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构建“时时、处处、人人”读书网络,这所学校让阅读成为师生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 关注

武继敏 人民教育 2023-07-01


民小编说

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种下读书的种子尤为重要。如何构建书香校园?如何让学生多阅读、爱阅读?一起来看这所学校的做法。


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阅读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师生多阅读、爱阅读,笔者所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从提升阅读能力、提倡自主阅读、诵读经典、教师引路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留下宝石”“引向深处”:阅读能力的养成是基础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在阅读活动中形成的基本能力,也是个体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是完成阅读任务复杂结构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活用能力、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多读,在读的过程中学会归纳、分析、总结、反思。


1. 多项拓展,实现课内海量阅读


小学阅读教学要实现多元、海量,教师应做到既凭借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要敢于超越教材,适当补充教材、整合教材,可以通过拓展相同主题的文章、拓展同一作者的文章、拓展相同写法的文章、拓展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资料等,让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起来。在课堂上,我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一篇带两篇甚至多篇的拓展,一学期下来,课本上的30余篇课文会带出60余篇,这样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学习的可达到100余篇,再加上“阅读链接”推荐书籍,学生的阅读量较以前提高很多。


2.开设阅读指导课,掌握阅读方法


学校开设专门的阅读指导课和诵读课,每周至少一次。阅读课可以在图书馆上,也可以在教室里以“同读一本书”的形式开启阅读之旅。阅读中,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加强读书方法的指导作为重点,如浏览读、跳读、比较读,还有五步阅读法:浏览、提问、精读、背诵、复习等,特别是要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读书思考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1)边思考边读书。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类像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竭尽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宝石”“引向深处”,因此读书要勤于思考,边读边想,力求理解。阅读时,应当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老师还要经常训练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2)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做标识、眉批,记录下自己喜欢的词句片段,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好读书摘录本或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想。对于摘录和心得体会,不要求篇幅长短,只需要自由而真实。笔记可以创新形式,如丰富多样的阅读积累本、引人注目的人物点评书签、颇富趣味性的海报和连环画册、别致的阅读储蓄卡等。对于阅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写读后感、缩写、改写、扩写等,将阅读进一步内化,提升自身能力。



构建“时时、处处、人人”的读书网络,助推阅读自然发生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教科书、教辅书阅读不能替代孩子的精神食粮,就像母乳不能哺育孩子终身。学校教育不仅要像提供母乳一样给孩子提供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提倡自主阅读让孩子学会自由飞翔。


1. 优化课堂,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如果教师能够在精讲精练上下功夫,把教学任务在课堂内有效地落实完成,就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因此,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堂上长文短教、精讲精练,当堂完成学习任务。低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中高年级少留作业、优化作业,为学生自主阅读腾出宝贵的时间。


2.开放图书馆,构建读书网络


苏霍姆林斯基说,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具有文化并成其为学校,关键在于学校是否有一所理想的图书馆;教师和学生是否有着发自内心真诚地与书拥抱、与大师对话的渴望。学校要善于建成由图书馆、“班级图书角”、个人书柜构成的读书网络。


笔者所在的子路小学面积不过1万平方米,却建有两个阅览室:一个是学生阅览室,可容纳200多人阅读;另一个是教师阅览室,可容纳50多人阅读。学校还与新华书店建立了“店校联办读者俱乐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拥有了一个打破学校围墙的开放式图书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由专业图书管理员精心排班,保证每班每周至少一次到阅览室上阅读课或借阅图书。学校还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和“同读一本书”活动,让图书“走出”阅览室。在校园长廊上、过道书架里,书籍每周更新一次。课余时间,学生三五成群、两两成对,或坐或站,漫步书海,流连忘返,校园处处都是“读书乐园”;学校还精心打造富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图书角”,献一本读百本,实现资源共享;每个学生在家中建立个人小书柜,与父母共赏,与伙伴共读。


善做“点灯者”,以经典滋养学生的精神发育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学生精神的成长依赖于不断地阅读适合他年龄特征的优秀作品。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为了避免学生阅读浅层化、低俗化,健全其精神发育,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1. 推荐书单指方向


教师结合新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再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有计划地推出富有特色的阅读书单,引领学生阅读。推荐书单时,切忌千人一面,整齐划一,抹杀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提出,教师应该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的、耐人寻味的经典带到学生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收获诗意快乐的童年。


2.争星激励促成长


针对不同年级,学校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低年级:听我读,看图读,并逐步转向纯文字的书籍阅读。中年级:师生共读,《论语》名句欣赏,阅读积累并写作读后感悟。高年级:师生主题阅读,多读名家名篇,学生还要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将背诵内容设计为10个星级,每个星级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达到五星以上的学生,语文教师推荐他们参加学校的“经典美文争星展演活动”,过关者由学校授星。根据过关情况,学校择优在“经典美文背诵明星墙”上展示其风采。子路小学低年级学生人人能背80多首古诗词,人人能讲寓言、童话故事,人人能背《三字经》;高年级学生人人能背近150首古诗词,阅读20多本名著。孩子们在经典中滋养性情,丰富底蕴,润泽生命底色。


3.诵读活动显风采


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大型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在展示中享受经典之美,激发诵读热情。清明节举办“梨花风起正清明”诗会;端午节举办“诗意美文情笙端午”经典诵读汇报演出;六一儿童节举办“‘童声唱盛世诗文颂中华’展演活动”;中秋节举办“金菊明月子路馨诗意清风承美文”大型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国庆节举办“诗润丹桂迎国庆”诗词吟诵汇报演出……学校还特别举行“读好书,好读书”作文竞赛以及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览;举办“我与好书交朋友”读书报告会、“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师生张扬个性,发挥潜能,提升师生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



教师阅读走在前,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把每一个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一个教师若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善于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以滋润自己,那么在教育上同样不可能走远。教师的读书风气会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甚至可能影响整个社会的读书风尚。


1.五大阅读范围,全息摄入


学校选定教师的五大阅读范围,力求全息摄入,快速提升。一是读孩子喜欢读的书,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现在孩子正在着迷的书。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才有对话的可能。二是读期刊杂文。批画心得,进行主题式阅读,拓宽信息视野。三是读教育专著。人类几千年教育活动积累下来的理念与经验有其独特的价值,读这样的书可以少走弯路。教师应从基础做起,进行研究性阅读,铺垫理论底子。四是读文学名著。自我感受,进行欣赏性阅读,丰厚文化底蕴。五是读人文经典。相互交流,进行潜沉式阅读,浸润心灵。在阅读中,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心态”“生活信念”,从而实现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转变;养成撰写读书笔记、读书感悟、读书交流的习惯。


2.相约星期二:我们一起读《论语》


一位作家曾说:“读书必得读名著,读经典。因为那些书好比山之泉水,而一般的书是流水,最等而下之的书就是一潭死水了。”《论语》是跨越时空的智慧元典。学《论语》就是在与历史上最杰出的大师进行对话。让国学经典的元素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学校不仅要营造“读经典”“学经典”的氛围,更要营造全员阅读的氛围,包括后勤员工也要学,因为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人人有责任。每双周二下午放学后,全体教职工相约五楼报告厅,集体学《论语》;单周二下午放学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每次学习由校长或教师主讲,台下教师认真听、读、思。教师在《论语》的学习中领悟教学之道的根本、为人之道的最高境界,明白万物并育的道理,从而走进智慧人生。


没有阅读,就难有个人心灵的成长与发育。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我们学校正是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努力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阅读教育模式,让宁静回归校园,用书香丰润心灵。读书,已然成为子路小学师生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作者系河南省濮阳市子路小学校长)

文章作者 | 武继敏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2020年第6期,原标题《阅读,是师生最美好的生命举止》

责任编辑 | 李帆

微信编辑|谭希


推荐阅读

独家专访 |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 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一周年:智慧教育“国家队”赋能数字化变革
反思什么?怎么反思?关于教学反思的5个关键点与7条路径|干货
读新刊 | 司局长专访谈2023基础教育重点工作、教育强国建设、学龄人口变动对策、中考制度深思考……第5期杂志来了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