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非: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可能有什么样的学生

2017-02-01 吴非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在许多人眼里,老师的形象是严肃的、高高在上的,老师的使命好像也仅仅是培养出成绩好又“听话”的学生。


其实,老师可以更“有趣”一点,给学生一个活泼的学习环境去成长、去感悟,去成为一个更理想的自己。


不要让学生把自己当作

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



面对学生,除了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我们还应当展现一些什么?我们还能为学生证明一些什么?——让学生看到除了“语文”和“数学”,我们什么也不懂?是生活白痴?师范教育及中小学教育体制的局限,让很多教师除了自己专业之外,对其他所知甚少,这就连“匠”也不如了。


其实,教师的一堂课,要用到他全部的知识和智慧,可以说,他读过的所有的书都在起作用;非但如此,他的全部生活经验都有可能体现在课堂上,因为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即将走上社会的人。


换个思路,教育教学是一群人的活动,是人与人的交流,这就必然应当是有趣的而不是枯燥的,是有血肉灵魂的而不是僵死的。学生通过一个人活生生的思想活动与表达,培育兴趣,获取令他惊叹的知识,获得思维的灵感,感受各种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教育才是一种给孩子的礼物,而不是精神和体力的负担。



我一直很难接受“严师”的说法。教师无法让学生热爱学习,无法让学生对人的精神和智慧产生自觉的追求,无法把读书学习当作快乐的事,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所谓的“严格训练”,即便在今后学生取得了所谓的“成就”,也不足为训——人生实在宝贵,童年和少年只有一次。


教师不要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有一次我了解高一新生早餐吃些什么——我只想知道他们的营养状况,我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可是有个学生事后对别人说“老师也蛮庸俗的”。这个16岁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应当关心学生吃饭之类的事,“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从这里可以看到,极度功利的教育不但培养无趣也无知的人,也会让这些人轻视其他职业的价值。


我怀念以前的那些学生

他们爱生活中的一切



教师应当是有智慧也富有生活情调的人,是善于和他人沟通的人,他不是教育机器的一个部件,也不能把学生当作“做题机”。


我最怕看到的情景,便是一名教师身边站着一群目光呆滞的少年,而这个教师还得意地告诉你,这些学生成绩如何之好,如何听话,“叫干什么就干什么”。


上海有位老教师曾疑惑地问:“现在的高中男生怎么啦?打架也打不过社会流氓!”有位华侨说起孩子在国外求学的经历:他不是很在意学科成绩,除了有音乐天赋,也爱好绘画,他每天不乘校车,跑一万米;从高一开始,每个暑假都用打工赚的钱去参加世界青年铁人三项赛……


我怀念以前的那些学生,他们的学科成绩不一定是“拔尖”的,但他们爱生活中的一切。他们喜欢四季的每一季,也珍惜每一天。春天,他们寻找草地上的第一片绿色,在雨中,想着乡间小路的泥泞……他会读诗,有时他会冲动地打开教室的窗户,想把绿色的气味吸进来……他能长时间地独处,在沉静中阅读与思考,也能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甚至争论;他会陶醉于某个旋律中,忘乎所以……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可能有什么样的学生。每当我看到这样的学生,总会去了解他(或她)的家庭是什么样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虽然未必都有我期待的那样富有情调,但至少,学生总是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家长或老师都有宽容的态度。


曾有学生说起一些难堪的事。这些学生偶尔和教师近距离接触,发现教师没有文化趣味也没有文明习惯。修学旅行去欧美,带队教师竟然不愿参观博物馆,只希望多安排去免税商店;“除了在飞机上没打牌,他们随时随地能打牌”——有些事,学生可能也是想忘却也难忘却的。



文章来源 | 转载自吴非新浪博客

微信编辑 | 宋晨曦

作为老师家属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中国孩子寒假要做的88件事儿

多少孩子毁在了“聪明”两个字上

这位特级教师退休后深刻反思:假如让我再做老师,我一定这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