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收录石刻400件丨横越1800年的精致静美

▕ 释迦多宝佛造像 北魏正始三年 (506)


《国家宝藏》第三季描述中国古代石刻时说:“这些看似冰冷的石头,却沉淀着中国人内心最重要的文化血脉!”

▕ 夫蒙建孃佛道造像碑 北周


诚然,冰冷而坚硬的石头,更能表达人们最柔软的心灵和最热烈的情感。金石不朽,贞石永固。石头坚硬的质地决定了古人往往将最重要的事情以石刻来表达。对祖辈的追思、对后辈的嘱托、对伟人的颂扬、亦或对宗教的信仰等,我们的文化、审美、精神力量也凭此不断传承、发扬,愈加弥足珍贵。

▕ 画像石墓门框 东汉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是一座为石刻艺术为主题的国家三级博物馆。以收藏保护、陈列、研究和教育为使命,目前藏有各类石刻文物400多件,文物历史悠久、造型精美,雕刻工艺复杂,有圆雕、浮雕、透雕、线刻等,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石刻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
秦航 编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馆长秦航先生呕心沥血数年,笔耕不辍,完成了《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的巨著。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而专业。收录有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珍藏的部分石刻,时代跨越西汉至清代1800余年,件件精品。在书中,可深刻感受中国石刻艺术之魅力,造型多样,风格迥异,或质朴浑厚,或精致华丽,对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大有裨益。

序  言
赵力光 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馆员

西安是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有着众多的博物馆,如群星般地散布在古城大地上。近年来,非国有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如果说国有博物馆如参天大树巍然挺立的话,那么这些非国有博物馆就如盛开的花朵般争奇斗艳,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就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朵。在人们的印象里,一般非国有博物馆多收藏书画、陶瓷、铜镜、钱币、陶俑、砖瓦等器物,便于收藏展示。而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收藏、展示则以大型石刻艺术品为主,给人以厚重的感觉,且特色显著。一是藏品自身高大沉重,气势雄浑;二是种类较多,时间跨度大,时代从汉代到明清,并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木价值。

▕ 马三忞画像石 东汉


该馆的创建者秦航,温文尔雅,书生意气。早年毕业于陕西外国语师范专科学校,后从教数年。辞去教职后,在旅行社从事导游工作,工作的机缘使他走遍了陕西的名胜古迹,饱受熏陶。由于特别钟情于古代石刻,他渐渐地走上了收藏之路,起初多收藏石狮、石凳、石镇等小型石刻。后经过自身不断地学习,加之陕西是周秦汉唐故地,各类石刻遗存十分丰富。经过艰辛的收藏历程,收藏品日益丰富,品质愈来愈高,自成体系。秦航不满足于个人收藏和保护而是希望将文物所承载地历史文化传播出去,用艺术影响大众。随着国家对非国有博物馆的鼓励和扶持,秦航紧随号召成立了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并于2012年5月15日正式开馆,将收藏的四百余件藏品,展示给广大观众。

▕ 千佛造像碑残件


石刻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石头经久耐用、便于取材,遂成为雕琢的主要材质之一。古代匠师将实用功能与艺术性相结合,广泛运用圆雕、浮雕、平雕、透雕、线刻等多种技法,创造出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石雕作品,赋予冰冷石头以永恒的艺术生命。这些石刻散布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无论在宫殿、陵墓、石窟、桥梁、庭院、民居等处都能见到。这些石刻除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还在历史文化、文物考古、宗教信仰、社会生活、民风习俗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 兽足砚 汉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收藏的石刻大致分为陵墓石刻、佛教石刻、其他石刻三大类。现择要略述如下:

▕ 武官石像 唐


墓石刻,据史料记载,始于秦汉。《封氏见闻记》载:“秦汉以来,帝王陵寝,有石麒麟、石辟邪、石兕、石马之属。人臣墓有石人、石虎、石柱之类,如生前仪卫。”但据考古发现,秦代陵墓前未见石刻,目前发现最早的陵墓石刻是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霍去病曾征伐匈奴,功勋卓著,死后陪葬茂陵。其封土修造如祁连山形,封土上放置的石刻有怪兽马、牛、虎、鱼、象等石刻数量众多。最著名的为“马踏匈奴”,具有纪念性质。其他石刻也多是在自然石材上随形就势雕刻而成,造型拙朴,气魄雄伟,但未成规制。

▕ 石狮 唐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亚的狮子传入中国。以狮虎为原型的石兽成为仪卫性的镇墓之物,在东汉时被广泛置于陵墓前。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等地均有发现,被称为“辟邪”,但有铭文的很少。如河南南阳宗资墓前的一对石兽有铭文。据《后汉书·灵帝纪》李贤注曰:“后汉宗资墓在郑州安阳界中,墓前二石兽,镌其膊,一日天禄,二日辟邪。”该石兽现存南阳汉画馆,但“辟邪”二字已经漫漶不清了。东汉以后,石狮一直被沿用在陵墓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墓门 画像石门


地下墓室建筑类装饰性石刻,最具代表性的是画像石。画像石是根据墓葬建筑结构的需要,以刀代笔在石板上刻划出各种图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被称为“石头上的画卷”。陕北汉代画像石的内容多为神话传说、珍禽异兽、车马出行、农耕狩猎等,刻法洗练,线条流畅,有的辅以彩绘,充满了黄土高原粗犷与野性,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藏品中的“铺酋衔环四神墓门”画像石,一铺五石,采用减地平雕,刻出轮廓,再以线刻表现细部,最后敷色。门楣刻流云狩猎、车马出行图。门框刻卷草纹,执戟及执彗门吏,下有玄武。两门扇,上为展翅而飞的朱雀,中部为铺首衔环,下有腾跃的青龙、白虎,形象生动,尚存彩绘,具有典型的陕北汉画像石风格。

▕ 鞍马 唐


唐代陵墓石刻,规制完备。唐十八座帝王陵前的石刻群雕数量众多,气势恢宏,包括文臣、武将、鞍马、翼马、狮、虎等,蔚为壮观,有“天然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美誉。馆藏唐代石鞍马及牵马人,形体较大。马腹下减地镂空,四腿、足及座残缺。马呈站立状,额首前视神态自如。马头雕刻精细,双目圆睁,鼻孔微张,剪鬃整齐,络头、缰绳俱备。马背佩鞍、鞍袱自下飘垂。牵马人站立,为胡人形象,深目高鼻,须髯呈扇形,右手屈于胸前作牵马状,左手置于腹部,神情自若,气宇轩昂。唐代帝陵南司马神道多会放置五对石仗马,但大多破坏严重。此石鞍马及牵马人,因埋藏地下千年,保存较好,细部清晰可见。从造型风格上看,与唐前期,如昭陵、乾陵高大壮硕的石马相比略小,比例准确,雕刻精致,与唐建陵的石马相似应为唐中期之物,为唐代陵墓石刻中的精品。

▕ 佛道四面造像碑 西魏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土,其传播方式除经典文字外,“因像设教”更易于被信众接受、膜拜。魏晋以降,造像之风盛行,除大规模地开凿石窟寺外,单体的寺庙、民间造像亦风靡全国。这些造像大致有三类:一是造像碑,即将造像与中国传统的碑刻相结合,利用碑的形制在上面开龛造像,雕刻供养人及发愿文等;二是背屏式造像,依托背屏,以浮雕的形式刻出单尊或多尊像及护法的狮、龙等形象;三是单体圆雕造像,雕刻单独的佛、菩萨、天王、力士等这些造像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 释迦、多宝佛造像 北周


陕西遗存有大量的佛教石刻。该馆收藏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时期造像数十尊。北魏早期佛像,受键陀罗、秣菟罗艺术风格的影响,有明显的外来因素。北魏中晚期推行汉化政策,佛教造像与中国传统艺术风格融合,形成了褒衣博带、秀骨清像的特征。

▕ 菩萨立像 北周


如馆藏的北魏造像佛二菩萨,佛高髻,面部虽残,依然显清秀,着褒衣博带式佛衣,衣纹流畅,悬裳垂于座前呈扇状,层次感明显,优美端庄。西魏造像沿袭北魏晩期风格。北周造像,一改秀骨淸像的风格而转向丰壮,大型佛像增多。馆藏北周立佛,面型丰满,发髻低平,头部较大,体态壮硕,腹部微鼓,是典型的北周造像风格。北周菩萨立像,同样形体壮硕,宽肩丰颐,敛胸鼓腹,通身饰长串璎珞,繁复华丽。藏品中有一件菩萨立像,通体敷彩描金,以红黄黑色为主,裸露身体部分涂黄,璎珞描金,色彩鲜明,实属罕见,弥足珍贵。

▕ 佛立像 唐

唐代佛教造像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最辉煌的篇章,摆脱了早期佛像的外来影响,走向民族化和世俗化,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佛像艺术体系。该馆藏的唐代立佛像,体型魁伟,高达2米多,螺髻高耸,面相端庄,双目微合,鼻梁挺直,嘴角轮廓分明。胸部丰满平滑,腹部微收,大腿肌肉隆起。着通肩式袈裟,衣纹呈“U”形分布,袈裟轻薄贴体,显示出壮硕健美的身躯。这种风格来源于秣菟罗佛像和印度笈多艺术的“湿衣法”,并与中国三国时期的人物画家曹仲达“曹衣出水”的风格相结合,反映了唐代包容、昂扬、健美的精神特质。

▕ 楚先发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唐开成五年


经幢是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刻经形式。随着密宗在唐初的推广,其重要经典《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很快在全国流行。诵读此经可消除罪业,免除轮回诸恶道的痛苦,遂被刻于石幢。经幢一般为八棱形,也有六棱、四棱,下为幢座,中为幢身刻经文,上有相轮宝珠等。由于经文中有“安高幢上”的供养方式,每当经幢上的尘士飘落于身,或经幢光影映照于身,即“尘沾影覆”,神力奇妙,故广泛刻制安置于通衢、宫廷、寺庙、坟域等处,遍布大唐各地,亦见有其他佛经如《金刚经》《心经》等刻于经幢。

▕ 唐代经幢构件 唐


该馆收藏的唐代经幢座,方形四边各1米多,高0.42米。正面左中部正书“大唐皇帝供养”。皇帝跪坐于榻上,身着冕服,头戴冤旅。面相丰雍,神情庄严,双手于胸前执笏板,榻前有一男侏儒,身后有执扇侍臣。

▕ 唐代经幢构件 局部


右侧中部正书“大唐皇后供养”。皇后跪坐于榴上,着唐代皇后礼服中最高等级的“袆衣”,面相丰润,神情娴头戴花簪,前挂三串步摇,双手于胸前执莲蕾,后有执华盖、执扇侍女。

▕ 唐代经幢构件 局部


最左侧刻“言亡考桓元徽供养”“大宝幢主清信士桓纳言供养”字样;最右侧刻“言母金氏供养,幢主清信女言妻赵氏供养。右边刻有八位供养人形象,每人头戴幞头,着圆领长袍,足穿靴,上方有各自的官衔、姓名。左面刻“故人赵元哲供养”。其妻跪于榻上,其他供养人或跪于榻或站立身边各有题名。背面中间为兽首。双龙腾云相交,两侧各一只蹲狮,祥云缭绕,龙腾狮踞,气势恢宏。

▕ 唐代经幢构件


帝后礼佛图像,在北魏龙门石窟、巩县石窟中都有表现。特别是敦煌莫高窟壁画220窟初《帝王礼佛图》中的皇帝形象及服饰、冠冕与此经幢座上的形象很相似。皇帝、皇后前侧的男女侏儒与章怀太子墓壁画中的男女侏儒形象亦同。

▕ 唐代经幢构件 局部


此幢座内容丰富,人物众多,造型准确形象生动。人物服饰及华盖、执扇、鹊尾香炉、龙、狮等都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经幢上皇帝、皇后形象,在唐代石刻中为首次发现,且刻制精细,极为珍贵,堪称“镇馆之宝关于造幢人,是哪一位皇帝、皇后尚无定论。幢座正面刻“大宝幢主清信士桓纳言供养字样。但有人认为此人为桓彦范。桓彦范神龙元年拜相,任纳言一职,后又改任侍中。唐初纳言”“侍中”均为门下省长官“宰相”,两者换用,故推测桓彦范即桓纳言。进而延伸到言”为桓彦范的自称。刻石中有“言亡考桓元徽供养”。近年洛阳新出土、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收藏的桓臣范兄弟《桓臣范墓志》记载:“大父法嗣、考思亮。”可见桓彦范与桓纳言井非一人。刻石中又有“言弟纳言”供养,可视为兄弟排行。另有“故人赵元哲供养”,其后有哲妻李程氏供养”,都是用姓名的最后一字代之,而唐代未见有官职和姓名混用的例子。

▕ 唐代经幢构件 局部


供养人中唯一史籍有载者为“中大夫行别驾郑国公魏膺”。《旧唐书·魏徵传》云:“神龙初,继叔玉子膺为郑国公。”魏徵,太宗时封郑国公。其子魏叔玉,其孙魏膺均封郑国公。以此推断,神龙年间(705-707)或稍后建此幢,或认为图中的皇帝、皇后为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此幢座较大,其幢身亦应高大宏伟,刻经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按常例,幢身除刻经文外,应有详细的题记,记载建幢的原因、姓名、年月等,可惜缺失,留下了未解之谜,有待新材料的发现和深入的研究。

▕ 三足盖罐 唐


该馆收藏的其他石刻,种类较多,如汉代石席镇、唐代石香熏、元代石龟砚、清代石座鼓等,也都雕刻精美,富有意趣,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 罗冲墓志唐 显庆三年(658)


近年来,该馆注重碑刻类的收藏,并收藏有多方墓志。墓志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同时又有书法艺术价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如《北周宇文贤墓志》《隋杜粲墓志》《唐罗冲墓志》等。

▕ 姚珽墓志 唐 开元二年(714)


特别是新入藏的《唐姚延墓志》。此志形体较大,高、宽各0.9米余,共2000余字,详细记载了姚珽的家族、世袭、历官、生平事迹。姚珽,京兆万年人,其祖姚思廉为唐初著名史学家,曾与魏徵合撰《梁书》。姚珽自幼苦学,举明经,武周时任定州等五州刺史,以善政间名,中宗时封宣城郡公、后宫历太子詹事、秘书监、户部尚书。开元二年(714)卒,享年七十四岁。卷有《汉书绍训》四十卷,文集二十卷,新旧《唐书》有传。墓志撰文者刘知柔,为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之兄,亦为高官名流。

▕ 唐 姚珽墓志 饰纹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此志书法布局严谨,字体秀丽,近于小楷,仍存唐初楷书道劲之风。此志石四侧及志盖刻满了各种纹饰,在连续的蔓草纹间,刻有各种翼兽、飞鸟,造型奇特,飞动流畅,绵密繁丽,为碑志纹饰中的精品。

▕ 唐封纪王慎第六女归顺县主制


另一方值得珍视的是《唐封纪王慎第六女归顺县主制》,内容是封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纪王李慎第六女为归顺县主。唐制,皇帝女儿号公主,太子女儿封郡主,亲王女儿封县主,“食实封”为其经济来源。唐代实行三省制,诏制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实施。

▕ 唐封纪王慎第六女归顺县主制 拓本


此石刻诏书完整地再现了唐代诏制的公文形式,并有三省相关负责官员的官衔和名字。唐代诏制一般用麻纸书写,宣奉存档,极少保留下来。此制是归顺县主为了纪念和影显自己的身份复制刻石,葬于墓中,是研究唐代诏制的珍贵实物资料。

▕ 张黑女造像碑 隋


当我们漫步在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时,每每感到历史的沧桑、文化的厚重。观赏一件件雕刻艺术品,仿佛时光凝固,将我们带进了那个时代。笔者长期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工作,从事碑刻及石刻艺术的研究,对石刻文物有种自然的崇敬心和亲切感。秦航理事长邀我为该馆图册写篇序言。我觉得于专业、于情谊都义不容辞,以期与观者共同领略这些石刻艺术之美,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
出版:文物出版社2021.3
书号:9787501066179
装帧:裸背平装小8开298页
定价:580元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以古代石刻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2020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以保护文物古迹,传承历史文化为己任,馆藏文物400余件,展出精品100余件,分为宗教石刻、陵墓石刻、其他石刻三大类。碑碣林立,洋洋大观。


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馆长秦航先生呕心沥血数年,笔耕不辍,完成了《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的巨著。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而专业。收录有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珍藏的收录70余件馆藏石刻珍品,时代跨越西汉至清代1800余年,件件精品。在书中,可深刻感受中国石刻艺术之魅力,造型多样,风格迥异,或质朴浑厚,或精致华丽,本书另收录研究专文七篇,分别为王蔚华《古代陵墓与石刻》、王长启 王蔚华《古代长安佛教艺术》、任旭华 秦航《试释新出土东汉马三忞刻石》、王书钦 秦航《雷伏世等造像碑浅识》、王书钦 秦航《新出北周<宇文贤墓志>>宇文盛墓志>考释》、杜镇 秦航《诸杜之外的荣耀:隋大业三年<杜粲墓志>小考》、周忠强《新见大唐皇后皇帝供养石刻考》,对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大有裨益。

实拍书影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特别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既精且美,甚深微妙中国古代石刻造像拓真









往期精彩推荐







32年后典藏本问世:国家图书馆藏赵之谦稿书《章安杂说》
深度爱猫人士为什么必须要收这本插图猫“圣经”?
敦煌日历2022:敦煌美术研究所专家的365个绝美想象
谁家猫儿最可爱?带上你的猫咪,换个地方看画展!
五彩彰施:民国织物彩绘图案
克孜尔石窟曾有伤心史:克孜尔壁画的“回家”之路
这个老太太用32年15次进入亚马孙森林
他们从几十万故宫文物中打捞384种中国传统色
《大风堂存稿:曾熙书画题跋录》重磅出炉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