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 我是朗读者

2017-09-17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

民小编说

金秋九月,书香四溢,校园再度恢复了生机。行走其内,耳边传来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今天,我们选择了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 —— 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与您分享。




今天的课文由砚清老师为我们朗读,砚清(王颂丽)老师是国家级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员,湖南省湘潭市的教育工作者。过去的一周(9月11日-9月17日)正好是20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砚清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及语言文字工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朗读为师生学习语文提供参考,一起赏读、学习这篇优秀的散文作品。


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本文正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还有光影记忆中那温暖的想念。


(汪曾祺先生)

作者以“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为情感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无声的岁月飘然去,心中的温情永不减。


汪曾祺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1939年,汪曾祺到昆明西南联大读书,直到1946年才离开这座春城。汪先生曾回忆说:“我在昆明呆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说,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 


最后,小编找到一首汪老描写昆明的小诗。昆明如此令人怀念,以至于汪老在离开那里许久后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莲花池外少行人 

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木香花湿雨沉沉 ”


微信编辑 |  王添漫


推荐阅读

我们为何对孩子教育如此焦虑?

习近平: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建设世界一流中学,应有怎样的中国灵魂与中国基因?

清华附小三封倡议书告诉你: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投稿、合作请联系90536687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