书名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套装另一册《乌鸦穿过玫瑰园》更由201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许天琪担纲总体设计,刚刚斩获“2018年度海峡两岸最美十大图书”荣誉,爱美的书迷不容错过。
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点击图片,阅读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