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多苓和“何多苓师生展”的八年: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2-12-25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作者丨谢礼恒 张涵

录音整理丨张涵

图片丨何多苓师生展、岁月艺术馆

设计丨西子

不可否认的是,“何多苓师生展”俨然已成业界一块并未注册的艺术品牌。它按部就班,按照其自身一套发展线索和自发的组织规则在奇妙地运行:一些艺术机构、策展人进入、退出,新的艺术机构或策展人再次进入,但这个“品牌”却依然存在并逐渐壮大——更多时候,“何多苓师生展”是作为艺术推广与销售业绩都已疲软的当下被反复提及的展览样本,几乎综纳了当下已成型的所有展览策展模式、互动结构和销售方式。2011年在上海首次举办“何多苓师生展”,该品牌上一次亮相是“2017‘文轩·新象’与何多苓同行”展,截止即将开展的“2019年何多苓师生展”(2019年9月17日下午3点30分,成都岁月艺术馆开展),何多苓和“何多苓师生展”,已一同走过八年。

- 何多苓《杂花写生No.8-11》布面油画 80x60cm 2018 -

- 何多苓《杂花写生NO.3-12》布面油画 80×60cm 2013 -

再一次走进著名艺术家何多苓工作室,“我提议做‘师生展’的品牌主要是想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一个社会审视他们的机会。作为导师,我希望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得到更大的提升。我做这个事情的意义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在担任首届成都商报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油画板块的评审期间,何多苓就曾以“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来区隔“艺术家扶持”的界限和意义,但“何多苓师生展”有自己独特的参展标准和选择理由。以下内容根据何多苓先生的访谈整理:

“2019年何多苓师生展”是“何多苓师生展”这个品牌展览中规模较大的一次,我这次将带《杂花写生》作品参展。这次展览由我提议,基于我一直都在做“师生展”,也希望把这一品牌持续做下去。最早一次“何多苓师生展”是在2011年的上海。前年在文轩美术馆也做过,过去也在北京、上海、成都做过多次。

- 何多苓《杂花写生NO.4-24》油画 80×60cm 2014 -  

- 何多苓《杂花写生NO.6-11》布面油画 80×60cm 2014 -

这次参展的学生大部分已基本形成自己的风格。年龄涵盖90后至80后,十年为一代人,再加上他们的成长背景不同,我觉得他们的风格区别很大。现在的学生都很注重自我表现。无论是他们对生活的体悟还是对世界的感知都会从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他们的作品差别大,每个人都会按自己想画的方式与题材来画。

我们挑选这些学生的理由主要是(借用李小山提出的标准):作品有一定复杂性和完成度,有一定辨识度。虽然今后他们还会发展,但目前的状态还算相对稳定。其中“完成度”是我们现在都还不能很好掌握的一点(当然,对于学生而言这些标准是相对的,因为他们还要往前发展)。对于“完成度”的标准而言,换个比较好理解的话,叫“画不下去了”,这在中国画里就是“加一分叫多,减一分叫少”,这也是形容“美人”的标准——这既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要观看画作的人一样认同才行。

我提议做“师生展”的品牌主要是想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一个社会审视他们的机会。作为导师,我希望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得到更大的提升。对于画廊而言,我的加入也可以提高展览的活跃度。

有一点可以特别提出:我发现那些发展得比较好的、可以放“单飞”的学生,就不邀请进“师生展”了。我认为我做这个事情的意义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我不知道这样对他们是否有帮助,但我个人认为是会有帮助的,至少给大家提供了平台。当然,给大家提供销售渠道也是目的之一,这也是一个画家生存的所需。

 (根据何多苓访谈整理)

2019年8月24日


01杜尹


画画对我而言已然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我所绘下的大多是身边的朋友以及对我有所触动的事物。

在好多个日夜里,我对所绘对象有着严格的思考、体会和控制,采取较为直接的笔触和符合自己内心的审美,尽可能直观的传达我想表达的内容。灰色、模糊、神秘是令我着迷的绘画语言,我只在关注的地方停留,把动心和最喜爱的部分尽力去发挥到极致!

- 杜尹《迷境12号》布面油画 120×90cm 2019 -

- 杜尹《青年小号手》布面油画 90×120cm 2019 -

那些流畅和感动的笔触会毫不犹豫地保留下来,让它去还原心里最初的状态。画面里的形象多是抽离的,更像是一个精神世界,但离现实又不会距离太远。

我认为我的画面不需要最精准的表述,但它应该要有多种可能性。它们神秘、含蓄且忧伤。通常我会赋予它们一重或者多重的情绪。

近期创作,我对对象的处理往往更简约化、平面化。有限的变形和夸张,这是对自我的重新审视。绘画是一门孤独的艺术,是基于自我对所绘对象的再创造,是一个自我克制、剥丝抽茧的过程,它严谨直接也含蓄浪漫,需符合自己内心的审美,如诗歌一般,总有一种力量能打动你。

- 杜尹《奈斯日食》布面油画 100×150cm 2019 -

- 杜尹《欲望与忌惮》布面油画 70×90cm 2019 -


02韩晓萌


说我是在创作绘画,不如说是这么多年绘画一直在滋养着我。

自小开始从艺再进附中,加上复读的两年,高中共读了五年。到现为止,绘画像我的呼吸一样自然而然,我有走到哪里都带着本子画画的习惯,一吐为快,宣泄情绪。

对我来说,我笃信绘画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简言之就是“上学就是这几年的事情,画画是我一辈子的事”。

- 韩晓萌《等待》70x70cm 2019年 -- 韩晓萌《陪伴》50x70cm 2019年 -人一辈子短暂,我却想记录下时光里短暂的瞬间。人类和宇宙比起来,一个人在宇宙中连灰尘都算不上,渺小到不能形容,时间根本不存在,宇宙只是给生命短暂的时刻,一个及时的避风港,让我们远离了它炙热的诞生和冰冷的死亡。苏轼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以有界为无界,以无穷为有穷”。所以我们一生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吧,痛苦也不是痛苦,快乐也不算快乐,所有的事都不算事,都会被宇宙淹没。我庆幸我早早地找到了我一生要为之坚持的东西,愿为自己热爱的去坚持的人,真的不该阻挠。我跟着自己的心走,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绘画带领着我去了一个美好世界,我所有的痛苦、逸乐、享受、缺失、不快、负气、恐惧、尽情,都在里面恣肆汪洋畅快淋漓。- 韩晓萌《重生》120x90cm 2019年 -

- 韩晓萌《愿》210x140cm 2019年 -


03何千里


我出生在泸州,长江边的一个小城,这里有着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在我的成长记忆中,总有一片一片的小天地,那里树木遮天蔽日,芳草丛生,昆虫飞舞在脸颊旁,清澈的沼泽里生活着桃花水母……这是我内心的景致。我最喜欢画风景,这让我所擅长的绘画语言在此能得到展示。我让笔尖随着画布角落的一棵藤蔓开始蔓延,它们抽枝、分裂、成长,随之出现了俏皮的昆虫和温柔的野兽,这一切出现得是这样的自然,自然得让我感到诡异。在这个我一手构建,但又在意料之外的后花园中,我和我的它们都获得了自由。最初的创作,我希望有一些阴暗潮湿的画面,透露出隐约的希望。直到现在,虽然画面的情绪起起伏伏,但每一张画作我都希望它有饱满的内涵。所以,如果是快乐的画面也应该有不安的流露,反之黯然的画面也会有希望之光闪烁。我始终认为好的作品不管在技巧和思想方面都应该是丰富和耐人解读的,这也是我一直的追求。- 何千里《背日葵》100x130cm 布面油画 2016 -- 何千里《十三月七日风雨大作》布面油画 130x100cm 2017 -艺术创作是一个人深入虎穴,如履薄冰的过程,当尝试了所有可能,无可前进一步之时的结果。油画这种材料能保存很长的时间,它能带给我厚重的安全感。从第一张油画至今,当我看到任何一张我的作品,不管是实物还是图片,我都能回想起当时每一寸画布的细节。哪怕是上面粘着的一个小飞虫,都证明着那一段时光的存在。可是它也让我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欠缺,看到无法企及的高度,甚至是自己的无能。聊以自慰的是,我还能知道什么是好的,还能感觉到自己在不停地追求。在这一阶段,我放弃了明确的目的,让自己随意的书写,只耽溺在每一笔涂抹上,或许完成的画面本身就是解答。- 何千里《和谐的良夜》布面油画 90x70cm 2017 - - 何千里《丛林里的读书人》布面油画 130x100cm 2016 -


04胡月明


若说想在笔下寄望什么的话,除了与生俱来的无从言喻的欲求以外,便是毋庸细表的简单情绪。

没有大彻大悟的虚词,未及波涛汹涌的心境,并无深思熟虑的表态,亦无老饕杀谗的肝脑涂地与多愁善感的无事生事。

只是像灵魂(soul)与精神(spirit)的本意:“气息”与“呼吸”一样将自己的精神与肉体不囿于一的兼容并蓄。于天空娇晴,四下光亮间,摩挲指尖画笔,平静地将细竹拔新,白猫酣睡,小船轻游娓娓道来。

- 胡月明《春水》60x40cm 布面油画 2018 -
- 胡月明《freedom》100x80cm 布面油画 2019 -- 胡月明《百合》60x48cm 布面油画 2019 -

- 胡月明《如意》40x40cm 布面油画 2019 -


05李明


我的作品没有去刻意做肌理,只为纯画。很多连续的或非连续的,有结果的或戛然而止的种种事件带给了我两种极端的感受,是绚烂中夹杂了危险,是爱和伤痛的相互撕扯,是现实的瞬息万变和内心的矛盾感交织。所以,如果它是一幅画,我觉得应该是比较纠结的。有一天,我的梦中出现了两个两端尖锐的不明物,是一条伤口也是一件利器,它颜色鲜红还有摆动的柔软边缘。生性敏感的我感觉被狠狠刺痛,醒来我就知道该做什么了,提笔就画,有如神助。- 李明《当你平静时》90x120cm 2019 -- 李明《宁静1》90x120cm 2019 -- 李明《宁静2》90x120cm 2019 -

- 李明《宁静的星空》90x120cm 2019 -


06李志君


对于绘画,我自己有一个内在的审美标准,或者说是执着。这个标准如果要用一些词汇来描述的话,我想大概会有两个:足够丰富,足够动人。这既是一个标准又是一个很高的目标。这不仅要求画家有足够好的绘画技巧,还需要画家懂得自省和洞察绘画与自己的关系。- 李志君《pink sky》布面油画 100x80cm 2018 -我很喜欢一部电影里面关于什么是好的艺术的台词:杰出画家的绘画技巧只是绘画的基础,重要的是营造梦境和神秘感。这种所谓的梦境和神秘感在何多苓老师那里被叫做“显而易见的意会”,我认为它们应该是一回事。近两年来,我一直在挫败中摸索关于技巧和神秘感的门道。坦率地说,我可能会持续处于挫败之中,直至适应这个状态。这些时间画的东西老是画了涂,涂了再画,反反复复好像无休止一样。偶然间得一两处满意,然而过上几天又否定重来。毛焰老师曾说:你必须竭尽全力才能勉强做好这件事情,我深以为然。这几幅画就是在反复涂改中“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之所以留了下来可能是因为某一些东西可以对以后的摸索能有所启迪吧。

- 李志君《Wild No.1》布面油画 80x60cm 2018 -

- 李志君《Wild No.3》布面油画 100x80cm 2019 -

- 李志君《Wild No.5》布面油画 80x60cm 2019 -


07刘纬


我感觉不管我选择画什么题材,呈现出来的画面各异,但是感觉总是在一个孤寂的氛围之中,

有时画中有一个莫名的主体,却是不现实的,有点超现实或者梦境的感觉,有时画中也只是一个朦胧的景,也感觉跟现实有差距,跟现实保持的这种距离,也许是我个人对现实的感悟,亦或是自己所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吧。

- 刘纬《逆光》布面油彩 50x60cm 2019 -- 刘纬《高处》布面油彩 50x60cm 2019 -

李白有首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我好像越来越有体会,成长到某个阶段的时候,这种孤独感会贯穿整个生活,不论是现实世界或是精神世界,

现实社会的物欲横流,虚拟网络的自由与束缚,信息时代漂浮的知识碎片,以及过去世界观与当下社会现状的冲突,都让人不得不回归自己的内心,反观内心世界,孤独像是人生的主题,

现实像做梦一样虚幻,而在梦里却是那么真实的现实,我们看不清或许也不愿看清现实的未来,宁愿在梦里相见,那是对现实的篡改和对未来真实的期待,

夜深人静,身心疲累进去梦乡时,真实得自我开始演绎一段我们期待的现实,  而梦醒时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朦胧覆盖的画面,即现实又不真实,就像我们期待的现实出现在虚幻的梦里,那些景和人,永远跟我们保持距离,不论白天黑夜阴晴圆缺,像是梦与现实的距离。

- 刘纬《白日行》布面油彩 50x50cm 2019 -- 刘纬《彼岸》布面油彩 50x50cm 2019 -


08罗仕鹏


上次在一尔的首个个展,对于刚毕业不久还处在焦虑和迷茫状态下的我来说能得到很多老师、朋友的肯定和支持已是一种很大的鼓励,这也让我更有自信地去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通过那次展览,一些前辈、老师都对我的画面作出了指导,指出了我画面上没注意到或现阶段我还意识不到的问题,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收获。当你沉浸在画面里走不出来,纠结痛苦的时候很难看清自己,若不坚定很容易迷失方向。在画展上,可通过与其他艺术家交流能认识到自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这是我认为展览带给我最大的收获。自那回展览过后,我更多的是静下心来多看,多阅读,多积累,慢慢消化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到更清晰地表达自己。此次参展作品,在画面上我尝试着加入了人物和动物的形象,色彩也较之前更为丰富鲜艳了些,试图让画面更加有趣且富有张力。- 罗仕鹏《枯枝系列一》纸板油画 56x76cm 2019 -- 罗仕鹏《枯枝系列二》纸板油画 56x76cm 2019 -- 罗仕鹏《枯枝系列三》布面油画 80x150cm 2019 -- 罗仕鹏《枯枝系列四》布面油画 80x150cm 2019 -


09王宏顺


我喜欢中国传统绘画,尤其喜欢宋代宫廷院体画。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是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代院体画、 文人画相互关联,共同并进,名家辈出,作品空前繁多,质量高雅精湛。无论是在作品形式还是技法语言上都是多种多样的,宋画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从这些艺术作品的语言、形态、内容和审美主体的情感上看,会令人产生一种崇高的艺术美。这种崇高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同时也来源于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的实践中。而在早前,我是很不喜欢中国画的,认为真正的艺术应在西方。但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阅历的不断累计,我越来越意识到:真正的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骨子里浸泡着中国文人画的思想。- 王宏顺《静待花开时》80x160cm 布面油画 2018 -- 王宏顺《饮露》70X90cm 布面油画 2018 -西方的绘画在印象派之前更多的应该算是订单艺术,并未有艺术家思想的表现。这种认识逐渐带领我进入到中国传统绘画中去吸收营养,并为此深深着迷。那山,那水,那云,那树,总是会游离在自己的脑海之中,幻想自己在这山水之间游荡。在这山水间我就像幽灵,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再到郭熙的《早春图》,去瞧一瞧山间行走的老牛,看一看林间抚琴的高士,聆听街边货郎的吟唱,孩童在围着货郎嬉戏打闹要糖吃,好一番热闹与超然。- 王宏顺《朝行》30x100cm 布面油画 2019 -每每拿起画笔总是会想自己穿越时空去看一看那些未曾抵达的地域,去寻找一种自我超脱的表达方式,远离这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记得的世界里,很多时候会告诫自己,你眼前的世界就是你的全世界。而我的眼前就是这样的一片宁静,气象高洁,烟云环绕。尽管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做到随心所欲,但在绘画中一切都是美好的,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故事与情感。借物咏情,也少了许多人情与世故,世界一片祥和与安宁。如同我们的内心一直在寻找的诗与远方。

- 王宏顺《竹》30x90cm 布面油画 2017 -


10吴奇睿


我的画面多是撷取记忆、情感、生活、梦境和梦想的碎片。路过皆为风景,风景不应只是调色盘上的游戏,它应像是赤足行走在迷香的落叶中引领你一起去唤醒沉睡的魂灵。创作是在艰难选择中挣扎着的,完美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的冲撞融合。我的创作不想陷入套路,局限于主题和物象,所绘都是身边之物。
- 吴奇睿《白色玛格丽特》100x80cm 布面综合 2019 -- 吴奇睿《你是火 是山风》80x60cm 布面综合 2019 -距此不久的首个个展对我来说很是宝贵,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正是上次的展览让我有了一些改变,也有了现在画面上新的呈现。之前画面的调子较偏暗,因为那时的自己一直有着一种对未来的迷茫和苦闷在其中。在个展上,让我受到了很多朋友的肯定和认同,同时他们也中肯地站在我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也让我对未来更有信心。这样的改变影响了我,同样也反映在了画面上:色彩变得更为明快和清新。
在此之前,我在画面上几乎不会用到白色,多以不同层次的灰色来组织。但现在我会用到大量的白色,还会有一些很饱和的颜色。在这次参展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些红色我几乎就没有调和过直接上的大红色。而在以前,即使实物再鲜艳我都会做降调处理。- 吴奇睿《待到果实成熟时》100x100cm 布面综合 2019 -

- 吴奇睿《我曾七次热爱我的灵魂》100x100cm 布面综合 -


11吴银贵


我创作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感,有时是记忆中的某个图像,有时是一个梦境,有时是现实生活中的某处风景,有时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我的画就是我的感知和感触,在表达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形。

我的绘画灵感大部分是从古典油画中提取,或是一个局部,或是一个背景,或是没有背景。我觉得绘画有时也像是自己在制造一个世界,其实重要的不是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而是世界经过我的眼我的手过滤后,所呈现出来的样子。

我的这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是经过了反反复复的调整的,特别是色块和线条的组织,主要还是想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去平衡他们的关系。
- 吴银贵《无题》纸本水彩18.5x41.5cm 2019 -- 吴银贵《无题》17x29cm 纸本丙烯 2019 -- 吴银贵《无题》80x90cm 布面丙烯 2019 -- 吴银贵《无题》17x29cm 布面油画 2019 -

12熊璇


最近画画我会听悬疑小说,让我“旺盛”的逻辑到别处去消耗,好让视觉来代替它思考、操作画面。

我的重点大多不是叙事性的,基本上是由一些“即食”的图像所引发。平静、冷峻、幽默,或潜在的怀疑,在我消化这些情绪时它们会渐渐清晰,具体到每个细节。我想每个人对“完美”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些无理、怪异在经过接纳与消化后,也会完美得令人安心。

- 熊璇《等价》布面丙烯 50×60cm 2019 -

- 熊璇《昼夜》80×80cm 2019 -

一幅画从落笔就开始有了矛盾,画里的物体、色彩、力量都在相互作用,它们自应当有关联。一开始我只把矛盾理出两个端来,可能是两棵树的对比,或两种颜色的对比。在两端之间有肥厚的内容,我可以慢慢地去理。有了一组矛盾后,围绕这个念头的另一组也可以生长出来,从塞尚的画里可以看出他如何把多极的矛盾糅合进一个中心。最后的画面能够具有一种向内的力量,而不是外放的,同样画的目的也不在画的内容,它能把感觉穿透。

世界有个纯抽象的内核,图像的存在是使人前往一个超越图像的世界。直觉游走在形与色的只言片语中,同时击中了我们。

- 熊璇《未知关系》布面油画 80×80cm 2017 -

- 熊璇《两与双》布面油画 60×90cm 2015 -

- 熊璇《红人》布面油画 55×75cm 2014 -


13熊垚宇


我的绘画首先应定义为具象表现绘画,画面的内容很多来源于图片的转化,而这些图片又大多来源于杂志或者自己的拍摄。我想用自己的方式解构,重新赋予它新的不同。很多人问,同时代的人为什么这样画,那样画。其实,大多是跟自己的生活相关的。我对于奇怪的事物或者很有趣的图片感兴趣,一种莫名的吸引,这应该是趣味的原因。

很多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在围绕一个趣味点,我在画面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看起来有些孤独也很安静。在多次的展览上有人问我,“你们现在画画为什么画的都忧郁?”我想不出来怎么去解释,只能草草地分析成“生活原因”。其实,90这一代就是忧郁的。个人性格比较安静,很多画面就很安静,在一些陌生荒诞的画面里其实是静谧的环境。

熊垚宇儿时趣味布面油画 30x40cmx18张 2019 -

熊垚宇幻想着的航行布面油画 100x80cm 2019 -

之前的画我觉得从色调上来看,单一的画面色调到现在颜色稍稍多了些。趣味点可能来源于小时候形成的性格。父母早早出去打工,我由外公带大。童年就很内向,老是被同学揍,以前喜欢自己待着,慢慢就喜欢一些带安静的画面了。长大些后,对于一些神神秘秘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我就觉得这是我一直想要的,有幅画里面出现了阿勃丝的摄影人物,我特别喜欢,就引用了。

我从小就孤独,像现在大多90后一样。所以,这更想把内心表现出来。在音乐的世界里我喜欢民谣,似乎画画儿的好多都喜欢李志,赵雷那样的歌手。而在书籍里,我则更偏好玄幻类、历史类和理论方面的本子。我的创作过程其实跟艾琳、格尼类似,都取源于杂志和电影画面里的一些人物,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想象揉捏表现进画面里,这样的创作方式让我十分享受。

- 熊垚宇《游乐园3》120x150cm 布面油画 2019 -

- 熊垚宇《游乐园3》120x150cm 布面油画 2019 -


14伊文兵


艺术作品所展示出来的能量往往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与我们遵循的内在规律可以产生多大的共鸣。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通过任何手段呈现,而绘画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赋予二维虚无空间某种特殊的意义。在我的创作中,正试图更深入地去理解图像的叙事性与传达出的抽象精神之间的关系。尤其在图像极易获得的今天,我们对图形原始的感知和体验被当下新的媒介分解重建。对我而言,在现阶段的创作过程中,语言逻辑与表达的统一最为重要。我希望尽可能地将图像的叙事功能更多的转换到对抽象形色的提炼中,让绘画向真实的规律和情感靠近。

- 伊文兵《幕》100x100cm -

- 伊文兵《盛夏》111x130cm -

- 伊文兵《春晓》150x170cm -

- 伊文兵《脉络》34x49cm -


15喻传红


画画是为了畅神达意,传递自己认可的精神,表达自己视角所看见的世界。

通过学习、阅读、独立思考和反复动手直到确证,逐渐递增所有积极面。至于文字的粗糙表达,多少给我们思想打了折扣。

何老师说过:风景要当肖像画,肖像要当静物画,静物绝不能当风景画。静物是高境界,要醇厚,而我这几张画就是按静物标准创作的。

- 喻传红《Alghero 意大利小镇》》布面油画 50×60cm 2010 -

我这个南京人,自幼热爱文学艺术,曾有多篇文章散见于报刊。从南京大学社会管理系毕业后,从事过多年的跨国企业管理与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此期间,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并旅居世界70多个国家地区,观摩过世界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形成了个人独特审美视角并积累了丰富的生命经验。自2008年拜著名艺术家何多苓为师后,弃商专心艺术创作,成为了职业艺术家。2015年,我受邀赴美国西俄勒岗大学做访问学者。

- 喻传红《美国西部草原》布面油画 100×70cm 2016 -

- 喻传红《初夏》木板油画 30×40cm 2016 -

- 喻传红《风景》布面油画 30×40cm 2018 -


16袁晓天


我崇尚微小的事物,个体的境遇,具体的困惑和通常归于日常的事物,似乎在其中我可以发现共同的情感。本次参展的为我不同时期的作品。在《窗外》和《等待》中,我希望通过微小的事物创造一种氛围,一个小世界,通过这一粒沙去看世界。在《剪影》中,我希望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去表现我眼中女性进入新的一个阶段的心境,一种趣味和个性的表达。

- 袁晓天《等待》50x50cm -

- 袁晓天《窗外》50x70cm -

- 袁晓天《剪影1》50x100cm -

- 袁晓天《剪影》50x100cm -


17张靖


无论是油画创作还是电脑手绘,神话都是我最感兴趣的题材。

我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讲述一个神话故事的“叙事结构”,它们没有“逻辑”,也不讲“道理”。

学者们可能会说,神话是远古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每一个故事都凝缩了巨大的信息量。它们是文明的种子。我没有那样杰出的归纳能力,只是非常被动地被那不可知的神秘感所吸引。

- 张靖《get the part start—邓婵玉》54.5x76cm 数字版画 2019 -

- 张靖《地狱未空 誓不成佛-地藏》54.5x76cm 数字版画 2019 -

现代社会的秩序看上去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现代人总是有着明确的目标,计划周详,步步为营。然而,身处于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中,我却感到光怪陆离,头晕目眩,一切都很虚幻,如同在别人的梦境中那样身不由己,而这梦境中的每一个人都像是游戏中的NPC,早已被设定好固定的言行程序。

只有沉浸于创作中时,我才能够感觉到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体的真实存在。

我没有区分现实和幻想的能力,这四件作品是我的长篇漫画《封神劫世录》中的角色,在创造他们的过程中我并不是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赋予他们这样的外形和气质?而这样的形象又展示了他们什么样的人格特征和生命历程?

或许观众比我看得更清楚。

- 张靖《森林守护者-杨戬》54.5x76cm 数字版画 2019 -

- 张靖《血疫降临-吕岳》76x54.5cm 数字版画 2019 -


18周迅


花和草都是我创作的主要题材,我观看它们的视角都是平等的,以人类目前对宇宙生命的探索,所有的生命体都是宇宙中的奇观。

我以植物作为载体进行绘画创作来内观自我,这也是我自己对生命的探索旅程。

- 周迅《幽谷-2》布面油画 60x60cm 2019 -

- 周迅《幽谷-3》布面油画 60x60cm 2019 -

- 周迅《幽谷-4》布面油画 60x60cm 2019 -

- 周迅《幽谷-5》布面油画 60x60cm 2019 -


19朱可染


动物无声的陪伴充满温情,它们用神情和肢体来传达情绪与状态,往往更直接,生动。在画动物的同时我也在感受它们的情绪,笔触触摸画布如同触摸毛发,感受着温度和情绪。


- 朱可染《午后》布面油画 30x40cm 2019 -

- 朱可染《凝》布面油画 38x45cm 2019 -

- 朱可染《灵缇-tiger》-1 布面油画 60x90cm 2019 -

- 朱可染《灵缇-tiger》-2 布面油画 60x90cm 2019 -


2019 何多苓师生展开幕时间:2019.9.17 下午3:30展览时间:2019.9.17—2019.10.16展览地点:成都岁月艺术馆(成都市锦江区三色路38号博瑞创意成都大厦B座2楼)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

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4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

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往期推荐茶器的存在就是一种美的存在丨这些惊美的日本孤品来了 不用怀疑丨看过这个展 你将是朋友圈最靓的仔 印人的秋天别来无恙丨四九山房印学公社作品展诗婢家开展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