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认为哪些家庭作业适合(不适合)家长参与?| 每周一问
不辅导作业时,母慈子孝;辅导作业时,鸡飞狗跳。这可是当下家庭作业辅导的“真实画像“,在中小学这种现象尤其普遍。饱受辅导孩子作业“折磨”的家长甚至对老师也颇有微词。作为老师也很无奈:有些家庭作业真的需要家长参与。比如低龄的孩子们动手能力较弱,需要父母帮助准备学习材料,监督完成;高年级的孩子们如果自制力差,也需要父母提醒。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但双方责任的边界在哪里?什么样的作业需要家长参与,什么样的作业更需要孩子自己完成,增强独立性?什么样的作业需要老师检查监督,用于把控课堂进度?
上周的【每周一问】,关注度非常高,说明这一问题引起大家的共鸣。很多老师积极留言,为解决这一问题献计献策,提出很多睿智的建议,一起看看吧~~
每周一问
老师,您认为哪些家庭作业适合(不适合)家长参与?
@元:书面作业与动手操作的不同
书面作业适合家长参与,发现孩子不会的可以及时讲解,不然有些孩子只在课堂上是没法搞懂的;动手操作作业不适合家长参与,老师布置这个作业不就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和想象能力吗?家长参与的话就达不到这个目标了。
@江苏省昆山市石牌中学 俞艳君:让陪伴更有效
中考英语口语考试在即,作为英语老师,我必须要监督两个班级的学生口语,所以,在学校我们一起争分夺秒。如果能够借助家长之力,那一定是事半功倍。于是,我给家长印制了口语打卡计划,让家长每天抽出10分钟听孩子们朗读和背诵口语考试规定的篇目。
因为我所在的是一所农村中学,很多家长没有英语基础,于是,我把自己朗读的音频发给他们,方便他们对比孩子读得对不对。很多家长都积极参与,这样每天10分钟,受益最多的就是孩子,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能看到孩子进步。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陈跻云:请松开作业背后的“无形手”
有时候,家长的尽心尽力、过度参与反而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一些弊端。比如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学生的作业明显有家长圈画错误的痕迹,甚至有孩子为了获得第二天作业批改的全对表扬,要求父母必须给自己检查作业。如果家长不加以正确的引导直接告知答案,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还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攻坚克难的思维品质。
@郭郭:放手和参与分情况
家庭作业家长的参与与否可一分为二的来讲,不可一概而论。我认为,家庭作业中有些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检验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的是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从学生学科发展素养角度来讲,是对学生学会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家长放手学生独立完成。而有些实践活动需要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完成,在活动中家长的参与可增进亲子关系。
@伊宁第二十六中学援疆 英子:做好示范引领并督促
教学三十余载,极少让家长参与学生作业批改,但是有些作业是需要家长参与的,主要是培养孩子习惯、端正孩子态度方面的。就语文学科而言,关于每天阅读,在孩子习惯尚未习得前适合也需要家长参与其中示范引领并督促。其次,学生对生活观察与体验方面的,家长参与引导更安全更有意义。再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走进祖国大好河山等社会实践活动,适合家长参与。总之,符合学生发展的、须长期坚持才可做好或综合性极强且具合作性的作业适合家长去做。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新都校区 曹胜:根据孩子的特点决定参与度
如果孩子学习自觉性和自控力较强,成绩也很好,家长做甩手掌柜未尝不可。如果孩子自觉性和自控力较差,不爱写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和上交作业,或者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有错不改,作业存在偷工减料现象,那么作为负责任的家长就必须要监督孩子认真完成好家庭作业。
@心灵绿茶:帮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家长会越来越轻松
针对这个问题,个人感觉关系孩子的习惯养成。年龄越小,父母的全身心陪伴显得越重要。比如,整个幼儿园期间的手工制作或者亲子阅读等肯定是需要家长与孩子配合完成的,这能让孩子体验愉快的亲子时光。小学低年级一般是不留文化课家庭作业的,其他的手工类作业需要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一般来说,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尽可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包办,以防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幸运儿:家长和老师都需要达成一种共识
家长和老师都需要达成一种共识:即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教师和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形成一种意识,是为自己而学习,是为达成自己的目标,是为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为了自己未来发展,只要意识形成,学习自然而然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庭作业自然无需家长的参与。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 徐文强:“见机行事”的家庭作业
就语文作业来说,我认为家长可以参与的内容有读书背书,家长可以边做家务边听听孩子读得顺不顺,连贯不连贯。部分后进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薄弱,需要家长协助,特别是对当天课文的复习巩固。而学得快的孩子则应放手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完成作业,家长的干预反而会拖后腿。
@昆山市花桥集善中学 莫崇姣:学科不同 要求不同
就化学家庭作业来说,如果布置的是实践类型的作业,理论上是需要家长陪同的,比如“家庭小实验”,有些实验涉及到蜡烛、刀具、水和电的使用等安全问题,家长的陪同很必要。
@南京市孝陵卫初级中学 顾迎迎:“参与”是为了“不参与”
辅导作业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但辅导作业一定是家长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的最佳形式。网上的搞笑视频多以幼儿园、小学低年级为主,因此家长在早期有必要建立良好的辅导作业氛围,适时参与辅导孩子的作业。
1.家长在早期辅导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工。简单部分交给孩子,培养孩子主动完成意识。复杂部分家长可以引导示范如何完成,让孩子了解步骤,主动尝试,培养耐挫力。
2.当孩子遇到过不去的思维难关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好情绪。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多角度形象地解释问题。当孩子还是不理解时,一定要动手演示,然后让孩子再尝试解决问题。
3.当孩子拥有良好的作业习惯,家长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主完成作业。等作业完成后,再查漏补缺,解决孩子不会的问题。
@群媛 曾琴:愉悦的心情,挑战的心态
这需要取决于家长对待参与学生家庭作业的态度。如果家长们把参与孩子家庭作业当作一种与孩子交流的亲子活动,并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挑战困难的心态去参与,就会顺利许多!
@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小学 谢佩君:培养能力,塑造品格
家庭作业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我在布置时,会根据不同的作业给家长提出相应的要求。适合家长参与的作业:动手实践作业,需要家长参与指导,适时点拨;阅读作业,需要亲子共读,相互交流,分享提升;运动作业,家长陪伴孩子一起燃烧卡路里。一般不布置电子小报,这类作业主要是家长帮忙做的。如果布置小报之类的作业,都是手工版,让学生独立完成,虽然可能不漂亮,但体现孩子成长的足迹。
@大连市甘井子区利民小学 周建英:莫让作业变成家长的“敌人”
如何让家庭作业不变成家长的负担?核心问题是适宜。教师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要更谨慎一些,将作业做好分类。1-教学内应该在学校完成,仅个别同学需要家里的陪伴与辅导,这类知识不宜大量的布置家庭作业。2-亲子阅读、实践类、调查类及互动类型的家庭作业适合家长在一定程度上的参与,建议推广。3-家庭作业的命题不宜追求技术含量,不能脱离学生和家庭的实际,比如:制作ppt、收集世界著名的建筑和各国的国徽国旗等例子,就不适合年龄段比较小的孩子完成。4-家庭各具特色,因此家庭作业的答案也就各有千秋,在作业的评定上也同样要有适宜的特色答案。
@梨乡隐士刘磊: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
就实际情况而言,学校布置的作业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家长过多参与恐怕不太合适。近两年,网络、微信圈中过分宣扬家长参与作业的焦虑与困扰的讯息,唤起了广大家长的心理共鸣,但却不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反而形成是一种自我解嘲的态度,一旦传递感染给学生,这与解决家长参与作业的努力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其实,我们教师真的希望家长能够冷静的、客观的对待学生的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成绩,督促好孩子一丝不苟、不折不扣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这,便是家长们最好的作业参与。
@力士:既然叫家庭作业,家长适度的参加是必要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家长,需要多花费时间来陪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但如果留家庭作业时,一定要考虑科学合理,以及内容是否适合家长参与。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作业,只能引来家长和学生的怨声载道。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第五中学 邓霞:双方责任的边界
做父母的,也是需要学习的,而作为老师,可以引导父母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低年级的小朋友,动手能力可能比较弱,家长和小孩一起完成,还可以增近亲子关系。低年级的小朋友也可能不太会收拾东西,这时父母的角色也是引导孩子,教孩子做,而不是包办!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小朋友,都有些比较调皮,作业不认真完成的,这时老师告知了家长这个情况,家长在家就要监督好了,核对当天的作业,保证能够完成,并且质量也有一定的保障。
@江苏南通 俞海军:家长应该逐渐少参与或者不参与
如果一定要参与,应该是:①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指责。不要一发现孩子作业中有错,就横加指责。要鼓励孩子,自己发现,自己改正。②多一些过程,少一些结论。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思考过程中,总比只给一个结论更能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③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说教。听听孩子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时更能发现其对某个知识的掌握程度。④多一些主动,少一些形式。如果我们家长对孩子家庭作业的关注,能主动热心,而不是应付了事,就一定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北城小学 安明星:参与与否 因课而异
从一年级起,我经常布置的一项作业就是亲子阅读。我以为,孩子们刚刚尝试阅读,识字量有限,理解力有限,这时,家长的陪伴与引领是必不可少的。就数学课来说,我有时布的实践作业,在游戏中巩固新知,也必须要家长参与,和孩子互动才可以完成。其他的如算理类作业,我觉得不适合家长参与,毕竟只有孩子自己消化的才是真营养。
@堂吉诃德的风车:承担辅助作用 不取代学生的思考过程
无论什么文化程度的家长,他们相比孩子而言具有的是经验优势,在作业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首先是提供相关辅助资料的角色,比如上网帮忙查询相关事件背景、提供相关辅助器械;其次是陪伴者角色,看护孩子在动手作业中的安全、监督孩子完成作业;最后是帮助沟通的角色,对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以便老师改进作业的要求和内容。如果老师经常布置些由家长为主体角色的作业,这无异于越俎代庖,剥夺了锻炼孩子思维的机会,使得作业失去了本来应有的作用。
每周幸运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顾迎迎、@徐艳霞、@蒋晨辰,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春学期初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王燕老师给大家带来经验分享:
(王燕:中小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苏州市德育学科带头人,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苏州市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陪伴是最好的助力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都应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而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只有当家长也参与到教育中来,学校的影响才能事半功倍,孩子才能更加茁壮成长。家长如何与学校配合,积极参与,成为孩子最好的助力呢?家庭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温故而知新,我陪你
复习巩固是家庭作业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例如背诵默写,通过这样的作业,让孩子们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但是从孩子们的反馈情况看,这样的作业最终“形同虚设”,有很大部分孩子的自觉性不高。如果家长能参与进来,帮忙督促,并相机抽背默写,孩子自然重视,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有一些知识可能孩子还有一点疑问,家长也可以与之讨论一下,在“议”中启发、明晰。
心灵手又巧,我陪你剪贴
手工是一项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作业,大部分的家长面对这样的作业,通常的做法就是要么“都我来”,要么“你自己做”,这样的方法都不可取,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一起来做。当孩子不会做时,家长演示一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共想对策;当孩子想要放弃时,家长加油鼓励;当孩子成功完成时,家长祝贺表扬……只有让孩子自己尝试完成,才能真正拥有成就感,下一次尝试才会更加顺畅。
世界那么大,我陪你转转
为了突破课本、课堂的局限,越来越多的教师会布置孩子完成一些参观、社会实践的作业。因为交通安全的考虑,要完成这样的作业,必须要有家长的陪伴,而从深层次研究,家长的陪伴更有其积极的意义。作为家长,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不仅要供他吃穿,还应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人曾打趣地说:“你都没有见过世界,何来世界观?”只有让孩子亲身经历、亲眼见证,他们对于身边的这个世界才能有鲜明的认识,长大以后才能做出更加客观、正确的选择。
生活会自理,我陪你尝试
爱孩子,是每一个家长都会做的事情,但是怎么爱,却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做对的。有一些孩子,已经“人高马大”了,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会扫地、洗衣,不会整理自己的房间……这样的孩子,其背后一定有极其勤劳的父母,他们剥夺了孩子家务劳动的权利。家政作业,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逐步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走出家门、走出校门不至于“无能为力”。家长要多放手让孩子去做,做得不好,可以指导,多做几次,自然就好了。还要有意识地“布置”孩子去做,这样才是真正帮助他们成长。
教育即习惯,我陪你养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阅读、运动都是一些长期的作业,也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习惯。这样的作业,虽然教师每天都在布置,但是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家长的参与。那是不是家长只要监督、评价就可以了呢?事实证明,如果家长能一起来完成这样的作业,而不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效果会更好。“身教重于言教”,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首先要阅读;要让孩子多运动,家长自己要先动起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爱上这样的作业,养成好习惯。
探索新发现,我陪你实践
实践创新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当孩子有一些新奇的想法时,很多家长都觉得这是“不务正业”横加阻拦,扼杀了孩子创新的幼苗。因此,对于科学小实验、创新小发明这样的作业,家长一定要支持并提供帮助。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做法、想法被重视后,必定能激发他们的灵感,让他们能大胆地去实践,去验证,也许未来的“诺贝尔奖”就由此诞生!
简单来说,作业有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之分,家庭辅导有“全包”与“助力”之别。我们注意到最近热炒的“辅导作业”问题主要发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其中不乏孩子好笑却又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尽管与标准答案有差距,但也不无一定的道理,家长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适当参与安全、手工、远足等实践作业,讨论、督促、网上查找等书面作业,最终的落脚点是孩子自控、自觉习惯的养成。
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科学合理的,但如果家长对孩子是“全都管”式的辅导或“全不管”式的放手,反馈的信息肯定会扰乱后续作业的布置。当然家校联系一定必不可少,个性化教学应该有个性化作业相匹配,这离不开家校的密切配合,也需要老师根据平时的教学观察,主动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我们相信,在打基础的阶段助力养成习惯,不以成人经验要求孩子、小心呵护孩子的创新思维、不过分攀比,家长的焦虑和烦恼会越来越少,而孩子独立规划时间、独立完成作业和任务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感谢王燕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
随着天气转暖,早读课的时间应该更充裕一些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课是孩子一天学习的开始,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筹划一系列有创意的早读课,而不仅仅是背诵、默写,是不是让学生有很大的期待呢?我们发现,在早读课创意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往往都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让他们在老师的创意中或自己的创意中展现不一样的自己。如果师生在早读课上的良好互动卓有成效,何俱“春眠不觉晓”,春困不自拔呢!
每周一问
老师,您的早读课有哪些创意?
回答文末留言即可
入选我们下期【每周一问】的留言将有机会获得《人民教育》杂志一本(每周我们会免费赠送3本),欢迎您的回答哦!
加入【每周一问】
文末留言『每周一问+你的回答』
推荐问题
文末留言
「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
(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免费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
下周六,我们不见不散!
微信编辑 | 陈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