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活动不敢做不会做?上海这所学校总结了可借鉴的模式!| 经验
民小编说
近年来,我国城市高中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等方面都取得了十足的进展。相较之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是其规范化实施情况远不及前两类教学内容。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促进其长效发展和良性运行是当务之急。部分学校普遍存在对社会实践活动“不想做、不敢做、不会做、随便做”的问题。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经过20余年的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生社会实践机制,为上海市高中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提供借鉴,并向义务教育学校逐步延伸。他们的经验是什么?一起来看。
创建于1954年的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坚守“立德树人”,强调“知行合一、学做一体”,近30年来不间断地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以课程设计核心技术进行再生、复制、推广。2005年被首批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2014年,学校“多维有序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研究”获首届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上海特等奖、国家二等奖,并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所。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推广已让2万余名学生受益。通过梳理其发展经验及课程构建和实施效果,该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
有机统整的课程理念
为学生构建“道德生活体验场”
曹杨二中研究团队从近30年的持续探索中深刻认识到,学生只有置身于真实的“道德生活场景”之中,面对真实的文化场域激发,开展社会实践引发深度的“道德体验”,形成稳定的道德认知,表现相应的道德行为,这样的德育实效性才更强。“南京生存训练”是学校全员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品牌项目,已持续开展了28年。这项社会实践活动选择教育资源丰富的南京作为学习场域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朗诵、中山纪念馆前的情景剧、雨花台前的明志、陶行知墓前的感怀等活动设计拨动师生的心弦,触及灵魂的深处。在触碰学生心灵、震撼情感的同时,更催发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的语境、战争的残酷、革命的信念,让广大师生对于“生存”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一历时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参与其中的学生们受益终身,当教师们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慨,看到他们实实在在的成长变化时,也真正感受到了实践教育的巨大力量。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题教育活动
在取得“南京生存训练”品牌效应后,曹杨二中继续把社会实践的创新根系深扎在社会的热土中并伸展不息。新时代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应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与应用,以增强学生们对学习内容“问题化”“结构化”处理与认知的能力,有效形成“立德树人”的“道德生活体验场”。
近年来,曹杨二中充分借鉴并利用已有的实践经验,相继研发开展了“重走大师路——江村社会考察”“博雅西部行——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中国”“中国·格莱珉银行”等一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并进一步把高二学农扩展到陇黔赣三省的七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导学生们学会观察社会、理性思考。这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逐步构建出了“道德生活体验场”,确保了学习的真实性和内涵的丰富性。在这一有机统整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推陈出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也得以保障。
曹杨二中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1] TEPP课程全名为“技术工程项目实践Technolodge Engineering Project Practice”,将传统的劳技课程拓展为工程类课程。
[2] “重走大师路”面向高一博雅班的全体学生。
[3] 学农实践活动中,不选择参加“博雅西部行”的学生,则留在上海参加“生态农耕行”活动。
[4] “格莱珉·精准扶贫”以博雅班为主体,面向今后赴欧美发展、学习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可自选。
[5] 夏令营以社团为主,学生可自主报名。
赴甘肃学农劳动的师生
2
“多维有序”的课程体系
确保教育的连贯性
“多维有序”是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技术要求,只有完备的课题体系才能确保教育影响的连贯性。近30年来,曹杨二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课程设计和实施技术为依托,把国家规定和校本开发的所有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形成了一个“功能多维、层级有序”的课程体系。其中必修类社会实践活动课程8项、选修类分为三大类共计12项,每项活动都明确了“道德水平、成长经历、学习能力、人生规划”的四维发展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强调将多个“主题个案”构建成“有序”体系,能确保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系统性和序列性。
此外,曹杨二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注重前期的课程开发及准备。在出发前,由校内教师带领学生们提前阅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等著作,同时定期邀请相关大学教授及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们开展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的学术讲座。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都有益于学生们在社会调研之前切实了解中国国情及地域差异,领悟国家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与此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团队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尤其注重前后衔接。
曹杨二中的教师们注重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系统开展研究,增强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及时对研究过程及成果进行审视、反思并协助学生们完善优化研究成果。目前已基本构建完成了前后呼应、衔接紧密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关心社区及社会发展,能持续地参与社区服务与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学校的重大社会实践活动如何促使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曹杨二中通过小组建制的方式取得了实效,确保了对小组的有效管理,进而确保了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
小组成员6-8人,事先进行分工及要求,包括组长负责、财务管理、卫生监督、影像记录、物品看管、行程向导等等,问卷调查是每位学生必须参与的,且要完成一定的数量。“雷打不散”是小组活动的底线,“整点打卡”安全汇报制是整个管理体系由下而上的保险带;同时,学校政教处针对每个实践活动特点,提出与之配套的实践活动综合评价指标,呈现给学生“激励”“负面”两份清单,让学生明确“博雅君子”在实践活动中如何展现风采,进而在社会大课堂中有意识地磨砺自己,约束自己,提升自己。
3
课程手册及指南
构成课程实施的核心技术
曹杨二中为确保每项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安全、有序地进行,针对每项活动课程的特点,研发了全套三册的课程系列指导手册:包括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指导手册、课程建议手册。依靠三本手册,学校将该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包括所有的活动要求、活动安排等)、教育内容(包括由学科教师撰写或汇编相关的学科知识、历年内容的经典回顾等)、活动记录(包括课题资料、活动过程记录、心得感悟等)等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归总,集校本教材、记录手册、活动须知的作用于一体。通过课程系列手册的设计,起到了课程操作指南的作用,充分发挥了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对内“可持续、可再生”、对外“可复制”的作用。
三本手册的情况如下:
以“南京生存训练”课程指导手册为例。学校专业团队在实施多年的《南京生存训练学生活动手册》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南京生存训练课程建议手册》《教师指导手册》及《学生活动手册》,其中特别注重政治、历史、地理、社会等学科教学内容与“南京生存训练”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融合与互动,强调学科教学的准备与跟进,积极发挥学科教师的主体作用。
在《课程建议手册》中,特别明确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组织程序与方式、学习评价、资源支持以及不同学科教师前后参与的要求和课程准备等内容;在《教师指导手册》中,突出了教师实际带教社会实践的准备、程序、突发问题的处理、给学生学习的建议、评价等内容。
此外,每年在赴南京前,年级部的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会利用两个半天教学时间进行相关学科的知识铺垫,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上查询、查阅文献等方式,初步确定一个课题研究方向,细化明确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这三个高质量的课程文件降低了课程实施的难度,使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成为领导敢做、教师愿做、学生乐学的综合育人活动。
正在使用的社会实践三类手册
经过多年的积累,三类课程手册成为曹杨二中学校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的核心技术。这些手册既确保了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安全有序,又使得课程设计理念、操作模式得以可持续化发展并不断自我更新,同时更使得曹杨二中的这一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用以指导其他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工作。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征集”上海市经验
微信编辑 | 魏倩
推荐阅读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努力创造“面向人人,创造未来”的基础教育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⑥
“人民教育家”于漪载誉归来,观看庆祝大会!她说:我们要奋斗再奋斗!
烘焙教室、家政比赛、学农基地、校园服务……这所学校的新劳动教育有创意!|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