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 大家谈④

人民教育 2023-08-28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一起来看专家的观点——



立德树人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核心要义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长吉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核心要义,在于进一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课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教学是进行立德树人的基本路径。


近年来基础教育场域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行动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仍存在浮于表面深入不够、缺乏系统设计整体性不强、课程知识所蕴含的育人元素挖掘与利用不足、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的学科育人教学活动开展不充分等问题。


因此,需要在以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通过深化行动,将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在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学科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进一步做细、做实、做具体。这就要求各地、各学校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时候,进一步深刻领会立德树人这一宗旨,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的意识,进一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实施。

                          

统筹:

校本课程实施的可行路径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段兆兵


2023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与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两个文件,都对校本课程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两个文件都把“统筹”确定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路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统筹。《行动方案》指出:“确保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注重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筹实施。”  


二是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活动统筹。《课程方案》指出“鼓励将小学一至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整合实施”,“整合”显然含有“统筹”的意思,统筹路径适合各学段各年级校本课程的实施。


三是校本课程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统筹。《课程方案》指出:“统筹各门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四是校本课程与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统筹。《课程方案》指出:“统筹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将理念、原则要求转化为具体育人实践活动。”



让核心素养立意的教与学成为课程常态

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校长 

曹永鸣


近日教育部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行动方案》,认真学习研读深感其意义重大和使命应然。这是基础教育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推进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战略的行动指南,是基础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迈进的作战方案。


《行动方案》瞄定重点任务,从课程方案规划、教学方式变革、科学素养提升、教学评价牵引、数字化赋能等五个方面部署安排并通过锁定时间节点来持续推进。作为义务教育学校,我们将以《行动方案》为蓝图,以落实国家新一轮课程方案为重点,以数字化赋能教育评价为牵动,统筹兼顾五育课程实施,有效整合要素资源,强化优势补齐短板,让数字化背景下核心素养立意的教与学成为课程常态,促进每一个的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转变思路,基于核心素养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新路径

河北石家庄市金马小学校长

李萍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其中“制订课程实施的学校规划”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指明了行动的方向。


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需要,构建课程模型,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可以从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延展课程、跨学科主题课程这三个层面进行课程规划。基础课程落脚点在学科教学,高效有趣的常规课堂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发学习兴趣,引领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明晰课堂教学理念;延展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与视野,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主题课程则通过基于学生未来样态的指引,实现课程要素的重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主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


通过教育科研化、育人科学化的培育路径,完成从学科“知识本位”变革到人的“素养本位”的体验过程,聚焦核心素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参与的教育全景。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关键在学校、核心在教师、重点在课堂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三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朱家彦


时代对人的要求变了,作为育人主渠道的课堂也得与时俱进。可是,改革课堂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我们的课堂文化传统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早已经讲习惯了,习惯成了自然,现在要启发、互动、探究,一时间难以适应。


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选择了渐进式推进,通过多年实践初步形成了“前置学习,以学定教”的课堂范式,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提升。“前置学习,以学定教”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组织结构,避免了老师一讲到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多年的课堂改革探索,最深的体会是:课堂也要“放管服”。课堂需要“放”,放点空间、留点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去更好地生成核心素养;“放”的同时,课堂需要“管”。放给学生的空间、时间需要“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放”和“管”的同时,课堂还需要做好“服务”,学生把“困惑”反馈到课堂来了,老师得扛起责任,释好疑解好惑。把“放管服”的工作持续做好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定可以得到更好地激发,课堂效率一定会显著提高,教师一定会体会到专业工作者的幸福。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工作

银川三沙源上游学校副校长、博士

刘历红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教育部等十八部委还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些文件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要求的具体化。如何贯彻落实?是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面临的现实课题与历史挑战。唯有创造性地工作,才能把国家统一制定的育人“蓝图”细化为学校的育人“施工图”,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路线、措施。


中小学教师创造性地工作,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彰显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上。一是能用研究的视角审视教育教学现象,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抓住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是能用研究的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主动变革育人方式,让自身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让课堂成为活的课堂,彰显生命活力;三是尊重规律,能从立足当下、赢得未来的角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让核心素养落地。如,我们学校不断探索普通高中教学方式变革的育人途径,积极探索“问题导学、自主先学、小组互学、全班共学、应用测学、复盘存学”的结构化教学模式,有效破解了学校教学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变革,打通课程改革的“最后一公里”

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小学校长

徐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落脚点之一在于,通过教师“教学方式变革”达成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从日常观课中不难发现,课堂仍是教学变革最难抵达的一公里。《行动方案》倡导的“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旨在改变以“知识输入”为主而非“思维产出”为主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最重要就是抓住本轮课程标准在各学科核心素养中强调的关键词:思维。


在这点上,如何传承中国传统儒学倡导的“学问思辨行”教学思想,并结合儿童认知规律和现代学科教学特点,转化成具有中国当代教育价值的探究教学模式,通过数字赋能建立系统的国家智慧平台教学资源,建设基于“四个自信”的中国教师“教学自信”,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以《行动方案》为契机,在课堂教学领域努力探索的方向。


基层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加快制定“行动方案”落实的“路线图”

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

孟繁伟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办公厅于2023年5月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了完整的育人蓝图。其重点任务包括四大部分:一是课程方案转化;二是教学方式变革;三是科学素养提升;四是教学评价牵引。


基层学校要认真学习“行动方案”的内容,领会“行动方案”的核心精神,结合实际做好实施“行动方案”的路线图。


第一,各校要优化课程方案,为“行动方案”落实筑好基础。首先要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其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好校本课程,最后要为具有优势特长的学生开设先修课程。


第二,各校要强化教研活动,为“行动方案”落实找到抓手。首先要研究学科课程标准,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其次要研究学业质量标准,让学生切实减轻课业负担。最后要研究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开发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各校要优化评价方案,为“行动方案”落实提供保障。要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丰富创新评价手段,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评价促进学校办学质量高速发展。


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

太原市第63中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康宪刚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从课程方案转化、教学方式变革、科学素养提升、教学评价牵引、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五个方面指出了将课程改革化为行动的重要性和转化落地的方法路径。


当前,2022版新课标落实过程中,摆在面前的突出困难是大概念学习、大单元学习和学习任务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问题:教学材料如何整合?整合的依据是否清楚?如何设计适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如何处理大单元教学或学习任务群中宏观和微观的问题,如语文学习任务群中如何处理单元教学和单篇教学的关系?如何评价学生的大单元学习或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效果?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落实核心素养,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为教师提供了专业指导和条件支持,从顶层设计到师资等方面都提供了有力支撑,启发、引导教师深入探索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的有效路径。


文章来源|课程教材研究所微信编辑|谭希

推荐阅读

项久雨:初步构建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体系 | 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教师暑假如何提升自己?这8项“暑假作业”让成长慢慢发生 | 支招
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夯基赋能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