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穿过玫瑰园》
富森美术馆“绘画的悖论”热展引关注:真实的瞬间
作者丨谢礼恒
图片丨富森美术馆
设计丨张涵
丨展览现场
无论绘画是否有“悖论”,艺术品的观看与展示,是超越这“悖论”的本源功能。褪去之前一两次潮玩情调的布展风,富森美术馆新展“绘画的悖论”以回归的姿态热展。回到青年艺术家,回到“学院派”,回到更为单纯更为集中欣赏艺术品的方式:2021年7月17日,青年艺术家群展“绘画的悖论”在成都富森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重庆策展与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研究生导师尹丹担任策展人及学术主持。一共带来6位青年艺术家的66件绘画作品。参展艺术家为庹梦倩、张钊瀛、王培永、李军政、杨贤、李吉亮,他们皆是近些年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个性鲜明而有其独立的创作逻辑。
丨展览现场
我将现场部分作品发到朋友圈,一些圈内艺术家很快看出端倪,“学院派”。可来到现场观展之后,他们又看出更多细节:“学院派”里的“自由派”。他们有传统学院风里的严谨与立场,但又有相当坚决的个人选择。这种难能可贵的私人姿态使他们和更多青年艺术家的选择拉开了距离:一样拒绝周围的现实,一样成为某种可供细读的样本,当然,也一样出色。
丨展览现场
“四川美术学院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是国内八大美院较为特别的一支力量。在国内院校艺术教育都还在倡导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川美可以算是另类的存在。自由是学院最大的特色和最难能可贵的特质,老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创作环境,甚至担忧自己的风格会成为羁绊学生成长的因素”——通过阅读这场展览,能够看出一些关于“观看”与“细读”、“表达形式”与“传递内心”的有趣通道。
1
漂亮的孤例
将一个准专业级的艺术展示空间(富森美术馆)放置于一个纯商业空间(富森美家居)内,这本身就是一个突破。两者互为映衬,互相导流,催生生活与艺术的精准结合。
丨展览现场
在策展人尹丹看来,绘画发展到今天,与它最初的功能和审美习惯已经产生了许多相悖之处,这正是绘画既迷人又晦解之处。“这里的悖论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今天我们有很多艺术家只愿意将自己的作品放到‘白盒子’里面,这个‘白盒子’就是我们所说的美术馆,认为美术馆只是为艺术服务的一个空间,作品放到美术馆才是一个纯粹的、非功利性的艺术品,而相比之下,似乎放到一个商业空间,艺术作品就自然带上了商业的标签,不再单纯。”
丨展览现场
其实对于这个,著名艺术家何多苓很早之前就专门提到,“现在的艺术品和生活融入得很深入。过去美术馆、画廊都是高高在上,跟普通人的生活距离很大。现在进入商业空间后,我觉得是个很好的现象。艺术品直接进入生活,这种沟通很重要,我很乐于参加这类项目。一开始,不少艺术家对于自己的作品挂到这类商业空间会有一定抵触,我并不抵触,这要看具体情况。你不能说这里是纯商业的空间,这还不完全准确。其实现在的商业跟生活、跟时尚结合得很好。”
丨展览现场
而对于富森美术馆这样特性突出(好像说是成都本土“孤例”也不为过)的机构来说,将一个准专业级的艺术展示空间(富森美术馆)放置于一个纯商业空间(富森美家居)内,这本身就是一个突破。两者互为映衬,互相导流,催生生活与艺术的精准结合。何多苓曾在接受艺术野疯狂采访时提到,他非常鼓励自己的学生走进这类商业展示空间,“年轻画家起步往往艰难,能帮助到他们我也觉得很荣幸。我热情参与。我一直在鼓励我的学生们。我一直告诉他们被市场接受不是坏事,卖画才是硬道理。(他们)不要把学术孤立起来看,它跟卖画不矛盾。我觉得做这种展览非常好。”而且他还对这类空间提出了运营的建议,“运营这类空间的方式应该越做越专业,给更多学术型画家加强联系。”在富森美术馆开馆以来举办的数次展览里,艺术野疯狂得到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是,对于富森美的藏家(富森美的生活家)来说,他们与学术性的艺术有一定距离,但完全可以通过美术馆的展示推广、艺术家导览、线上爱好者招募结合线下品鉴会等等方式,培育新的收藏者,而这些收藏者有几个共同点非常值得注意:1.具有不错的消费实力;2.直接审美性收藏的刚需目的;3.精准的艺术品需求和较强的学习性;4.粘性普遍较高。这也是之前在采访中多次能感受到的,这里有自己的客户群且正在慢慢扩大。这些收藏者是一个很好的纽带,连接更多的艺术家和作品。
2
强烈的效果和轻盈的方式
富森美术馆关心的是那种形式是否获得生命力,能否以最强烈的效果和最轻盈的方式,传递出内心的东西。
丨现场互动环节:【实体弹幕项目】
在访谈里,尹丹提到的一点我印象深刻,“这个主题最初的设想是因为展览是在富森美这样一个家居空间举行的。在成都,‘富森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家居品牌。说起来,架上绘画从诞生之日起便和室内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正是出于绘画与室内空间紧密的关系,策划了此次以‘绘画的悖论’为主题的展览。所以我觉得这个展览还挺像是把绘画带入到了最初的一个功能,它就是为生活空间服务的。”
丨展览现场
在我看来,富森美此次新展“绘画的悖论”的作品,是以作品和空间整合构成一个全新展陈作品的突破和尝试。在这样的艺术家(作品)选择和布展环境里,很难说主要形式是具象还是抽象的。但无论观众、收藏者或展览方都不会因此而感到困扰。富森美术馆关心的是那种形式是否获得生命力,能否以最强烈的效果和最轻盈的方式,传递出内心的东西,以及通过最直接最有效的素材、环境、布置达到所想要表达的气质。相比于其他领域,艺术的层次门槛、审美准备、资金能力和展示欲望构成了收藏的几大主要要素。
“参展艺术家庹梦倩、李军政、王培永、李吉亮的作品,其创作出发点是悦目而非挑衅。张钊瀛和杨贤的作品则更多是从前卫的逻辑出发,具有文化批判者或对抗者的角色。”
丨庹梦倩 黑夜缝隙2 100×100cm 布面丙烯 2015年
丨庹梦倩 夜·瘾12 140×130cm 布面丙烯 2015年
庹梦倩作为一位年轻艺术家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就是面对的艺术野疯狂,2012年,她在“新星2012———全国五大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汇展”上展示的《界》系列作品引起藏家的关注,那些透露着女性视觉的作品在她本人看来“完全是内心的一种表达,取名为‘界’系列,一来是因为面对这些风景,安静和浮躁的边界一下子呈现,二来是因为我感觉到了内心的临界点,不快乐与快乐都在画里了。”实际上在“绘画的悖论”联展上,她送展的几件作品同样来自她内心风景对某时某刻记忆、感受的期许与回应。那些林野在夜晚时的动人都正在消失中,在半背光的时刻,它们成为它们匿迹现象的活动纪念碑,也因此,它们引发了它们的隐喻、忧郁与思念。
丨李军政 皮层23 120×120cm 木板丙烯 2019年
丨李军政 皮层25 120×120cm 木板丙烯 2019年
李军政的作品让我想到了美国籍的古巴当代艺术家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李军政作品里那种观念艺术与简约艺术杂糅的感受有迷人的效果。感觉得到他极力在突破二维平面的禁锢,那些在画面上拉出的线条构成了不断延伸的结果,使观者不停想询问更详尽的创作信息,也许整件作品都基于一个点的想法,而展开这个想法,丝毫不会让人感觉无聊。这些作品有着奇怪的吸引力,的确新颖,在听完他简短的导览后,的确有道理;退远了看,他的作品铺排着一种甜蜜的整体气质,而走近看,又有着细密的工艺处理,颜色明亮,透着潮流艺术的锐利,有种过程的美。
丨王培永 流萤•06 82.5×132.5m 布面综合绘画 2021年
丨王培永 剧•01 120×80cm 布面综合绘画 2017年
王培永作品的叙事性是我很感兴趣的。更多现场观者都注意到了他作品里的精微、细腻和抒情色彩,其实在我看来,他作品里这些活力都隐藏在规矩的绘画秘典里——它们不可能成为独立的影像,因为你总得将它们和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才能读懂其中的趣味。包括那些阳光投射影子里的椅子等静物,在这些作品里,大自然对艺术是不能妥协的,而那些描写风物细节的图像仿佛是一种沉默的快慰,“表情”“性格”都直接和观者当时的表情、性格相关。他总是避免那种如诗如画的传统甜媚,反而试着在画面上找出一个不同以往的面貌。
丨李吉亮 对视1 30×40cm 布面丙烯 2019年
丨李吉亮 摇曳 200×140cm 布面丙烯 2019年
李吉亮的作品很适合用于记录新家居空间的某些美好记忆。这些美居空间的角落、片段、印象,并没有特指的情绪,但它们恰好所表达的东西却有可能在内心深处打动面对它们的观者,并且有时远远强烈于某些来自自身文化背景和所处时代的东西,因为它们往往漫溯向着回忆的深处,而并不瞄准不确定的未来,换个方式来说,它们仿佛是静态的开放式的容器,盛放每位观者彼时彼刻的情绪、感受或期许——钢琴、帽子或其他摆件一类的东西深受文艺青年的迷恋,带着某种仪式感和可供玩味的神秘色彩,更有意思的是可能还带着抵御时间销蚀的意味,盈盈满满,就像是才画好,刚刚才画好。
3
真实的瞬间
观看一旦开始,就没有终点,就像与艺术家的谈话。
就像当代艺术,一旦开启,就只能向前。
丨展览现场
当代著名解构主义建筑师弗兰克·盖里(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而著称)一篇访谈我深受启发。“在当今世界,媒体和艺术家,每个人都将‘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是只有一个房间的建筑,所以大型的建筑应该是 由单间建筑构成的序列’这个问题分成两个体系:一个是跟水管设备打交道,而另一个则是纯艺术。我热爱艺术,但我不以艺术家自居,真正吸引我的,是真实的瞬间,画作、建筑,真实的感受。举个例子,你是一个画家,有一块空白画布、一把笔刷和布满颜料的调色板,你注视着这块空白的画布,现在,你要动笔了,这称之为真实的瞬间。它是干净而纯粹的。”
丨展览现场
“观看”与“细读”、“表达形式”与“传递内心”的有趣通道,恐怕就取决观者是否注意到了这个“真实的瞬间”。除了上文提到的四位,还比如张钊瀛和杨贤。
丨张钊瀛 奇珍博物馆NO.6 200×100cm 布面油彩 2018年
丨张钊瀛 奇珍博物馆NO.4 200×100cm 布面油彩 2016年
张钊瀛我很熟悉,多次见过他的作品。他的作品给人的印象是画画、影像、讲故事什么都在做,但是在艺术家那里,它们只是剧场中渲染气氛的道具,每一个进入其中的人都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而张钊瀛作为这个剧场的导演,需要处理的是作品场域与观众的关系,因为剧场的第四面墙就是观众。他的作品里涉及很多西方神话故事,讲述、表达、转译、重构、然后经过一系列自我的修复与萃取,成为某种意象的复杂再生。他好像要花无数的时间来创作,极度勤奋,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好像是在任何时候给他发微信都能得到回应……他的作品好像是对一些陈腐的绘画进行某种反叛或戏谑,犹如火焰在无风的天气自行燃烧,宁静而壮观。我记得他在毕业创作接受采访时提到,在身边的同学都在创作中做减法时,他则开始尝试一种做加法的方式,相比于将绘画作品进行静态悬挂和欣赏的简陋过程,他希望这个如陷阱般的场域能够让观众更容易进入其中。
丨展览现场
丨杨贤 蓝色系浪漫·3 60×50cm 布面油画 2021年
丨杨贤 交际 100×100cm 布面油画 2020年
杨贤近几年的绘画创作,我们能看到他对于绘画语言本体的不断尝试,不管是从以往对户外自然光景的执意表现,还是到现阶段脱离了具象物的抽象化诠释,皆以其内心真挚和诚恳的态度面对这个纷扰繁杂、虚拟与现实并置的世界景观。这批送展作品能让人看出他作品里的某些韵律感,使人想起逛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比如经过德·库宁的画,忽然显得那么小,斯文,讲道理。杨贤的作品适合放在家居空间的公共区域,他作品里有那些重金属的东西(早期摇滚很快消隐听不见了),适合孤独地放置在喧闹聚会中,那些涂鸦的、后现代抽象的、表现主义的元素鲜润又厚实,毫无倦容,方便被视觉的快感所吸引。
往期精彩推荐
discover | 文字无法抵达的感觉之维
舒怀 • 诗意蜀山—刘朴山水画精品展开幕
墨林典藏: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他用镜头触摸129种动物骨骼的力量与温度
故宫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
大阪市立美术馆珍藏书画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藏陶瓷文物1000余件劲爆全登场!
周褐褐“载我以形”:探索生命意识和生物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