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军训你能别“老三样”吗?
转眼又到开学季,新生们的军训或是接近尾声或是即将开始了!对此,前方的学长学姐发来慰问:你若军训,必是晴天!
说起军训,你会想到什么?是防晒霜成吨地抹仍然在晒完A面晒B面的命令下黑成碳?还是一站军姿几十分钟的汗如雨下?亦或是吃饭时的你争我抢狼吞虎咽?
提起军训,现在的学生们大多表示: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作为开学必备项目,暴晒、累、吃苦自是不必说,学生们更想问的是:这样折腾我们,只为学个站姿走个正步,小升初,初升高,年年都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意义究竟何在?
我们的军训很有意思
不同于现在孩子们的一脸困惑,80、90年代的师兄师姐说:“我们那个年代的军训可有意思了!”
“十多年前,我们上高中军训时,还每人配5发子弹打靶,大家都很激动,那可是实枪实弹呢!”
1985年夏,北京体育大学打靶场,清华大学85级本科生一字排开。摸真枪的这一刻,他们已经等了很久。
“咣咣咣……”五枪,“像放爆竹一样”,陈国权打了47环,被评为“优秀射手”。
23年过去了,如今已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的他对这一成绩仍很得意,“45环以上就是优秀”,不少同学因为把子弹打到了别人靶上,还哭了鼻子。
“拉歌最好玩!两个方阵对拉,看谁气势大!还有对唱,一个方阵一句,或者一段。”
“长期在学校学习文化课程,高中接触到军训,男女同学们就都把教官当成了偶像,军训结束的时候,大家和教官都难分难舍,感情很好,后来还经常书信往来。”
这样的军训不只是一代人的美好回忆,还是他们以后工作生活中的傲人资本。
凤凰卫视主持人曾子墨讲述了90年代军训经历带给自己的优势:
“在北京念书时,我曾经先后两次到38军军训。这在中国算不上是出众的经历,但到了美国,却是傲人的资本。
40多天的军旅生活,除了难耐的饥饿和沉积着黄沙的浑水,还留下了什么呢?没想到的是,4年以后,身在异国他乡,我却突然发现曾经让我叫苦连天饱受摧残的军训竟然变成了面试时的制胜法宝。
面对第一波士顿的那位副总裁,短暂军旅生活中被饥饿和恶劣的卫生条件所掩盖的另一面,居然都在我脑海里重新鲜活起来。
我活灵活现地回忆起在军队的大集体里,在团队成员的相互帮助下,我们如何在泥沙混杂的战壕里匍匐前进,如何在烈日当空时俯卧打靶,如何在黑得令人恐怖的深夜里轮流站岗值班,又如何在睡得昏天黑地时被哨声惊醒,迷迷糊糊地打背包,连滚带爬地紧急集合,再像残兵败将一般,翻山越岭“急行军”……
听着听着,副总裁的身体坐得越来越直,原本无精打彩的眼睛也变得炯炯有神。那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当我走出那个房间后,即便他记不住我的名字,也一定会记住有个中国女孩,她曾经在中国军队里摸爬滚打。我还确信,只要被他记住了,百里挑一的第二轮面试我就一定榜上有名。
果然,他一连说了三个‘great’。”
曾子墨90年代的军训可谓是丰富多彩,在战壕里匍匐前进、俯卧打靶、深夜站岗值班、急行军都最大程度贴近了真实的军队生活。
“老三样”继续发威
那现在孩子们对军训怎么看呢?
在北京某中学高一新生李阳(化名)看来,在太阳暴晒下,长时间站军姿、练队列、踢正步的军训有些形式化。
目前高中军训的首要问题就是内容稍显单调:
军训内容以多年不改的站军姿、走正步、练队列为主,这些项目被戏称为军训“老三样”。
至于战伤救护、识图用图等项目,李阳在学校为期7天的军训中,几乎没有接触。
“现在我们学校军训时,学生连枪都没摸过。”河南某高中负责人郑清源(化名)告诉记者,受器械等客观因素限制,其所在高中近年来都是在校内军训,内容就只有“老三样”。
天津市某军训基地负责人杨伟(化名)说出了当前中学军训的实际情况。中学军训开始前,学校会从基地提供的“菜单”挑选训练项目,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选队列、军体拳和内务整理这三项。
主要是费用、安全两方面考虑造成了上述局面。军训基地按50元每人每天的标准向前来军训的学生收餐费和住宿费,但若加上打靶、拓展训练等项目,花费就要大幅度提升。此外,目前很多前来军训的学校都以“不出事”为原则,只包含队列、军体拳和内务整理的军训虽无新意,但基本没有危险,且各项服务也相对成熟,这正符合大部分学校领导的心意。
有人认为,军训开展已经近30年,可项目却依然未变,甚至还在倒退,一些真实有意义而贴近官兵生活的军事训练项目被取消了。军训已经变得有些形式化,军训的初衷已经被遗忘。但是,“受训”的群体始终在变,而更为重要的事实是,军训组织的方式方法、考核的要求和形式都在随着时代进步而更加科学合理,留下了时代的烙印。有理由相信,90后、00后们的军训,急需改变。
军训也要与时俱进
美国在大、中学校设立了531个预备役军官训练团。其中一种类似于我国的国防生;另一种就是一般学生,每周进行2至3小时军事训练。俄罗斯要求17岁以上男性公民必须接受士兵军事专业培训。印度也通过国民学兵团来组织学生军训。很多国家都要求青年必须服兵役。可以说,各国有各国的做法。
在中国,参加军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被视为青年服兵役的一种形式。《兵役法》中有专门章节规定——高校和中学的军训由教育部和国防部负责,并指出大学生“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在这部法律中,提及经考核合格的受训学生可以服军官预备役。
然而,如果军训观念仍停留在过去时光里,则远远跟不上军事现代化的要求,更不能引导受训学生了解和热爱军队。有报道称,军训学生被拉到封闭式的军训基地,每天站着吃饭,几天才能洗一次澡。与之相比,真实的部队营房则装上了空调,海岛、边远山区部队的伙食也在逐渐向“吃得好”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军训中适当融入拓展训练,可以丰富军训的内容,改变军事训练的枯燥和乏味,调剂学生紧张的军训生活,拓展训练用体验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军训中获取社会对学生要求的各种能力,在学生收获自信、友谊、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有一些学校已经尝试在军训中增加新内容。比如,作为“红十字救护培训与国防教育结合”试点,南京15所高中率先把救护知识普及纳入新生军训课程。其他一些学校也在尝试为军训科目“变脸”,如在新生军训中增加急救应急演练,增加紧急疏散内容以及校园文化表演及校园创新创业游等活动。
其他如组织学生开展军用枪射击、单兵战术、障碍跨越、捕俘拳、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无线电测向、规避灾害、防空逃生、自救互救等课目训练也是可行的。这些都是非常有创意的想法,既有现实意义,又能增加军训的趣味性。
北京大学教授孙东东认为:“对不了解国防现代化的青少年而言,一些形式主义的军训不仅不能磨练其意志,反而在其心目中占先种下军队是‘头脑简单、一味吃苦’的观念,势必导致其对军队的反感,甚至强化了‘好男不当兵’的世俗观念。”
孙东东提出的军训改革理念是——“应该抓住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把诸如队列训练等军事体育科目调整到平常的体育课中,军训时大力普及21世纪国防的理念以及现代国防科学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对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兴趣,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观上,在学生的心目中形成‘只有好男去当兵,国防才能现代化,才能打赢现代战争’的观念。”
只有贴近军人生活的“真实”训练才能吸引青少年,才能让对军人充满好奇的孩子得到满足。“站军姿、走正步、练队列”这样的形式化、套路化训练只能让人望而却步。但愿现在的“宝宝们”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军训时光,嘴角依然上扬。
文章来源:新民周刊、新京报、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半岛都市报
微信编辑:闵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