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竹庵读画录丨一个艺术家的美术史视角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2-12-25

作者丨林木

本文原标题为《读<竹庵读画录>》

编辑丨艺术野疯狂


《竹庵读画录》其实应该是绘画评论,但许多时候又像是学画心得。


这部真诚而独特的《读画录》,与时下充满似是而非的西方话语的艺术评论大不相同。蒙中读画,既恢复了中国古代画家论画的优良传统,又为今天读画另辟一别致的天地,可喜可贺。——林木


蒙中是科班出身,他是著名的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的高才生,考生的、学生的、院校毕业的艺术家的一套都熟悉。他又在出版社工作多年,编过许多美术类书籍,技法的、理论的,绘画的、书法的,中国的、外国的,都编过,有着广泛的阅历和多方面修养,加上自己在艺术上多年的修炼,在书画实践上颇有成就。当然,另一极为难得的条件是他的心境。蒙中近年来选择在云南大理洱海边苍山下,卜居造园。他在与世有隔的园子里,“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断凡俗之扰,无名利之忧,心无旁骛,执着于书画研究,为自己造就了一个今人极为罕见的,与古人对话的理想化的环境、语境与心境。如果今天学界评论家们对古人的评论是一种理性的研究的话,蒙中的读画,堪称与古人心灵的悟对与通神。


丨《芥子园画传》,写花式


蒙中是过来人,他是从美术学院当学生、学素描入手,光影、体积、色感、质感这么过来。他就想,这一套学画的洋方法才一百来年,没这一套的古人怎么学画?学《芥子园画传》?但《芥子园画传》没有问世前的徐渭,又该怎么学画?还成了大画家!这是一个极有趣的设问。由此,蒙中谈到中国古典文人画体系中书法学习的基础性作用,文学诗词在意象表达与意境塑造上与绘画的相通,书法与绘画笔墨系统的关系……,还原徐渭时代的语境,方才知道徐渭独特的人生经历、个人气质,超强的书法修养和文学大家的素质,已足够支撑他成为文人画大家。蒙中还指出,当我们在西化风气中,与中国文化的背景存有隔膜,要读懂徐渭很困难。


丨明 徐渭 四时花卉图


丨明 徐渭 菊花图轴


这样,蒙中在他的《读画录》一开篇,实则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中国绘画是有独特体系的。只有进入这个体系,进入艺术家个体的生命,还原到传统绘画的语境,才能读懂属于中国的艺术经典。例如,徐渭画中的简洁单纯,就与西方视觉形式意义上的抽象完全不同,那是笔墨意趣上的简括。


丨蒙中作品


于此,蒙中这《读画录》摆脱了常规的受到西方话语强烈影响的艺术概论规定的条款和艺术批评的套路,给我们的读画提出了回归中国文化体系与语境的严肃课题。这无疑是蒙中《读画录》与几乎所有其他相关著述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区别。


丨蒙中作品


蒙中读画所选的古代名家不多,董其昌是其中重要的一位。董其昌在整个20 世纪都是有争议的人物,骂他的话不绝于耳。蒙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用写实的传统在看董其昌写心的精彩,当然看不懂。背后更大的原因,是文化语境的变迁。西学东渐,人们的知识结构随之变化”。但蒙中指出,“没有董其昌,中国画的笔墨自觉不会这样彻底,也不会因此超越自然物象的‘实’,进到心象的‘真’这个层面……董其昌于中国画的现代意义,好比开启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塞尚”。这就回到了《读画录》一开始提到的那个重要的问题,回归中国文化语境,不仅是读懂古人,也是我们正确地对待传统的问题。


丨明 董其昌 仿米芾笔意作品


丨明 董其昌 秋兴八首之四


丨 明 董其昌 山水册之一


丨明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册之一


这样来读董其昌,是从中国美术史、东方美术哲学的转折意义及转折节点的角度来读董其昌,其高度就是美术史的高度、中国画学的高度。落实到“读画”,要读懂董其昌视为珍宝的笔墨,纯理论家们往往要捉襟见肘;而作为一个优秀的中国画家,蒙中就有其优势了。你去读他评论董其昌学倪瓒的一段,在叙述了倪瓒的用笔特点后蒙中分析董的用笔:


丨蒙中作品


董其昌的笔调总体是饱满的,是萧散历落的,线条流畅光洁,他的枯笔比倪瓒大大减少,更多的是灵动放松的笔致,一笔不满意再补一笔,有很大的自由度。加之跳跃的节奏,仿佛有种内在的呼吸起伏。他笔下的物象在松紧聚散之间优游自得,光洁的线条似乎有些平淡无奇,可又暗含骨力,看起来散,却有股气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丨蒙中作品


蒙中谈董之用墨:“董氏善于用墨,极好的油烟墨,加以醒置后,画时只取中间最上面一点点精华,因此他作品里的墨色莹润通透,每一落纸,墨分五彩。这使他的墨色里有一种空明洁净、温软似水的气质,整体却又是浑厚、坚韧的。”


丨蒙中作品


又如蒙中认为董其昌是因为对笔的强调而“有意减弱了。这样理性的结构和复杂的自然逻辑……他更津津乐道于笔墨本身那些抽象的关系与质感,甚至不惜一定程度解散物象的结构与外形”。这种深度的处处落实的读画,非在中国画理论和实践上有相当造诣者是难以表述的。有的读画心得,则只有像蒙中这样的纯画家才能够说得出来。

丨蒙中作品


例如,董其昌“非常享受这样的过程,极好的纸张,极好的墨汁,他不太在乎形的所谓的准确,他更在乎下笔瞬间的节奏感、旋律感,笔和纸的摩擦感、堆积感、透明感。他的毛笔里永远不会只含一种深浅浓度的墨水,并且不停地通过蘸水和蘸墨来调节他笔下墨的度,饱满而腴润。他很享受这种笔墨质感、肌理呈现出来的各种变化、相互关系带来的快感。他的内心是早已超越物象的,他在笔墨中存在另一种他认定的更完美的合理与真实”。

 

久违了,蒙中这种读画!这是一种自己也享受作画过程的优秀画家才体悟得到的艺术创造的快感,是一种从纸笔水墨中升华而成的直觉般的艺术情感。这无疑又是一种深刻的中国画制作的体验。这让我不禁想到清代著名画家邵松年对自己一生作画之体验的总结:


余苦殚学力,极虑专精,悟得只有三等妙诀:一曰用笔,一曰运墨,一曰用水。再加以善辨纸性,润燥合宜,足以尽画学之蕴。


丨明 龚贤 夏山过雨图


邵松年也是画家,他总结一生,说得很精练,蒙中则说得更感性,更直觉,更具读画的现场感。这种读画,非常到位,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素养和丰富直觉感悟的画家的宝贵观感。我们古代的画论家、画史家往往都是画家,今天画家和理论家则大多分家,脱离实践的理论家说出的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太多。蒙中的读画恢复了古代画家论画的传统,当然这有赖于画家全方位的修养。而今天西化式美术学院,已经很难培养出这种懂得中国自己美术传统的画家,当然,也很难培养出懂得中国自己美术传统的理论家了。


丨清 石涛 江行画册之一


对“四王”的评论或许是又一见真功夫的读画。对“四王”的评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20世纪中国画的一个节点。贬斥“四王”的人认为“四王”是让中国画走向衰败的罪魁,肯定“四王”的人则认为“四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正统正宗。但“四王”究竟该怎么评价,却是不太容易说清楚的一段世纪公案。


丨清 王时敏 仿王维江山雪霁图轴


丨清 王翚 溪山红树图轴


丨清 王原祁 山水图


丨清 王原祁 仿宋元诸家山水册之一


丨清 王鉴 仿古山水图册 之七


对“四王”的评价有以下几个角度:以宋元绘画为标准评价“四王”,以西方写实为标准评价“四王”,从“四王”自身的时代角度评价“四王”。既然“四王”言必称黄公望、王蒙、董源和巨然,那么从五代、宋元画家的角度评价“四王”当然合理。从西方写实艺术的角度评价“四王”,则是从时髦的科学主义立场去评价,他们那种复古和模仿的态度,已把自己打入复古与保守之群中。但蒙中看“四王”却是真正从“四王”自身的角度,也就是从“四王”所赖以生发的、历史转折的、董其昌之后新的时代的角度,睿智地评价“四王”。


丨蒙中作品


蒙中批评第一种观点,“他们忽略掉因‘四王’绘画是沿着董其昌开辟的这条新路在走,他们绘画的兴趣点,和宋元人对待自然物象的态度已经大不同。自然物象中的形象、结构、形态、生机,在‘四王’笔下的呈现,变成了一种更加隐蔽与抽象化的表达”。至于陈独秀以西方科学写实来批、“四王”,则与“四王”所“关乎着一个民族最核心的审美与精神气质”若风马牛不相及。而要在“四王”中分别读出各自的特点和区别,非亲自临习过体验过是说不到点子上的。


丨蒙中作品


例如王时敏,蒙中说:“其画不厌其烦,层层皴点,又故意追求印刷套版没套准的错位效果,使每一次加点的墨、色,与画面整体既完全融合,又笔笔分明。”这“笔笔分明”,可是两百多年后黄宾虹成功的关键。又如读王翚,蒙中认为王翚这路笔墨太过刻露,味道比其他“三王”要寡淡。从董其昌出现后,中国绘画走上了与宋元时期绘画观念截然不同的一条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翚用毕生努力在寻求一条折中道路,但每次看他的画,佩服他的绘画功力和技术之外,难免觉得有些遗憾。


丨蒙中作品


读王原祁作品时能获得绘画上的快感,但在读王翚时却很少有,这是两个不同类型的艺术取向。那么,王原祁的特点呢?蒙中有段非常独特的读画感受:王原祁从黄公望出发,又进一步发展了黄氏笔墨中松、透的特点,再将王蒙复杂的皴法规律给解散,变得看似随意、没有规律,还将倪瓒折带皴中的一些山石形态和微妙的干笔皴擦吸收进来,甚至将宋代“二米”的画法由大块湿润笔触变为干湿层次复杂的变化,层层叠加,同时保留用笔痕迹,除去墨色之外,设色也作为墨色一大补充。王原祁作画基本由淡到浓,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对王原祁构图的雷同,蒙中也自有其看法:表面看去构图程式化,严重雷同,缺少情节描述,但细看,则有着张张不同的整体气质和微妙的笔墨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作者心境、人的状态,以及绘画过程中的各种偶然机变而变化的。他将绘画技法更直接地与人的精神心理状态相联系,使得笔墨除了是形色、物象的载体之外,更像作者的“心电图”。


丨蒙中作品


蒙中读画有许多难得的洞见,例如他谈到董其昌和八大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师生关系。五四以来人文背景的改变,文化审美取向的转移,使董其昌成了断送中国画前途的罪魁祸首,而八大山人却得以幸免,被整个社会当作富于创造性的一代大师,给予极高评价。秉持传统者在八大山人笔墨里看到的是深厚的笔墨技巧,以意为象;追求个性的人看到的是怪诞,是符合现代美学理法的平面构成、意识流、空间观念、表现主义;等等。八大山人深厚的传统功底和强烈的个人风格,被人们无限地演绎阐释。对老师、学生二者评价的极大反差,一方面证实了大师的作品本身具有被无限解读的魅力,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解读中国画的门槛之高,只从表面浅层理解,并不能获得打开其精神内核的钥匙。


丨清 金农 菖蒲


丨清 八大山人 安晚册之瓜鼠


蒙中读画,就这么一路读来。他还读了龚贤、石涛、金农等的作品,都是富于个性的古代画史中的著名人物及其经典作品。在蒙中这里,你能看到在别的书里、别的评论家那里读不到的独特的解读。加上该书本身是读画,100 多幅绘画作品,蒙中娓娓道来,处处落实,特征或在造像,或在章法,或意境独特,或笔墨精到。随蒙中读画,兴味盎然。


《读画录》也有对现代画家的解读,有林风眠,有关良,有常玉,角度都很别致。例如蒙中读林风眠的画,喜欢、肯定之处当然不少,但他也发现了林风眠的尴尬和困境。他认为西洋绘画的造型与色彩在林风眠的画里打了大折扣,中国绘画里的文化感,一些深层的东西,林风眠的画里缺乏,甚至到最后也没摆脱东拼西凑的影子。中西调和的结果,如果是彻底抛弃掉双方精神内核中最了不起的部分,无疑就有些“两败俱伤”。这又让人想到潘天寿“东西方艺术拉开距离”和“两峰论”的主张。


丨关良 贵妃醉酒


丨林风眠 荷花女


丨常玉 红衣女子


林风眠曾经认为改变工具材料可以给中国的绘画找出一条新的出路。显然,林风眠的潜台词是中国绘画落后。而蒙中认为,艺术形式与工具材料都没有先进落后、高下贵贱之分,只与艺术本身的文化背景、民族性格,艺术家个体的生命体验有关。这就又回到他的回归中国艺术体系和文化语境这根本上来了。


丨蒙中作品


蒙中读画,由于有对民族艺术的深刻把握、文化语境的真切体验、数十年习画的个体感悟和独特经验,加上他在苍山洱海边闲居独处,既无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之扰,亦无上级领导之威、同事同行之妒,平心静气,潜心绘事与画学,蒙中就在纯中国的文化语境与心境中,与古人心心相印、感同身受,故其读画,处处与唯新是求、唯奇是创的同行们不同。独到、深刻、真切、平实,字里行间,处处是东方的智慧与情釆。



这部真诚而独特的《读画录》,与时下充满似是而非的西方话语的艺术评论大不相同。蒙中读画,既恢复了中国古代画家论画的优良传统,又为今天读画另辟一别致的天地,可喜可贺。丨林木,四川大学教授,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蒙中 (笔名竹庵)重庆人,七〇后。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做过出版社编辑,现为职业画家。曾在北京、成都、苏州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编著出版有《西域绘画——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绘画精品》等,个人书画作品集《笔墨旧约——竹庵蒙中的书画艺术》《归园集》《尘外集》《竹庵里——诗词、花笺、小楷》《停云》《淇奥》《竹庵读画录》,散文随笔集《银锭桥西的月色》《见南山》等。


《竹庵读画录》

作者:蒙中

装帧:32开软精装全两册544页

出版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1月


内容简介:这部真诚而独特的《读画录》,与时下充满似是而非的西方话语的艺术评论大不相同。蒙中读画,既恢复了中国古代画家论画的优良传统,又为今天读画另辟一别致的天地。

+

《见南山:一个艺术家的村居日记》

作者:蒙中

开本:大32开

出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为艺术家蒙中关于艺术和生活的沉思集。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自己在大理喜洲的村居生活,借此抒发自己的自然之情和对艺术的感悟。书中配有不少精美的插图,既有作者的书画作品,也有大理的美丽风光。全书是一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好例子。

+

《停云》

作者:蒙中 

开本:16开

出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陶公诗《停云》,言思亲友也。余髫龄学画,至今三十余载,于前人笔墨法式颇熟于心,每一展卷,如对亲友故人。自乙未移居大理,山川云树,异于所学。昔人云“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良有以也。乃循造化写心中之山水,每有会意处,则欣然忘食,至此笔墨遂为之一变。而气质精神,或仍有合于前人处,所谓“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今以《停云》名之,取箧中所存十二幅付印,享之同好,望有以博雅教我者。内含12张作者的经典高清作品图, 每张画片背面均配有一段作者筑居苍山脚下的生活感悟。

+

《淇奥》

作者:蒙中 

开本:16开

出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诗》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盖以竹喻君子者。自乙未移居大理万花溪畔,忽忽四载。读书习字,栽花种竹,颇得尘外之乐。苍山之阳,有细竹丛生,其性喜阴,多藏于溪谷山涧中,琅玕修茂,娉婷秀逸,因以为粉本,寝馈于斯,心摹手追,得其仿佛。于古今人画竹法外,或有心得。现取十二开合为一册付印,享之同好,望有以博雅教我者。内含12张作者的经典高清作品图, 每张画片背面均配有古人对于画竹的见解。


《林峤汉砖佛造像》优惠购书,四川美术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精装大12开,150克哑光高级特种纸,216页,定价298元/本,2020年5月20日前购书,尊享林峤先生签名盖章优惠待遇,仅需198元(包快递)。另有题四字吉语、题斋号优惠活动,敬请关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扫码“艺术好物”即可进入 艺术野疯狂 下单购买。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48元。扫码即可购。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往期推荐



神仙不作作鸳鸯|齐白石的爱情故事
李华生百件作品大赏丨照见隐在永恒背后我的名姓
如此多情如此甚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竟美成这样?
西泠大家陈曼生设计的紫砂壶,你也可以拥有
孟涛:这充满美的反差,是我画孔雀的最真实出发点
那个深情的院子要开了丨闭馆半年,罨画池五月大门重启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