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考志愿填报不用纠结啦,“最强大脑”首席科学顾问刘嘉教授帮你选
民小编说:
这几天,小编天天被舅舅家的表妹缠着问:“我是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选感兴趣的专业还是选赚钱多的专业,需要考虑城市和区域吗,选择冷门还是热门专业?”小表妹正在准备填报高考志愿,家人为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纠结不已。
小编也是头疼啊,我能说其实我也不知道吗?说到底,高考志愿填报绝对不是凭运气,而是综合分析的结果。
为了让表妹“科学地”填报志愿,选择符合自己的专业,小编运用“特权”(嘿嘿,不要太羡慕我啊),采访并咨询了“最强大脑”首席科学顾问刘嘉教授,刘教授从学生的兴趣、能力、个性和学习风格等方面,专业地讲述了如何帮助学生匹配自己感兴趣并真正擅长专业的秘诀。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你今天流的汗和泪,都是你当初选专业时脑子进的水……由此可见选专业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
曾经有过这样一项调查,71.2%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专业几乎伴随个人一辈子,所以报志愿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刘嘉教授说:“根据分数和喜好地区初选大学范围仅仅是考试出分后需要做的第一步,更复杂且更具有挑战的是依据考生自身特点选择合适恰当的专业,优质的选择有助于考生未来一生的发展。”
刘教授建议,选择专业之前,家长和考生有必要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你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大学并非终点,而是一个人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转折点。因此,选择专业的成败并不看专业本身,而要看专业是否能够实现你的目标。一般来说,大学毕业后,学生有5种去向:工作、读研、出国读研、考公务员、回家族企业任职或者依靠人脉关系工作。
除去最后一种去向以外,其他去向未来人生道路的难易程度将会受到专业选择的极大影响。以出国为例,申请美国研究生,工科类学生申请是“简单模式”,理科类学生申请是“困难模式”,文科类学生申请是“地狱模式”。所以说,选择专业,首先要问问自己未来究竟想干些什么,选对专业会让你未来省下很多力气。
2.你的兴趣、个性以及能力是怎样的?
兴趣、能力对专业的选择及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选专业时很多家长和考生问的“是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还是选择更擅长的专业”就是如此。同时,个性对个人发展也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具有一些个性特征的人会更适合某些专业,或者特别不适合某些专业。比如,新闻传播类专业更适合具有外向型性格的人。
3.你对所选专业是否足够了解?
大多数家长和考生在了解专业时,一般较为关注专业所学的内容、未来的就业情况等。然而,仅仅了解这些情况,我们很难对考生能否适应并且学好这门专业做出判断。
盲目选择一个考生喜欢但非常不擅长的专业可能白白浪费四年的时间。家长和考生在了解专业时还需要了解,学好该专业需要学生有什么样的能力、对哪些能力要求特别高、该专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与高中科目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吻合程度如何等。
4.你了解专业的信息源可靠吗?
家长和考生会通过专业指导书籍、老师学长建议、志愿填报网站等方式收集专业信息,进而做出判断和选择。可是,在收集到的所有信息中,有一些信息是不准确的,还有一些信息是非常片面的。比如,假如你上网去寻找哪些专业不能报之类的信息,会发现所有专业都不能报,而这些还是各专业就读学生的“现身说法”。
家长和考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不仅要审慎地选择专业,同时也要对参考的信息源进行审核,避免出现因为信息不准确而报考失误的情况。
5.你的专业选择逻辑是否合理?
大多数家长和考生并不是在高考结束之后才开始考虑选择专业,而是在高一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考虑了。
同时,家长和考生进行专业选择会获得非常多的人的建议,比如,亲戚、同事、老师的建议等。他们的建议是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得出的,因此,最终的专业选择极有可能是互相妥协的结果,而不是最合理的选择,我们根据这样的意见去选择专业可能会错过一些适合自己的专业。
家长和考生在确定专业以后,要问一问自己选择这个专业是否有合理的选择逻辑,能够用语言对别人说出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而不是其他专业。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说明在选专业时多少有些迷糊。
小编觉得刘教授说得这5条原则真的是太有必要啦,想清楚这几个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有了方向。
那想清楚了这个5个问题,就可以了吗?不,不,不,刘教授说, 家长和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会遇到诸多问题。总结起来,不外乎对自己不够了解和对专业不够了解这两个方面。家长和学生想要选择合适的专业,就需要解决掉这两个问题。
1、科学地认识专业
一般来说,家长和考生会去了解专业简介、开设专业院校、专业主要课程、专业前景、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表面上看,家长和考生已经对这个专业很了解了,可实际上,家长和考生了解到的只是一些细碎的、不成体系的细节。
专业数量众多导致家长和考生缺少足够的时间深入地了解每一个专业,只能依靠对专业名称的推测、直觉或者经验进行选择。
如何更科学地认识专业呢?刘嘉教授带领的北师大心理学团队提出了一种对于专业的全新理解方式,即不通过专业内容去了解专业,而是通过专业对兴趣、个性、能力、学习风格的要求去理解专业。
以经济学为例,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专业要求学生的兴趣、个性、能力、学习风格是怎样的。经济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能力,对于文科生是较大的挑战。想要判断某一个文科生能否适应经济学专业的学习,我们就需要结合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学生的抗压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提升数学能力、学习方法是否符合经济学的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判断。这是仅了解经济学的主要课程、就业方向、在读学生观念所无法实现的。
从是否胜任某个专业的角度去理解,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对专业进行重新梳理,这样才能更加容易地比对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而不仅仅是依靠专业的课程、前景等。
2.科学地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考生。
以兴趣为例,很多以兴趣导向为标准选择专业的考生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产生兴趣的基础是你熟悉某事物,但实际上考生们并不熟悉专业。
这种“不熟悉”可能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没有接触过,比如一些并没有被列入课程的石油工程等;第二种是你所接触的和未来将要接触的并不相同,比如语文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通过一些专业的心理学测试,我们能够对专业兴趣做出更合适的判断。
同时,对于自己的能力,大多数考生往往会有着错误的认知。以学科为例,很多考生可能会根据成绩判断自己擅长某个科目或者不擅长某个科目。实际上,高中科目不会受到兴趣和个性的较大影响,这是因为高中生的决策范围是非常小的。即使你再不喜欢化学课,依旧要每周把化学课上完。
而大学及社会并不是这样。那时,你的能力会受到兴趣和个性的影响,兴趣会影响你在某些能力方面的投入时间,从而强化或弱化某些能力,而个性则会帮助你做出更多的选择。
假如说高中时期的能力全等于能力的话,那么大学及社会时期你的能力等于兴趣与个性与能力进行一定运算之后的结果。因此,在认知兴趣、个性的时候,我们更应选择专业的测试来了解自己,至于能力则要加入兴趣和个性的影响因素。
刘教授说,在专业选择上,纯粹的按照兴趣或就业趋势选择专业都是不科学的,而在综合考虑兴趣、能力与专业要求的匹配度基础上的“学业成功”导向是最科学的选择。
学业成功的考生即使选择了就业薪酬及发展空间一般的专业,但真心热爱并且学习表现优异,总能在这一领域内取得成就。对未来的就业而言,即便行业的整体薪酬水平高,但行业内总是会有分化,那些学业成功的人更容易在工作上也取得成功,同时也更容易获得更高的薪酬。
如果以“学业成功”的标准选择专业,我们应该做的是建立基于胜任力的专业信息库,然后对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进行专业的心理学测试,之后再将测试结果与专业信息库进行比对,最终我们就可以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专业。
最后,刘教授亮出了专业选择的“终极武器”——学业导航测评系统Courage1.0。有了这个“神器”,再也不用参加9.8万元的天价高考志愿填报培训机构了。
北师大心理学团队的“学业导航测评系统courage”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高考专业选择的测评系统,其中学生测试内容部分覆盖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时需要了解的全部特征。学生可以借助这些特征的测评结果,对兴趣、个性、能力、学习特征等建立科学的认知,为选择专业提供评判标准。
通过该系统,你无须繁琐地了解所有专业、分析自己、比对专业,只需要进行测试,系统就会基于前面所提到的原理为您推荐能够实现“学业成功”目标的专业。
这个广告做得,咳咳咳,不过小编亲测,确实科学又实用。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开始测评啦。 人民教育微信用户优惠哦!
【关注】评语写得合格吗?评价报告单做得科学吗?赶紧收藏最专业的建议吧
【征订】学会“发现”教师,才能真正提升学校。《人民教育》“发现教师”暑期专列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