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北廊坊:聚焦“组织”“课堂”“质量”系统构建,促进生态群体互利共生 |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㉓

河北廊坊市教育局 人民教育 2023-05-19



民小编说


2021年10月,教育部部署在12个省市区建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旨在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年多来,首批实验区建设聚焦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多个方面取得成效并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为总结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先进经验,挖掘推广各实验区在综合改革各方面的典型案例,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下,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栏目。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河北省廊坊市如何打通“三区”建设关联点,聚焦“组织”“课堂”和“质量”系统构建,打造区域基础教育新生态——

廊坊市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应用推广示范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以下简称“三区”),廊坊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打通“三区”建设的关联点,建设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生态主体的协同进化赛道,重点聚焦在“组织”“课堂”和“质量”三个新生态的系统构建上,促进生态群体的互利共生与系统结构要素的优化,形成基础教育发展的新优势,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高位攀升,打造区域基础教育新生态。



一、建设新平台,构建“组织新生态”


(一)搭建教育管理平台


廊坊市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新基建要求,以廊坊市大数据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协同相关部门,建好教育管理平台,管理平台以“三模式三系统”为支撑建设,三模式为新管理模式,新学习模式,新评价模式,三系统为学习系统,资源建设系统,管评系统,包括完善学校党建党务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体育、劳动教育,为改革提供政策、机制和资源等系统动力。建设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创新平台和产业链条,为改革提供组织支持和配套环境,提高信息化基建和资源配置的质量。目前,全市997所中小学校接入互联网,实现中小学校100兆以上宽带接入率100%;校园无线网全覆盖率达到60.8%;计算机教室3062间,平均每校3间;教师用计算机达到人手1台,生机比达到7:1;录播教室1232间,平均每校1.2间;普通多媒体教室占比达到100%,完成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目标。


(二)利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做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应用示范工作,以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的十大栏目、九大应用场景为主体支撑,构建集学习、交流、学材、管评于一体的新学习平台和完整的成体系的校本资源,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受时间、空间、资源限制的问题。廊坊市目前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登录人数78.9万人,有40个试点学校完成与新教育管理平台和学习平台的有效融接。组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示范应用分享会10场,10个县(市、区)32位教师分享经验,共有10万人次参与观摩活动。


(三)建设专业化的研究团队


我们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主体资源,组建以教研员、兼职教研员、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500人为主体的专家指导团队。建立专家指导机制,通过“一对N”方式,参与示范区域和学校“全过程”的指导,确保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示范创建工作与市教育局大数据管理平台有效对接,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核心团队的研究水平。


二、建设学习共同体,构建“课堂新生态”


(一)吸收借鉴优秀教学成果,探索意义学习新课堂


以“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和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基于自主学习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由整合应用、融合应用走向融合创新。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新教材、新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将新技术与新教材、新课堂、新设计、新评价等有机整合在一起,探索了以“三段五环节”为特征的学习新课堂。“三段五环节”即课前(学微课、做预学单、独学质疑)、课中(汇聚问题、确定目标、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课后(拓展活动、循环预学),根据年级学段不同尝试探索了“双师课堂”“自主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新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到课前预学、课中讲授、课后提升环节中,形成学习新课堂教学常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互联网+AI”为支撑、以大单元为设计框架、以“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主题拓展”为主要环节、以发展性评价为引导、以“学得、习得、评得、教得”为思维学习和教学策略。在课堂新生态中,形成了由“课程分析”(协同的育人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分析)、“双师设计”(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导学资源和教学支架)、“资源服务”(课程教学的资源、技术平台、资源开发和资源推荐)、“教学创新”(学科模式创新、教学范式凝练、在地优化与迭代创生)、“评价改革”(师生数据、活动数据、评价数据)构成的系统闭环使课堂生态得以不断迭代和更新生长。


(二)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创新教研新样态


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人工智能为支撑,抓实“教师研修”版块,将“教研理论与教研实践、学科素养与智能素养、区域教研与校本教研”相融合,构建以混合式教研为主模式、以衍生教研场景为拓展的教研新样态,对教师进行分层分类的培训、培养、表彰、任用等提供精准画像,为县(市、区)教研部门、学校教学管理决策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认真组织教师学习通识课程研修、学科课程研修、新课标新课程研修,多措并举,分层培养,促进全市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通过“名师工作室专题建设”、“基础教育精品课程开发”,结合廊坊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设计相应的项目研究指南,发挥我市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行资源开发研究,把资源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广大教师的研究热情,落实好课程资源体系建设的诸多关键环节,结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落地的时机,以各学科落实推动“三区”建设为主轴,组织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作业案例、优质课等评选工作,组织基础教育精品课研发工作,进行课题立项研究,形成一批资源建设应用的教学成果。2021年廊坊市获得河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86节,获奖率95.6%,2022年获得河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94节,获奖率94%,连续两年获奖率位于河北省第一名。


(三)混融教研,开展云集体备课


我们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改经验”版块资源,进行“教师备课应用场景”的实践探索,定期进行网络云集体备课,放大备课组、骨干教师对新教师、弱教师的引领作用。在集体备课中,利用大数据,筛选学科大概念、核心知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以放大优质教学设计的辐射提升作用,把备课、教研、研修有机统整为一体,做到人人有展示,人人有收获,让教师从此爱上集体备课。通过建立学生学习共同体和教师教研共同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通过建设智能教学环境和应用新型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智能水平,使传统课堂走向智慧课堂。我市正在加强教研员引领学科建设能力,建设学科特色团队,打造一支学科团队的带头人,组建学科资源建设与开发研发团队,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平台资源库,结合我市“区块链+大数据”的方式,在学科同侪研讨基础上,建设学科平台资源库、跨学科平台资源库、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资源库,引导教师积极学习借鉴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改进教育教学,不断总结经验,重点推广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供一线教师选择使用,并进行诊断、分析、反馈并日益完善。2022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示范案例评选中,我市有15篇获奖,获奖94%,其中一等奖占比河北省获奖数30%,有一篇案例进入教育部创新示范案例答辩环节。


三、整体设计数据驱动,构建“质量新生态”


(一)“一线三体”支撑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创新


廊坊市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创新为主线(以下简称“一线”)建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教研协同发展共同体、家长应用实践共同体(以下简称“三体”),推进县、校两级一体化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示范创新发展模式,即“一线三体”信息化支撑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创新模式。



建构“一线三体”实践模式。一条主线落实“数字档案建设”为起点,从学校与教师需求出发,形成一体化的学培机制。一线设计“数字化赋能作业”的流程:依托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整合市域及学校资源,科学规范流程。一线设计“作业导向”的方式,建立本土专家智库,上位引领,下沉辅导,实现专家指导本土化、精细化、专业化。一线设计“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服务和评估标准化,以评促学、以评促训、以评促研。利用好“三体”整合市域力量,系统开发市域数字档案、数字化作业、效果评估等工具。全面实施,整合资源,全面完成既定目标。



(二)建立由课程、教学、评价和环境要素构成的闭环质量新生态


在课程要素方面,以新时代育人目标为导向,以创新设计的大单元课程资源和信息化学科课程教学范式,保障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学业发展、课堂实践与素质发展的统一和达成。在教学要素方面,为课堂提供了创新设计的组件式、场景式优质的教与学资源和名师教学支架,师生利用教学终端和学习终端(应答器或平板电脑)开展发展性评价,帮助教师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学、协作学和创新学。在评价要素方面,课堂即时反馈、教学活动分析和学情学业分析等评价功能,不仅能帮助教师把握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学业水平和核心素养得到持续提升,还能为教研共同体开展精准教研提供现实基础,推动数据指导教学,保障教研质量。在环境要素方面,教育大数据提高了区域整体教学质量监测和协调水平,提高了教育治理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了“市-县-校-科组”四级教师发展共同体,发挥教师集体智慧,研磨资源设计和教学范式,促进“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持续优化和迭代发展;建立了教改质量评价标准和运行规范,保障了教改的组织运行、资源投入和机制创新,为教改的持续推进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区”建设,构建了由组织新生态、课堂新生态和质量新生态构成的“互联网+”教育新生态,为推动廊坊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案。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互联网+教育”教改模式和实施路径。2022年8月31日承担了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第四次“信坛”分享会,分享会上廊坊市以《“三区”建设赋能教研提升,融合信息技术促模式创新》为主题进行了主题分享,廊坊市重点分享了“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区域及整校推进经验。2022年9月22日,在河北省国家智慧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廊坊市以《智慧教育赋新能,“三区”建设促提升》为题做了经验介绍,河北省教育厅对廊坊的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大会上进行表扬,廊坊的经验材料以案例文档方式发向全省学习。


文章来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文章作者|河北省廊坊市教育局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山东诸城:念好“谋准、求新、干实”六字诀,打好综合改革“组合拳” |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㉒

山西长治:育人+资源+生态,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三项体系|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㉑

陕西西安高新区:深化“名校+”改革,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⑳

浙江金华:作业改革从“时间”控制走向“实效”追求 | 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⑲


(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

感谢您读到这里。明天的推送更加精彩。

不想错过的你,就把人民教育设为星标吧。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色“人民教育”,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