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中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与重要经验 | 伟大变革⑦

石中英 人民教育 2022-09-21


民小编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基础教育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人民教育》杂志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栏目,推出“伟大变革”子栏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从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教育决策部署出发,分专题系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战略考量、决策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基础教育重大政策,教育部基础教育重要政策举措,以及实践成效、重大意义、重要经验等,展示历史性成就,总结历史性经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思想伟力和奋进动力。今天为您分享“伟大变革”系列第七篇文章,一起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效与重要经验。

党的十八大用12个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奏响了新时代我国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旋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小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极大提升了一代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总结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的丰富成果,寻绎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国经验,对于未来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增强亿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时代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小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连同整个国家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下进行的,反映了党的意志、国家的需要,也反映了时代和人民的呼声。


为什么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后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说,“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正是基于这种对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中巨大作用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另一方面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范畴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教育者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就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和内容有更准确的理解。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这段话包含着三个方面具体命题: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二是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包括中华文化自古以来所倡导和追求的那些美好价值品质;三是吸收借鉴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历史根源,又反映了世界优秀文明的共同价值主张,根本上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求。从这个方面来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有其历史的、现实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根据。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作出重要论述,而且还就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一系列主张和要求。他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他对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的要求;他叮嘱中学生要自觉加强道德养成,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他勉励广大青年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他要求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奉者和践行者;他非常重视家庭和社会环境包括网络环境在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发挥好父母在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形成中的表率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要求,为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办学治校各方面和教育教学各环节,探索形成了系统、立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格局,青少年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认同不断强化。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新进展。


1.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政策保障更加完备


中小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政策驱动的实践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部署和推动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中比较重要的政策文件包括: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其中第二部分明确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明确提出“融入”的工作理念;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等具体政策要求。2014年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路径,包括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研究宣传等。此外,国家还颁布了一些比较具体的政策文件,涉及某一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问题,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这些政策文件为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制度保障。


2.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和方法不断创新


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是要解决“融入”问题,要在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近十年来,广大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首先是做好课程融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的价值观教育元素,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是做好活动融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戏剧、知识竞赛、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做好文化融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校管理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服务文化、环境文化等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充盈在校园,为师生提供一种沉浸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的体验;最后是做好仪式融入,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表彰活动、升旗仪式等各种仪式性活动,增进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涵养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


3.产生一批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典型案例


近十年来,各地各校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结合校情和学情,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形成了许多典型案例,对此,《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都给予了丰富报道。比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实施了一个旨在加强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十百千工程”:每个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分别走进一次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至少参加十次集体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观看百部优秀影视作品、阅读百本优秀图书,学习了解百位中外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格;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共同完善社会大课堂建设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千余个具备相应社会资源的单位培养和聘用千名课外辅导教师。该社会大课堂的实施,为北京市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蓬勃兴起


党的十八大之前,国内关于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比较少,且主要是在德育的范畴下进行。党的十八大之后,随着在全党全社会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基于知网搜索CSSCI及核心期刊论文约300篇,相关论著约170多本。十年来国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从类型上说主要为理论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等;从研究主题方面来说,主要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内涵、内容、途径、方法、机制以及有效性等方面,覆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方面面;从研究主体看,既有来自高校的教育研究人员,也有来自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和广大教师,呈现出研究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从学科视野来说,既有从教育学角度开展的研究,也有从心理学角度、马克思主义学科角度、社会学角度等开展的研究,研究视角多样化;从研究的教育层次和类型来说,多数研究是以中小学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对象的,同时也有研究涉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类型。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识,对近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的引领、支持和推动作用。


5.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显著提升


根据我们的实地访谈和2019—2020年开展的大样本问卷调查,总的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有了很大提升,具体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理解、情感与态度、意愿与行动三个维度上。从认知与理解来说,绝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可以做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识记,但是在理解上中小学生则存在学段差异以及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之间的认知差异。从情感与态度上说,绝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对这些价值观有着积极、正向的情感,认为以这些价值观为基础的国家理想、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是值得追求的,比较而言,他们对于自己认知和理解较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爱国、诚信、敬业等有着更强烈的态度倾向与情感认同。从意志与行动的维度上看,大部分青少年都愿意按照这些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开展相应的行为,并能够在学校的组织下身体力行,努力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境界。近十年来,中小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信也逐步树立起来,为今后在开放社会环境下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累形成中国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我国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渐渐积累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国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点。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形成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成果,指明了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根本价值方向。因此,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实践证明,凡是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得好的地方和学校,都是那个地方党委或学校党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大力支持和保障的结果。因此,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对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在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管方向、做设计、抓落实的作用,是今后持续推进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强有力保障。


第二,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如政策文件和许多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到的,在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是要做好融入工作,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能够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相适应,反映青少年的价值观学习和价值观成长的规律。有一些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比较受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如主题阅读、校园戏剧、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原因就在于这些活动所采用的主流价值观学习范式如作品中主人公的价值示范、戏剧中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主题活动中价值学习氛围的营造、实践活动中的价值沉浸式体验等,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价值观学习与成长的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学段化、具体化,形成方向一致、前后衔接与贯通的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是未来深入开展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做好融入工作的关键。


第三,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两个基本路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前者强调教育行政部门或学区等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决策权、统筹权和监督权,认为学校有义务和责任执行与落实上级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后者则强调学校作为教育组织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自主性和主体作用,强调教育行政部门或学区对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服务或支持作用。一般而言,这两种基本路径都有其合理性,理想的状况是将这两种基本路径统一起来,在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挥好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支持和保障作用。在同样的外部政策环境下,不同的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学校校长和师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结合校情、师情、学情才能够落实落细落小。着眼于未来,教育行政部门或学区应当为中小学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


第四,必须提升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能力。教师是开展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力军。广大教师价值观教育的能力不足是当下制约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瓶颈因素。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的价值观和价值观教育能力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我国基础教育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培训、会议交流、榜样示范等多种途径,在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中开展专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的培训,促进广大教师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行为要求、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复杂性。中小学校要将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能力培训纳入到校本教师培训或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计划中,重视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案例的学习和研修活动,指导广大教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行动研究,为教师价值观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更加充分的条件保障。


第五,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家庭、学校、社会一致的价值取向对于有效开展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如果家庭、社会所注重的价值观与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存在不一致甚至出现明显的分歧和冲突,那么学校价值观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学校开展价值观教育也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这就要求中小学校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与家长、社区和学校所在地区或城市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进行交流,与广大家长达成共识,促进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积极支持、深度参与到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来。像中小学校开展“走进人大”“走进政协”“走进法院”“走进社区”“走进地方企业”“走进乡村”等实践课程,都离不开当地人大、政协以及相关部门和组织的支持。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能够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场景和体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15-16期,原标题为《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与重要经验》
文章作者|石中英
责任编辑|李帆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大国良师”炼成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就经验|伟大变革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成效与经验 | 伟大变革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 伟大变革④

翟博: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理论创新与重要经验 | 伟大变革③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 | 伟大变革②

闵维方:优先发展教育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 伟大变革①



感谢您读到这里。明天的推送更加精彩。

不想错过的你,就把人民教育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色“人民教育”,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