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复兴高级中学陈永平校长开学致辞:“用心”才能做“真人”

2017-09-01 陈永平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9月1日如期而至,我们迎来了开学的第一天。孩子们带着几分憧憬、向往与忐忑,开始了全新的学习征途。该怎样度过学习的日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针对这些疑问,一年一度为孩子们指点迷津,树立信心的校长致辞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上海复兴高级中学陈永平校长的新学期讲话就给学生以深刻的启示,他借鉴阳明心学,言辞恳切,春风化雨,告诉孩子们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之间,如何从“心”而行。


同学们: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是新的一学年、一学期的开始,我们在焕然一新的复兴校园里,又迎来了新一届的高一新生力量,在我的眼里,用朱自清先生的那句话——“一切都是欣欣然的样子”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每年在这样的时刻,作为校长,都应当要跟大家讲点什么。今年,我想讲讲“一”。老子在道德经中云,“谷得一以盈”。“一”即是“”道”,即终极真理,老子的意思是终极真理的衍生,万事万物都从“一”开始,都要守“一”。我今天讲“得一”、“守一”,要先从一个人——王守仁讲起。


王守仁,也就是王阳明,他被《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打仗,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有人说:古代与近代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有人说: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者,只有两人:一是明朝王守仁,一是清朝曾国藩。毫无疑问:王阳明乃一代旷世圣哲。



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说: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王阳明。暑假里,我认真拜读了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深感阳明先生心学的博大精深。从心学的思想里,我衍生了三点对于我们高中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体会。而谈谈做人、做事、做学问,也恰恰是作为校长应当要跟大家讲讲的。

 “一念开明”来做人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就是让我们从关心外在的事物,变成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做每件事情、产生每种想法时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不自欺,不违心。当一个人真诚、不自己欺骗自己,那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既然知道了善恶,就应该在事上磨练,“格物致知”,不断为善去恶,发动之处有不善,就要将这个不善的念头克去,需要彻底根除,使得不善之念不能在心中潜伏。去除各种浮思闲虑的干扰,让心从偏颇失控的不正常的状态,回归到不偏不倚的“中和境界”。



同学们,真诚、善良是我们的天性。我希望大家今后不管在继续求学的路上,还是在工作、生活之中,都能够跟从自己的内心,也就是“不忘初心”。人最容易受外在环境的裹挟,被众人的意见所左右,所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我们一不小心就容易在物欲中迷失自己。


《人民的名义》中的公安厅长祁同伟和国企老总刘新建一开始也都是有初心的,可是在后来,他们内心被渗透而异化,某个时刻会突然惊觉自己越来越陌生,常常感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冷漠、可怕、悲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底线越来越低,操守越来越弱。他们说身不由己,用现实和生存为自己开脱,这是说不过去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背叛了自己的内心,丢失了自己的本心,没有坚持做自己。王阳明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他强调以高度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间。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怎样做,最可靠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同学们,王阳明先生还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对个人来说,“破除心中贼”,破除心中的贪念、邪恶、嫉妒等,变得饱满圆融、至善至诚,既是个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又能让心灵更安定,心情更快乐。同学们,善的源泉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涌出。在我们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一念开明”,在做人上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以善心善念,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包容、学会担当。很多时候,同学师生间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点宽容、一次提醒、一回让步,都会闪耀着人性的温度。请大家记住,道德不是虚假和生硬的框架,而是我们内心真实清澈的洞见。希望大家做一个这样的“一念开明”的内心清澈的人。


“惟精惟一”去做事


说做事,我先不说国人。我们身边有个邻国,叫日本。当年还在咱们虹口这里占了地,开了日租界。怎么看日本和日本人,我想我们中国人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对于其否定侵华行径是非常愤慨的,但是对于日本人做事的精细、精实、精致,我们却都是很佩服的。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邻居。不仅是明治维新时期,甚至战后的日本的重新崛起,都有着王阳明心学的功劳。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等一批卓越企业家都推崇心学,并从心学中提炼出做事情的“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大概就是愿意做好一件产品,也很享受做好一件产品,从个人心理层面来说,就是愿意把自己对于产品的美好理解表达出来,从很多的产品(比如乔布斯做的iphone)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痕迹。


同学们,“工匠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提倡的精神,也是上海这个城市一直繁荣昌盛的秘诀所在。现在这个大时代,“工匠精神”“供给侧改革”为何被国家层面多次提及,原因就是中国到了一个产业结构的转型期。为什么去日本买马桶盖,为什么去德国买炒锅,为什么去香港买奶粉,根本原因在于供给侧的能力,前30年是在“量”的提升,而现在需求侧的需求是对“质”的要求。如何突破这个由量到质的转换过程,国家给出了具体的方法那就是倡导“工匠精神”。



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弘扬这样的工匠精神,要在做事上借鉴践行王阳明先生倡导的“惟精惟一”。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讲到,“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我们高中生在做事上,必须要注重专业、专注。


我们现在不少同学喜欢打王者荣耀,自制力明显不足,总是静不下心来做事情,做作业喜欢边做边玩,没有毅力去坚持完成某件事。尤其是开学初期,部分同学还没从假期放松的状态中慢慢切换到学习模式,而出现学习不耐烦、厌学、情绪低落等“开学综合症”。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收心,集中注意力,静下心来学习,我们高中阶段惟精惟一的事情就是专注于学习。当然,在发展自己个人综合素养的同时,我也提倡大家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用惟精惟一的心学精神,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精选的领域和事情上,去锻造自己不可替代的素养和能力,也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高校自主招生中,在社会的就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知行合一”真学问


相对于前面所说的“一念开明”和“惟精惟一”,相信“知行合一”大家最耳熟能详,但实际上这也最难做到。“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当然,这样的“知”不仅是知识和知道,更是内心的良知。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行合一是做真学问的唯一路径。有想法的同时要有行动,只有想法,或者只有行动,都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只有想法那就是枯禅,只有行动,而不实时修正反思自己的行动,则容易事倍功半或者徒劳无功。我们都有自己的目标,我想去青藏高原、我想去环游世界,但是你连去拉萨的火车都没舍得查一下,你连环游世界的路线都没舍得在地图上标注一下,怎么实现目标?



只有“知”的人很多,只有“行”的人也不少,但是真正做的知行合一的人少之又少。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有时候2个月就会完成一个知识的更新换代,因此,知行合一在现在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我自己在做教学研究的时候,譬如我常提到的“高结构设计与低结构实施”,其实一开始没有理论体系和操作策略,我是在边思考和边实践的过程中思路渐近明晰,边做边想、边想边做,有目标就先开始小的行动。也比如很多同学都知道作文对于高考的重要性,很想提高写作水平,但拿起笔之后想想太难就停下来,其实你应该干的就是马上开始写吧。如果只想不动,其实已经失败了。


同学们,我有一位学生,现在已经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了。暑假里我跟他见了一面,他跟我说他这一辈子都在努力“做人、做事、做学问”。他的人生感悟是:做人难,难在做个“真人”,所以“一念开明地用心”做人;做事难,难在做些“实事”,所以“惟精惟一地尽力”做事;做学问难,难在做“真学问”,所以“知行合一”获真知。


同学们,不管我今天跟大家讲了多少次“知行合一”,在今后人生的“路上”,你们都少不了还是常有“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的感慨和感悟。作为过来人,我嘱咐大家,不管到哪里,不管做什么,唯有“用心”,才能体悟“知行合一”,才能做一个“真人”。


谢谢大家!祝大家新学期学习进步!


文章来源 |  第一教育

微信编辑 |  王添漫


推荐阅读

10+1名2017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揭晓啦

9月1号(明天)全国启用的三科统编教材的“身世”揭秘 | 特别关注

孩子刚入学家长不放心?这所学校的新生家长竟可以和孩子同入学同毕业!

人工智能来了,教师会被取代吗(有了这3个本领,你依然会被学生需要) | 聚焦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