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83秒!亚洲“飞人”苏炳添带来的三点教育启示 | 关注

民小编 人民教育 2022-07-18


民小编说


时值东京奥运会,您和孩子看100米短跑半决赛了吗?8月1日当天,中国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83的个人历史最佳成绩晋级决赛!他创造了亚洲历史新纪录,也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运动员。除了为“苏神”欢呼叫好,您是否也想知道他的成长经历?一起来看苏炳添带给我们的三点教育启示~


中国飞人苏炳添8月1日以9秒83的成绩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打破亚洲纪录,并在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位列第六名。32岁的苏炳添在奥运赛场上又一次突破自我,不只令无数中国人自豪,连外国网友也纷纷点赞。


苏炳添不光创造了中国历史,还创造了亚洲历史。他是电子计时时代以来首个跑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人,9.83秒的成绩也刷新了亚洲纪录。


“想一想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虽然他今天没有登上奖牌榜,但已经创造了历史,是第一个在100米比赛中突破10秒大关的亚洲本土短跑选手。”


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中,苏炳添获得第六名的成绩。摄影:环球时报英文版 崔萌


女足王霜说过:运动员拼到最后,其实拼的都是努力。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努力。养育孩子的过程同样如此。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乃至成功,背后都离不开父母、长辈的成就和托举。天才也并非生来就天赋异禀,后天的训练和培养更是至关重要。



最初,其实没人看好苏炳添。他的身体条件并不优越。小时候在体校,甚至曾因身材矮小,而遭遇教练劝他离开田径队。


2006年,在进入省队前,苏炳添跑出了10秒59的好成绩,但是进入省队初期,他很难再有新突破。此后参加了一系列比赛,成绩有了提升,但他依然不够自信。


2012年伦敦奥运会半决赛,苏炳添和博尔特并肩站在同一起跑线。仅仅跑了30米后,博尔特就轻松把苏炳添远远甩在了身后。



当同队队友张培萌跑出了10秒整的佳绩时,苏炳添却依然原地踏步。


无力的苏炳添,一度想过放弃。


2014年仁川亚运会之后,苏炳添破釜沉舟,做了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他联系了外国一位教练,着手改变自己的技术动作和奔跑节奏,再给自己一次突破的机会。


新的训练方法,新的奔跑技巧,意味着要整个地更改掉自己已然习惯多年的腿部肌肉记忆。这是非常艰巨的挑战,但苏炳添去做了!


他换了一只脚起跑。他开始训练弹跳。他试着去研究跑动过程中的每一个节奏和每一个细微动作,而不再像此前,单纯地听到枪响就凭一脑门热血往前冲。


时间来到2015年5月,美国尤金,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苏炳添跑了9秒99!终于!


从10秒59到9秒99,苏炳添用了整整9年。


我们总以为天才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是天才。


殊不知,那个在舞台上闪着光的人,他在灰暗的角落遭受过多少寂寞,付出了多少无人问津的努力,又耐受了多少回脱胎换骨的自我蜕变。


用爱来感染孩子


“我小学时参加镇里比赛,60米、100米、200米,4×100米接力都参加过,还得过名次。”说起家族体育史,苏炳添的妈妈显得有些兴奋。


苏炳添的父母和亲戚几代人都以务农为生,喜欢跑步或体育运动的人除苏妈妈外,没有别人。


正是因为有个爱跑步的妈妈,这个身高只有1.74米的农家娃子才耳濡目染爱上了短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是因为从父母眼中看到了光,孩子未来的模样才被被慢慢点亮。


就拿运动健儿来说,如果您也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运动习惯,终身锻炼,终身成长,在家庭中也不能忽视体育的重要性。


首先父母要有体育锻炼的爱好,定时拿出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只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父母要有良好的体育习惯,以自己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带孩子多进行体育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体魄与身体素质。


其次,体育锻炼是提升孩子意志力、自制力的重要方式,当然,这需要家长充分引导,以身作则!孩子由于还处于未成年阶段,对待困难容易气馁,容易放弃。父母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失败观。


此外,家长还可以及时关注一些体育方面的话题,让孩子接受到一些体育知识,提升体育的兴趣。在饭桌上,茶余饭后之时,不再只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多给孩子讲讲体育新闻或者趣闻,对提高孩子对体育的兴趣颇有助益。


学会冷静是人生必修课


当孩子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当家长觉得孩子总是不尽如意的时候,可曾想过,除了一味指责,是不是更应该为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陪他寻找更多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没有人会生来成功,如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遇到了问题,我们也不能急于指责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地找出问题,分析解决办法。譬如,试着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建立错题集,改进写字速度……总之,请相信,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成功,不过是找准方向,然后不断努力罢了!


顶级运动员如此,我们的孩子更如此。


苏炳添父母对儿子的评价很低调,只说努力了就好,结果怎么样现在谁都不能下定论;儿子能有多点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他们倒是高兴,一年见不上一两次面,挺想念儿子的;当然,不能影响比赛和学习,儿子既要好好比赛,也要好好读书,将来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苏炳添父母对孩子不骄不躁的教养态度,苏炳添对待比赛时才能永远保持一颗冷静踏实的平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队友张培萌回忆苏炳添时这样描述:


“生活三点一线,最有节制。做什么都有超出年龄的坚定。”


苏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护自己的身体。他作息非常规律,晚上23点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追求大运动量训练。他曾提过自己在2020年上半年训练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20年在封闭备战的时候,成绩也不比今年的成绩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没有比赛,然后在5月底的时候就训练过度,就出现了一些骨裂,然后看到钻石联赛取消,国内所有的比赛都取消,我自己就请假回家了。”


这就是苏炳添之所以能够在31岁依旧成为中国短跑领军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对任何情况,他都极度自律地完成训练计划;不管年龄多大,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将技术推进到新的高度,他都愿意做出改变和尝试。


有时,那些努力和尝试并不一定能帮助到他,就像他所说,有的带来了伤病,让人不得已选择放弃,但有也有另一些带来了积极的进步,激励人继续打磨到完美。


正是苏炳添对待短跑的极度自律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做到更好。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要成为冠军,但也应该有进取心,对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专注的态度,自觉自律地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一点(站上奥运决赛)了,我希望我们后面的年轻运动员,可以借鉴我的训练手段,然后调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资源。”


站在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里,苏炳添说到了刘翔,“刘翔就像是中国田径的开路人”。而如今,苏炳添成了下一座灯塔,把刘翔给他带来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远。



文章来源 | 整合自学习强国、三联生活周刊、腾讯新闻等

微信编辑 | 王晓琪 魏倩

推荐阅读


“双减”政策透露了哪些信号?一起来看专家的解读!| 关注

暴雨中的这些感动,来自我们最可爱的师生!| 关注

暑期托管怎么“托”?如何“管”?一起来看各地的做法!| 关注

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这所小学收到了一份珍贵的题词 | 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