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成:把握强教必先强师的战略部署 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民小编说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工作。要把握强教必先强师的战略部署,以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为抓手,实现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目标。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具体包括哪些方面?构建中需要把握哪些战略关键点?一起来看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杨志成研究员的深入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强教必先强师的重要性,为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建设教育强国,基础在教师,必须进一步深刻领会强教必先强师的重要战略部署,以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为抓手,切实把强师工程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基础抓实抓好。
一、把握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其中,师德高尚是对教师必备品格的要求,业务精湛是对教师关键能力的要求,结构合理是对教师队伍数量和布局的要求,充满活力是对教师队伍精神状态的要求。这些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形成了对强师目标的总体要求。既为各级党委、政府布局和建设教师队伍提出了目标遵循,也对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机构、教师发展机构提升教师素养和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方向指引,更是对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出了发展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目标要求。2014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慰问教师,并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提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要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母校北京八一学校看望慰问教师,在座谈会上他进一步提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019年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与师生座谈时进一步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事、为学、为人的示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大先生”“思政课教师的六要”等一系列关于教师发展的具体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要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性工作、根本性支撑。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统一认识、系统分析、整体落实,立足高素质专业化标准建设支撑教育强国的强师队伍。
二、把握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战略本质,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的布局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建立支撑强师发展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应包括教师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应着力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中国特色教师教育实践体系应着力推进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实习实训体系和管理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以及面向教师职后持续发展的教师发展体系,形成“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发展体系。
在教师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上,要把握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战略本质。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世纪末以来,世界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也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面临知识总量迅猛增加、知识和技术迭代加快、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等挑战。从知识本位向人的素养发展的教育变革已经开始,这正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战略本质。在世界教育变革的背景下,我国建设教育强国既面临挑战,更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要充分把握世界教育理论发展这一重大变革机遇,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构建中国特色教育学理论体系和教师教育学术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站在世界教育变革的高度,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系统分析了未来教师的职业定位、专业发展要求和发展环境支撑,为构建中国特色教师发展理论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教师教育实践体系构建上,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培养机构的专业优势,构建协同提质、整体提升、特色发展、统一认证的高质量专业化教师培养体系。要围绕教师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构建“精简、统一、效能”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各级各类师范教育体系承担教师培养任务,各级各层教师发展机构承担教师职后培训任务的教师教育体系。但面对知识迅猛增加、知识和技术迭代加快、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教育环境和学生学习环境,未来教师面临知识传授、知识创生、学生持续发展等多重质变性挑战。因此,要加强教师教育实践体系的迭代升级。加强教师培养机构的开放、协同、联动,通过教师教育统一认证,师范类院校协同提质、整体提升,各类教师培养机构特色发展,教师培养机构与教师发展机构协同联动,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协同一体,构建适应未来教育的高质量专业化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发展体系,助力教师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三、把握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战略环境要求,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的政策支持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创设新时代尊师重教战略发展环境提出要求,有利于从制度上支持教师发展、吸引教师从教,从文化上构建尊师重傅的社会文化,从根本上提升教师队伍的吸引力,提升教师素质和素养。从一定意义上看,教师水平决定了教育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好师资的入口关,要通过严格的标准选择适合的人从事教育工作。这就需要提高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让更多优秀的青年学生选择教师职业作为终身职业方向,不断提升教师供给数量和质量,确保高素质教师队伍后继有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教师教育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优化。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整体战略部署。同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2019年,教育部印发《教育类研究生和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此外,教育部等部门还就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下发文件,提供支持和保障政策。在党中央的部署下,各地都建立了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性政策,确保教师地位、教师待遇、教师发展、教师结构和布局得到科学有效落实。近年来,无论从师范院校报考人数,还是从申请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看,教师职业已经成为青年学子择业考虑的主要方向,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面向未来,要不断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尚,为建设教育强国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战略环境。
四、把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战略关键,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文化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教师核心素养首先是师德师风素养,这是强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优良师德师风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标志。“打铁还需自身硬”,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素养的硬性标准、关键要素。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强师强教就无从谈起。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性要求和系统性部署,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总体维度,构建师德师风建设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师德师风既是教师素养的关键,也是教师素养的整体。师德首先是“仁德”,即仁者爱人,师者爱生之德。教师要发自内心、饱含情感、遵循科学规律关爱生命、关怀儿童、关心学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师德也包括“业德”,即专业之德,学术之德。教师要用学术和专业的扎实学识培养和影响学生,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正是对教师“业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还应包括“政德”。人民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努力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师德的最高境界是要成为具有“大先生”品行境界的“大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要做“为人、为事、为学”相统一的大先生,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就是师德之大德。
师德师风建设是中国特色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关键。必须从整体性、系统性、实践性角度,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实现“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师德志向和师风抱负。要通过宣传和落实各级各类教师准则,加强师德师风评价,弘扬新时代师德楷模精神,大力宣传优秀名师,用优秀教师榜样讲述中国建设教育强国的故事,讲述中国教师的育人故事,引领全体教师的发展。让“师者人之模范也”成为中国特色教师文化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共识和标识。
五、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相互支撑、内在一致的战略环节,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效应倍增的内在逻辑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教育的人才就是优秀教师,而优秀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基础,优秀教师队伍的培养既需要教育强国的系统支撑,也需要科技强国的技术支持,还需要人才强国的政策保障。因此,要充分把握强师建设的战略环节要求,把强师计划纳入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以强师计划为关键环节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相互支撑的强师建设体系,实现强师支撑强教的战略循环。
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文件指出,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发展一体化的教师人才造就模式,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区域分布、学段分布、学历水平、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显著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强师计划构建了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师资培养培训的顶层设计,要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相互支撑、内在一致的战略环节,加强科技赋能教师发展,人才建设引领教师发展,教师发展推进科技强国,高质量教师发展助力人才强国建设,为实现高质量教师培养的倍增效应奠定基础。
建设教育强国的蓝图已经绘就,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要素和基础支撑,各级教师培养和培训机构要牢牢把握强教必先强师的战略使命,做好战略实施,为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做好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工作担当使命,建功奉献。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13-14期文章作者|杨志成责任编辑|董筱婷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