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多苓美术馆2020唯一展《人证·物证》:时间中的尘埃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2-12-25


扫码进入艺术野疯狂微店艺术好物


《人证·物证 》| 我们都是时间中的尘埃

文丨策展人 张小涛 


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俗称鼠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之年,它成为改变人类历史命运的转折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从一次公共卫生事件,演变成为了全球性的经济事件、政治事件与文学事件。人类现在面临着全球危机,这将是全球化的终结?还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也许这真是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最大困境,此时每个人都是时间中燃烧的尘埃,一切都是未知数。今日数据监视与公民权利,民族主义孤立和全球化合作之间的冲突成为了最大的危机,一方面我们获得了科技的便利,另一方面也深陷在大数据控制的陷阱中,新冠状病毒也许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某种警示吧?现代科技太迅猛太快了,人类需要慢下来修复和治疗,新冠肺炎也许能促进我们来反思和警醒科技和道德伦理的边界,灾难将会过去,人类还要继续,此刻世界就像电脑中了严重的病毒一样,杀毒之后还会重启,时间静止是一种空寂,空就是涅槃的开始……


我们每个人虽然渺小,但都是茫茫不可知中一个个风暴眼。——何多苓 


丨2020年2月初 疫情期间的北京


人在孤独时往往才真正地学会了聆听和沉思,今天的媒体和信息都太浩瀚了,信息完全可以说是控制了人类,手机是我们身体的延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手机也是一个时间的监狱,把我们困在其中不能自拔。所幸我们在隔离期间还有时间停下来读书和思考,不经意间翻到的一本法国人Michel·Schneider写的书---《梦见石头-梅杜萨之筏,籍里柯》,虽然我看不懂法语,但是里面的图我都知道,大概是讲这个灾难性事件,以及作者对艺术家泰奥多尔·籍里柯的创作过程的一个研究,很多图具有艺术史研究的价值,艺术家不需要语言也是可以从图像中解码的,所谓一图胜万言就是这个道理吧? 《梅杜萨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是法国画家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呈现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是浪漫主义画作代表之一。这张名画对今年的新冠疫情依然有启示,人类的苦难与生死是无常的,艺术家对这个海难事件具有纪念碑式的记录很有价值,给人以“莫让青史尽成灰”的感慨。重新阅读《梅杜萨之筏》与新冠疫情的新闻事件有某种精神上的关联,社会就是无字天书,历史就是残酷实验室,一切都会云开雾散,一切都会尘埃落定。我们的实践其实就是“放虎归山”,用艺术介入社会的实践,作为艺术的政治与作为政治的艺术是两个概念,我们今天依然面对的是未完成的现代性,全球化时代的当代艺术很体制化,资本的力量无处不在,国际化使得当代艺术也越来越同质化,媒体与信息技术控制了所有人,我们今天是处在政治和商业的双重规训、大数据监控多重困境之中,今天的当代艺术还能做什么?


丨《梅杜萨之筏》布面油画 491X716CM 1819 (法 )泰奥多尔·籍里柯


丨法国Michel·Schneider 著《梦见石头-梅杜萨之筏,籍里柯》


2020年底何多苓美术馆举办的《人证·物证》展览,该展呈现在2020年时代巨变中的八位女性艺术家的工作,以此来讨论她们与急剧变动时代灵与肉的关系,她们的观念与方法是如何形成的,她们是如何超越此刻的困境,她们用作品如何来回应这个苦难的时刻。本次展览八位艺术家分别来自北京、成都、重庆、昆明与巴黎、海牙等不同的国际城市,她们的身份也是多元化的,其中四位艺术家分别留学法国、意大利与荷兰,国际化与本土化在这里已经没有了障碍,她们天然是国际化和本土化混杂的一代,她们的工作是今天年轻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家状况的抽样调查,甚至可以视为未来中国当代艺术走向的一些症候。一部分艺术家是从中国今天的现场中获得的某种力量,以独特的视点去发现那些隐秘的现实与被遮蔽的声音,她们的工作是个人经验与公共经验的矛盾与冲突,是时代中个人的灵魂见证与记录;一部分艺术家的工作是关心语言本体实验,走向了社会学意义的反面,避开了现实的图像与符号,关注“物”本身,她们笃定语言即是观念,在抽象和具象之间进行解构、重构与转译,对于她们来说语言就是全世界;一部分艺术家关注景观化的异样现实,她们把日常现实进行重新编码,呈现一个陌生化的疏离世界,用作品去讨论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美学,艺术家成为了空间的协商者;本次展览有以下三个主要倾向 :


1)现场与心灵史

 

周雯静是毕业于法国南特美院的自由艺术家,她现在一半时间旅居在巴黎,一半时间住在北京。她的《节育环》《红色系列》等作品关注的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安装节育环避孕的问题,她把节育环和手术刀、避孕药做成了首饰、陶瓷和雕塑、水彩与动画等多种媒介,以此来讨论女性从身体规训到社会规训的案例,就像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所说:“ 我们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关于权力、身体、知识与规训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话题,周雯静的作品在微博和其它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她受母亲的个人经验启发的作品有一种朴素的力量,其平静的述说有一种令人绝望的痛楚感和无力感,她称之为“ 临床艺术 ”,这是在当代社会困境中产生的矛盾与张力,也是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最可贵的品质,对现场的追问,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她的工作呈现的是今天中国巨变社会中作为个体生命的温度,漫长的等待与无尽的煎熬过程。


丨《红色系列N°6》 尺寸可变 陶瓷  周雯静 2016年


王苡沫是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她的多媒体作品《对话》是以其从小成长的重庆火力发电厂为背景来展开工作,曾经是亚洲第二的重庆火力发电厂,如今已人去楼空了,她用多媒体数字艺术作品来讨论城市巨变与个人经验的悲情相遇。她与当年在电厂工作的父母与叔叔、阿姨们重逢在这个社会主义恢弘的工业场域中时,不止是感慨,更有无尽的伤感……她试图在电厂的工业废墟中去建构一个跨媒体的剧场,在记忆、身体和历史、现实交织的虚拟空间中去呈现那些被遮蔽的灵魂和声音,这是一种超越媒介的工作,媒介隐退下去了,集体中的个人凸显了出来,她用作品来讨论我们在遭遇现代性转型中人性的深度,这是一种温暖的救赎。


丨《对话》 影像截屏 王苡沫 2020年


2)语言实验 


吕康佑是一位毕业于威尼斯美术学院的自由艺术家,现居住在成都蓝顶艺术区。她于2018-2020年的作品《岛-女巫》《岛系列-卡布里蓝洞之二》与《你是我的海底》等系列中,其作品中营造了一个既具象又抽象的符号空间,恣肆流淌的水彩与抽象的人体符号融合在一起,用她的话说就是:“威尼斯的海水给了她启发”,自然中的抽象给了她语言的灵感,激情与冷峻、浓郁与沉重、理性与感性等的交织,我们可以看到她在画面中呈现了一种矛盾的张力,试图控制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此刻水彩成为了心灵痕迹的结晶,绘画成为了关于身体、神话与诗歌的混合体,在她的笔下流逝的海水与人体的意向相融合,它们成为了内心秘密的风景……


丨《岛系列——卡布里蓝洞之二》70x133cm 吕康佑 2020年


朱可染是一位居住在成都蓝顶艺术区的自由艺术家,她在2020年的新作中把物象降到了最低,回到了“空相”的状态,“空”是一个暂停的瞬间,也是一个绝对静止的时刻,当我们凝视空城、空山、一花一叶时,其实也是冥想的过程。她的绘画的意义在于把物象这个表皮给剥开,呈现了语言的内核,澄明朗现的过程就像禅修的过程一样笃定。“空”是有限也是无限,艺术家有时得有一种现场旁观者的态度,由旁观产生的距离感是“变被动为主动”,“空”是一种沉思的状态。可染的绘画可贵之处在于,她在混乱的图像世界中坚定地走向了绘画语言的本体实验,她走向了虚空,此刻语言即是观念,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去聆听心灵的声音,从而获得了一种静穆的力量。


丨《水何澹澹》-3 250X120CM 朱可染 布面综合材料 2020年


刘芝杏是留学法国南特美院,现居云南昆明的自由艺术家。在她的《八万四千》、《Éter-instant》系列中,有一种虚空的凝视和静观,她关心时间的“崩坏”与 “不朽”,去掉了雕塑的底座,底座成为了一个无名纪念物的残渣,去掉充满神圣和光荣的雕塑主体之后,空空的底座成为了空洞的“物”。这是无常,是消逝,她的绘画充满了沉思的气质,缺席了雕塑主体的底座成为了一个空洞的象征,此刻永恒之物不见了,留下的是泡影与尘埃,是崩溃之后的静寂,关于时间与纪念物的思考是迷人的,谁又能说“虚空”不是“物”呢?


丨《Éter-Instant》-2  布面丙烯 50x30cm 刘芝杏 2018年


3)日常景观

 

符曦任教于四川大学,也是居住在成都蓝顶艺术区的艺术家,她2020年的《白山》系列有一种剧场化的隐喻,远离了其早期绘画中的城市与人体、动物等图像,回到了自然,此刻的自然更像是一个虚拟的剧场,有一种自然与神话的交织,荒原中的白色金字塔,也许是遥不可及的光晕,也许是信仰的彼岸,远山中隐秘的白色宫殿是圣山吗?还是海市蜃楼的幻觉?在《白山》No .1里高速公路两旁的芸芸众生正在上演一幕幕的荒诞戏剧,玩偶与战争场景的混杂,更像是考古发掘的现场,画面前景的叠加文字是关于今天我们的时代处境的咒语吗?艺术家在此刻成为了巫师,所有的人间戏剧,所有的演员与观众都在《白山》的灵光乍现下复活……


丨《白山》NO.1  布面综合材料  280X160cm  符曦 2020年


胡佳艺是一位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的行为艺术家,她的作品从早期的《冰刀》到2020年的《倔强的买买提》《拳击》等,一直有一种冷静犀利的气质,并且她从一开始做作品就摆脱了行为艺术剧场化和表演性的常规,把作品置于公共化的城市与自然空间中,她用行为艺术去重建家庭和公共空间、自然的关系,她既是颠覆者,也是空间的协商者,她习惯沉默寡言不动声色的观察,把身体作为道场,作为在空间中的延展。胡佳艺作为新一代行为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她试图以自己持续的工作去拓展行为艺术的边界,讨论身体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美学。


丨《倔强买买提》 新疆乌鲁木齐 胡佳艺 2020年1月-6月


周怡君是正就读于荷兰海牙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她的参展作品是多媒体作品《泡沫》,她关心的是他乡与故乡的流变,用碎片化摄影记录了今日全球化背景下日常生活的某种景观的差异与悖论,她关心景观化带来的过度同质化,这是一种艺术家天生的敏感和自觉。摄影既是一种图像的生产,也是日记一样的记录,记录我们渺小的痕迹,她把旅行视为泡沫,一点即破的泡沫,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幻影与泡沫,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瞬间即是永恒的,一切都是未知与变幻莫测的,往往在一念之间经历了一生一世生死幻灭一样的顿悟。


丨旅行系列——《泡沫》 周怡君 2020年


以上八位艺术家的工作正是我们打开隐秘世界的钥匙,有助于我们了解关于个人与社会、历史与未来、科技与艺术、态度和形式的秘密。我想以西方当代美术史中的德国艺术家格兰特·里希特与拉脱维亚艺术家Vija Celmins的两个案例来说明图像和语言的悖论与统一,试图来比较艺术家的这种前后思想路径的变化,从早年以政治、历史、时事新闻等为题材,到后来完全转向了抽象艺术,80年代以后格兰特·里希特不断积攢的颜料层凝聚成薄雾蒙蒙的色块,令人联想起模糊不清、半遮半掩的记忆图像,为观众带来与里希特摄影作品相同的认知观赏体验,透过摄影式图像、机械性与随机性,在抽象主义领域上创出另一个非凡绝伦的崭新诠释。Vija Celmins后期的作品就海浪、沙漠、星空、蜘蛛网等系列,虽然还是写实的风格,但由于题材本身更宏大,作品就给人感觉更加抽象,甚至有种冥想的力量。为何他(她)们的图像早年关于历史、政治、新闻事件的剧烈冲突,到后来都变成了抽象的海水、星空与云?为什么这种复杂性和矛盾性在一个艺术家身上得到了贯穿和统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超越?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是可以自由地穿越在政治与历史、社会与个人、图像和语言、具象和抽象等边界的,最后艺术家的语言成为了一个熔炉,可以无坚不摧的熔化任何东西,这也许是经验、思想与方法、知识谱系决定了一个艺术家的来路与去路。


凡不可言说者, 必保持沉默。——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 


丨《抽象图》 亚麻油彩 100X100CM  1992年 格兰特·里希特


丨《卡车》 亚麻油彩 60X62CM 1966年 Vija Celmins


本次展览中朱可染、刘芝杏、周怡君都在作品中呈现了一种“ 虚空“与 ”泡沫“的极简主义美学, 这种虚空是沉思与凝视,用一种充满距离感的语言来回应这个动荡的时代,这是无言的表达。艺术家的工作是时间中的残留物,也是隔离时间中的结晶,面对无常的世界,也许我们都是一无所有的赌徒,无论是充满社会学意义的在场追问,还是沉思冥想的静观,无论是“人”,还是“ 物 ”,都是一个时代的痕迹,她们作为时间流逝中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探索者,在可见与不可见的图像与语言的背后是什么? 此刻“人”即是“物”,“物” 即是“人”,它们是时代迁徙中的思想与行动;是思想史与心灵史的交织;是档案与证据;我们可以透过这些人证、物证的背后聆听到她们灵魂深处的声音,这是一种对苦难时代的回应,是漫漫长夜里的一声声叹息,作为一个渺小无助的平凡人,我们是无法抗拒历史的洪流,只有随波逐流的宿命与悲情。清初“四僧”面对天崩地裂的明清鼎革之时,遁入空门寄情山水,用笔墨记录家国破灭的心灵之痛,书画是无声的抵抗也是遗忘,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今天对我们依然有一种“回向”的意义,“四僧”的肉身早已经远去了,但他们孤高绝尘的风骨与伟大的艺术却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刊载金石,垂范来世。


丨《游鱼图》 纸本水墨  96X46CM (清)八大山人 南京博物院藏品


我们都是时间中的尘埃,我们都是沧海桑田巨变时代中的信物......


张小涛

1970年生于重庆,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居住于北京。曾参加: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第7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第6届莫斯科双年展、第2届布拉格双年展、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荷兰动画电影节、渥太华动画电影节等。


对话与展览现场



《人证·物证—2020年的八位女性艺术家》

符曦、胡佳艺、吕康佑、刘芝杏、王苡沫、朱可染、周雯静、周怡君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25日—2021年3月25日

展览地点:何多苓美术馆(成都蓝顶当代艺术基地3期75幢)

 

艺术总监丨何多苓

馆长丨赵欢

策展人丨张小涛


观展须知
何多苓美术馆秉承推广高雅艺术的宗旨,一律免费提供场地及相关服务受新冠疫情影响,进入场馆请佩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谢谢配合。


停车须知

请将车辆停放到蓝顶公共停车场


注意事项

艺术品脆弱,请勿触碰,文明观展。                      

由于场馆造型设计,出于安全考虑,谢绝12岁以下儿童入场,谢谢配合。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往期精彩推荐







精品新书丨笃斋藏吴大澂手迹四种
20世纪早期的苏州园林写真
丹青铸史:吴一峰的书房
《日出·印象》的故事:莫奈在上海
杜尹的新作“伊卡洛斯•夜游”:平和深邃的内心秘境
山西千年国宝雕塑+壁画首次结集出版
大山里的美术馆:巴山蜀水名家精品迎新特展
艺术在意眼界,观看无处不在
中国金石全形拓作品撷粹丨金石古欢,世有几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