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字里秋意:蔡襄 黄庭坚 米芾 苏轼 赵孟頫的尺牍墨迹
丛书名:历代碑帖精选
西泠印社出版社
开本:889mm×1194mm 十六开
1.(宋)蔡襄 尺牍墨迹
2.(宋)黄庭坚 尺牍墨迹
3.(宋)米芾 尺牍墨迹
4.(宋)苏轼 尺牍墨迹
5.(元)赵孟頫 与中峰和尚尺牍
学书者书法临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必将进入行书阶段的临摹与提高,行书书法也是体现传统书法艺术成就最密集之处。其中北宋四家与元赵孟頫的行书墨迹是历来的学书者必选的法书范本。西泠印社出版社新推出册页装《历代碑帖精选》首期五个品种即是以北宋四家与赵孟頫的尺牍墨迹作品精心编印出版,收录的均是五家的代表作品。
册页装《历代碑帖精选》的开本尺寸为315乘140毫米,狭而长,近于古时的折帖;展开后书页左右贯通,通略近方形,其大小比例与古人尺牍最为贴近,最适合展现古代尺牍书法的风采。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01
(宋)蔡襄 尺牍墨迹
宋代书法整体上是师法晋唐成就,经五代杨凝式的启发,宋代书家却从唐人重法度的时代风格中变化出属于宋代特有的尚意书风。尚意之谓,指书家的书写倾向于对意趣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不拘于成法的约束,“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是宋代在禅宗学说的影响下,文人阶层中盛行的文艺思潮之一端。蔡襄虽然位在宋四家之列,其面貌却与苏轼、黄庭坚、米芾乃至整个宋代书法迥然不同。他的书法能兼具晋韵与唐法,诸体皆善,尤其是行书更得晋人精髓而化之,是宋初谨守法度又崇尚神气的佼佼者。欧阳修与苏轼均对蔡襄有很高的评价,如苏轼引用欧阳修的话说:“欧阳文忠公论书云: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言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而求其所短,大字爲小疏也。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唐末五代时期的战乱动荡,遂使整个社会“文章卑陋,字画随之”,蔡襄处于北宋社会恢复、书坛相对沈寂的前期,他与欧阳修共同爲积弱百年的宋代书法的振起贡献良多,而自己又能笃学博采,卓然追配前贤,这也是他能称誉书史的重要原因之一。本书内有脚气帖、大研帖、暑热帖、澄心堂帖、致安道侍郎帖......
| 远蒙帖
| 致杜君长官帖
| 谢郎帖
02
(宋)黄庭坚 尺牍墨迹
黄庭坚自论书云:“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黄庭坚书法结字奇特,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点画凝练有力,行笔曲折顿挫,点画夸张处如长枪大戟。他的草书单字结构尤爲奇险,整体章法有极强的独创性,以欹侧跌宕的字形组合构建具有强烈动势的章法,节奏极富变化,其在点画与结字、章法上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对后世书法创作影响深远。与大字行草书相比,黄庭坚的尺牍书法用笔略圆转、沉静,结字上仍保留了其独特的跌宕起伏之势,更显自然、恰到好处,更能给人以温润儒雅之感。黄庭坚在书法学习上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创造性的同时注重心灵、气质锤炼;在风格上,反对一味工巧,他的创作思想,都可以从他的尺牍书法中得到印证。本书内有花气熏人帖、糟姜帖、苦笋赋、山预帖、书药方帖......
| 致立之承奉帖
| 酺池寺诗帖
| 和王仲至少监诗帖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03
(宋)米芾 尺牍墨迹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海岳名言》云:“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本始自成家,人见人不知以何为祖也。”初遍观古人名迹,擅临仿,几可乱真。崇尚晋人书风,深得“二王”笔意而能表现自我风格,对同时代的书家有“蔡襄勤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的评价,而自称“臣书刷字”,颇为自负。同代书家与后人对米芾多有赞美之词,其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米芾尺牍墨迹是米芾传世书法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能综合展现米芾书法风格与成就的作品类型。米芾尺牍书法风格多样,皆信手拈来,用笔跌宕起伏,气息神采飞动。点画的方圆藏露,字形的高低欹侧,章法的疏密轻重,随意交织而又显得宛然天成。其用笔特点为中锋、侧锋并用,放纵中含蕴藉,体态万千。米芾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本书内有清和帖、值雨帖、真酥帖、箧中帖、致临沂使君帖......
| 面谕帖
| 丹阳帖
| 论书帖
04
(宋)苏轼 尺牍墨迹
苏东坡书法与唐五代徐浩、李邕、柳公权、顔真卿、杨凝式等人一脉相承,远接晋人。其字丰腴扁平,欹侧偃卧,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元尚意书风的佼佼者。他的书法美学思想强调天然,强调字外功,把“意”字摆在首位。曾在《次韵子由论书》里谦逊地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可学。”又《石苍舒醉墨堂》诗:“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些都是他对“意”的理解。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而最能体现其“尚意”精神的,就是他的行书作品。本册所收苏轼尺牍,精美雅致,书写从容悠游,似乎是在不经意间信手挥就,而又神完气足。苏轼作书,最重精神,提出“书必有神,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爲成书也。”通过这些尺牍作品,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神”的理解。本书内有致运句太博帖、致坐主久上人帖、致至孝廷平郭君帖、致子厚宫使正议帖、次韵三舍人省上诗帖......
| 宝月帖
| 啜茶帖
| 京酒帖
05
(元)赵孟頫 与中峰和尚尺牍
赵孟頫力倡“复古”书风,直接学习晋人的意蕴和唐人的法度,并且一直践行这样的书学思想。他早年学锺繇、智永,后学习二王,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王献之的《洛神赋》,他反复临摹、品鉴二王用笔之精妙。其书结构谨严,骨肉均匀,妩媚圆熟。赵孟頫在四十五岁左右形成了书风独特的“赵体”,六十岁以后,赵孟頫的书法更爲精进,人书俱老,笔力沉厚扎实,笔势雄健放纵,深得晋人之风神意韵。赵孟頫以自己书学思想和实践矫正了南宋以来学时风、轻法度的弊病,统领、影响书坛数百年。赵孟頫传世墨迹较多,其中亦不乏长篇巨制,而尺牍书法是赵孟頫传世作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组成部分。本书选刊的十一札尺牍,是赵孟頫晚年夫人病殁前后写给中峰明本禅师的书信,“时承旨老矣,言词宛恻,读之可为兴感”,而其书法用笔精妙内敛,点画骨肉均匀,絶无夸张之处,于映带间晋人意蕴绵绵而出,堪称赵孟頫书法的精品力作。本书内有吴门帖、南还帖、入城帖、山上帖、俗尘帖......
| 尘事札
| 丹药帖
| 还山帖
书影实拍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往期精彩推荐
文轩美术馆 “赋格曲” -梅子个展开幕
今古君王带刀前往,犍陀罗希腊化佛教美术
刘云泉:云环青山外,画入咫尺中
文徵明传:苏州的风雅传奇
四百年间扇骨拓片首次成系统整理出版
一本站在诸多爵士巨人肩膀上经典之作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允和世界3:艺术史与博物馆
古今名家诗笺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