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小帮手、校园小主人、田园小农夫……这所学校奏响以劳育人“五重奏”|关注
民小编说
针对不同年段的劳动教育如何设计?劳动教育如何成体系地递进式开展?在不同场域中如何让劳动成为孩子们日常的自觉实践,养成终身劳动的习惯?这所小学通过构建“五园五小”进阶式劳动课程群,形成低、中、高年段劳动教育的全链条思维,打造了全域全员全景式的劳动实践。一起来看——
将劳动课标的要求化为孩子们日常的自觉实践,我们需要寻找儿童的逻辑,打开家校社全场域的联动。按照课标中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与十个任务群,我们用“五园五小”进阶式劳动课程群,形成低、中、高年段劳动教育的全链条思维,以及知、情、意、行全人发展的视野。通过建设一个内容丰富、序列递进、知行合一、五位一体的“进阶式劳动课程群”,培养有爱家之心、担家之责、持家之能的“幸福小当家”,汇成全域全员全景式的劳动实践“五重奏”。
一、家园生活劳动:培养小帮手技能
家园生活劳动,三单式推进,学校给劳动清单、家庭有劳动菜单、孩子选劳动订单。家务劳动是儿童的启蒙必修课,让孩子们成为家庭小帮手,进而养成家务劳动的好习惯、好情感、好技能。
1.设计《家务劳动指南》
为破解家务劳动碎片化、无序化、模糊化的问题,我们从不同对象、不同年段、不同维度设计制定了《星河实验小学家务劳动指南》,形成基本的实践指南针。
2.制定“家务劳动清单”
结合劳动课程标准三大类十个任务群,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家务劳动清单”,让孩子从内心自觉认同并开启劳动时光,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
3.形成家务劳动的“三人行”
积极的劳动源自家庭的影响。劳动“三人行”是指家庭中父亲、母亲、学生三个成员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相互影响,也是祖辈、父辈、儿女辈三代人劳动文化、劳动素养的传承与创新。家校共同编制6—12岁儿童“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家长根据孩子年龄编研“家庭劳动课程菜单”,孩子根据菜单编织“家庭劳动实践订单”。
把劳动习惯养成融于儿童的日常家庭生活之中,创造适宜的劳动行为空间是尤为必要的。做家务是家庭里最自然的劳动场景,通过分学段确定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将家庭劳动纳入日常的实践课程与生活课程中,让家庭真正成为最亲近、最灵活、最方便、最持续的劳动教育场域。
二、校园责任劳动:奠基小主人担当
一年365天儿童有200天是在学校度过的。在校园劳动场域,我们采用“融合进阶”的策略,通过内容侧改革、方法侧改革双向建构,形成校园劳动责任课程体系。
责任区课程:每个班级建立自己的劳动责任区,经过一个月的劳动“经营”后,劳动成果要在全校发布,接受大家的点评。学校里有一块池塘原本散发着臭味,划分为劳动责任区后,如今池塘里长出了荷花,养了小鱼,孩子们拉着我们去看乌龟在池塘边散步。通过“责任区课程”,更多美好、美妙和美丽在创造性劳动中生长。
责任田课程:利用学校班级小花架、校园小菜园、星星小农场等物化空间,变废为宝种蔬菜、学习花卉树木草坪养护。每班一块责任田,开设“我与小苗共成长”劳动课程。每季播种什么,怎么播种、耕耘、浇灌、收成等问题,都交由班内各个“行动组”负责。
在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星星农场”,每位参与的学生都必须亲手操作自己的生态菜园,或许有着动物养殖的任务,或许在做农作物的杂交研究。在这里,儿童真正拥有亲近自然的空间、时间,做回自然之子,在亲身的实践和劳作中激发积极的劳动情感。
责任岗课程:从班级生活的需要出发,设置多样的岗位。开设晨间五分钟劳动微课程,开设专项的劳动实践自理课、自治课,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具体的岗位建设中,学生自主设计岗位职责,确定合理的岗位目标和岗位劳动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班级劳动,自主建构班级生活。
三、田园体验劳动:涵育小农夫情怀
我们因地制宜打造自然学校,把学校精致的景观带变成班班一块地的劳动田,针对低、中、高年级,通过星星农学院设立不同类型的田园劳动体验方式,用劳动挖掘空间潜力,把学习、劳动与实践、创造联合起来,突出真实的劳动体验。
田野劳作体验。低年级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学校设有一方“袁隆平水稻试验田”,同时也与新康村劳动实践基地形成联动。班级内结成小队,了解水稻形态特征、生长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体验“播种—生长—收割—碾米—煮饭”水稻养殖全过程,丰富学生的农事认知。
农事劳动研究。中年级的孩子根据自己的耕作经验,总结出四季时令农活,并通过写作、绘画等方式呈现自己的劳动成果。
农耕劳动实践。开设“农作物认知小课堂”“农具实践小学堂”,让儿童了解锄头、镰刀、铁耙等常见农具的使用方法,领略现代劳动机械操作、智能操作的原理,用科学态度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并给出研究或调研的报告。
四、职园启蒙劳动:孕育小工匠精神
访三百六十行,开启职业认知。走访各行各业人士,走进基地米微城堡进行职业体验,消防员、警察、模特、医生、邮递员、厨师等百种职业体验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加深了孩子们对各行各业劳动意义的认识。
习三十六技,培植职业情感。从手工、非遗、创客、农艺、厨技、家政等六个维度,从一—六年级六个阶梯开启“我学三十六技”课程,通过职业体验日、职业分享周、职业报告时光、职业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儿童职业旨趣和职业情感,理解各行各业的价值。
走十八站实景,体验职业初选。与石墨烯研究所、星星充电新能源实验室、铭赛机器人基地、丰顺新型铝材料实验室等十八家创新型企业和研究所结盟,带领中高年级的孩子完成这十八站实景式新型劳动的体验,申请定制式课程,让孩子们在跟着博士做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和培养职业兴趣。
五、创园劳动实践:点亮小创客思维
低年级的手工课:对儿童而言,小制作是劳动智慧的结晶。孩子们用一张纸、一些牙签、一些小棒和其他材料制作出心仪的作品,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设故事情境式手工课,让孩子们创编并制作出故事接下来发生的场景。
中年级的技术课:中年级开设木工课、金工课、编织课、编程课、缝纫课、栽培课、饲养课、电工课、制图课等十二类别的课程,分设男生课堂和女生课堂。这些技术课以兴趣为先,更多让孩子去接触、体验、感知,并能为生活的改造奠定基础,在劳动中学会美的欣赏、创造和分享。
高年级的发明课:以“星河创想专利署”为载体,在项目化劳动中鼓励学生探索发明、创意制作,其成果经过全面展示、答辩、评定、公示后,入选星河创意殿堂。举办校园小创业大赛,组队完成商业计划、贸易、评估、展示,考察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开展100+创造行业、100+创意制作、100+创新技能等智慧劳动实践。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
文章作者|庄惠芬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