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少年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开幕时的贺信中写道: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如今,新兴的电子媒介已全面覆盖、主宰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此,我们也产生了新的疑问:如果每一天的工作不再需要阅读的必要支撑,每一天的空闲完全可以用刷视频、看影像来愉快地填满,我们为什么还需要阅读?阅读是书籍对人的唤醒,是一种与人的精神深度密切相关的行为。它对头脑的深度开掘与塑造,从语言开始,深入思想和精神,并持续培养阅读者的专注力、想象力、记忆力、逻辑思考与建构能力。阅读行为及其代表的文化在电子媒介时代仍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我们仍然需要强调比较个性化的“传统”阅读,让青少年在浩瀚的书海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
激发并维持青少年的阅读兴趣非常重要。读书要摆脱强烈的目的性,进行真实的阅读,外在的目的性会让阅读趋向表面化。读书还要“慢”下来,沉入语言勾勒出来的境界,体悟阅读带来的自足又圆满、柔软又细腻、圆熟而清透的幸福感。读书还要重点关注阅读文本的质量。文本的优劣决定了青少年阅读的福利,也深刻影响着青少年阅读兴趣的养成。要打破阅读只是语文学科“自留地”的观念,历史文化、科普知识、法律常识、卫生健康等各领域均可涉猎,使青少年时代的阅读向着更广泛的阅读文本打开视野。
提升青少年的阅读素养是关键所在。读书是需要方法的。在听、说、读、写几种人类信息交流的能力中,读和写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轻松获得,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严格的训练。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和家长要成为阅读行为的示范者、分享者和引领者,尽可能减少“题海战术”式的阅读任务菜单,更多鼓励青少年享受阅读活动过程,并激励他们自由分享和讨论。要培养高超的阅读理解能力,关注理解策略的习得与运用。要强化和拓展阅读的深度,让青少年读出自己的思想和创意。
对电子媒介和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少年来说,阅读比之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和引导青少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如何让青少年形成稳定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素养?
《人民教育》2023年13-14期封面主题邀请学者、区域负责人以及校长、教师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展现各自经验,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有效开展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近期,封面主题的部分文章将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推送,敬请关注!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13-14期文章作者|本刊编辑部微信编辑|谭希
推荐阅读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