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卷试题评析的新思路|关注
民小编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篇文章将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卷的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新课标卷三套试卷视为一个整体,从试题本身对教育教学发出的导向信号和试题通过检测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而发挥的诊断、反馈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
评价试题,尤其是高考试题并非易事,首先要明确用什么标准来评价。标准不同,评价的结果也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重中之重,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构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就要完整、准确、深入理解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要遵循以下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一指导思想,针对高考评价,《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在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中,针对教育评价更加明确具体地指出,注重核心素养立意的教学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丰富创新评价手段,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体方案》和《行动方案》中关于教育评价尤其是高考评价的要求,是本文评析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卷的基本标准,综述这些文件,高考评价的核心功能之一是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发挥好评价对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而引导作用的发挥又与两个方面密不可分:一是试题本身对教育教学发出的导向信号,二是试题通过检测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而发挥的诊断、反馈作用。因此,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分析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卷。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卷包括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新课标卷三套试卷,本文将三套试卷视为一个整体,按照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精神进行深入分析,助力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
一、立德树人是它们的底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考评价与立德树人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高考是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达成的立德树人成效的检验;高考本身就是在立德树人。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及作答过程,不仅仅是考试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本文的核心观点之一为高考本身就是立德树人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考试题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又对日常教育教学发出导向信号,正如《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但是,在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评价中,长期以来最为薄弱、最被分析者忽视的就是从高考试题本身的教育功能出发分析试题对日常教育教学发出的导向信号。由此,本文尝试从分析2023年高考试题本身的教育功能出发,理解试题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从而为高考试题评价提供一个新思路。
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使命是通过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完成相关学科任务以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引领和思想政治方向引领。因此,分析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本身的教育功能必须着重分析两个方面:一是承载考查目的和任务的载体——学科情境材料,二是依托学科情境材料学生需要完成的学科任务。总之,无论分析情境材料还是任务活动,都要立足于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特色,从学科本质出发认识试题的教育功能。
从情境材料看,2023年的三套试卷涉及的情境材料包括以下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人大代表名额分配、齐白石《岁朝图》、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对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援助、肖像权保护、粮食安全、宪法主题公园、全球生物安全、多年生稻培育、父子债务纠纷、劳动力再生产、代工企业转型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税率与税赋关系的对话讨论、收集客户生物特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基层治理、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青年人心理调适、积蓄昂扬斗志、露营热的原因及其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统计执法监督、我国菌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劳动教育、劳动课程、市场服务模式创新、经济结构单一的风险、消费补贴与企业减税降费、落实惠民政策、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技交流、乡村体育建设、雷锋精神、返乡潮、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机器人、人大开展区域协同立法、电视传统文化节目热等。
透过这些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情境素材,发现这些素材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情境材料具有真实性。所有材料均来自火热的真实世界,而且都是鲜活的材料,是对当下真实社会生活的精心选择和剪辑。
情境材料具有典型性。这种典型性不仅表现在情境素材在真实生活中具有代表性,而且选择了不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素材,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性。
情境材料具有广泛性。这些材料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大建设”领域,涉及德智体美劳等“五大教育”领域。
情境材料具有价值性。这些材料没有与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没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没有不当评价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的内容,不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没有刻意渲染灾害、灾难以及社会阴暗面的内容,没有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积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充分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023年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情境材料的“四性”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让学生感受和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成就,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情境材料的“四性”在考试育人的同时,也向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发出相关信号:与其让学生成天在教室“刷题”,不如让他们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走向社会生活,及时关注时代主题,把握生活脉搏,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并重,加强课内课外联结,促进走向社会,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增强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认识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本身的立德树人功能,还要充分分析和总结高考试题创设的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活动。一般说来,任何学科,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均聚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但不同学科对这些问题关注的视角并不相同,这种关注视角的差异就体现了学科本质,彰显了学科特色,这些任务也因此成为学科任务,即体现学科本质的问题。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对人们实行正确的价值方向引领、思想政治方向引领,因此针对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特别强调发掘事物和关系的“本质属性”;针对现象追问的“为什么”,特别强调从事物的必要性、重要性与合理性认识现象的必然性,所谓合理性就是事物的作用、意义、影响及价值;针对解决问题时该“怎么做”,不仅强调措施、策略的合理构建,还强调“做得怎么样”。无论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分析必要性、重要性与合理性,还是评价做得如何,都是对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评价,是对实践行为的反思,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注重价值方向引领、思想方向引领的学科特性。
以2023年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的主观题为例,具体包括以下设问:
阐述宪法主题公园的精彩呈“宪”对于坚持依宪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作用。
假如你将代表中国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生物安全会议,请拟一份发言提纲,简要阐明中国的立场。
分析胡凤益能够实现少年时期梦想的原因。
概括多年生稻培育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思维方法的具体表现。
分析露营热的原因及其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分析应如何加强统计执法监督。
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我国菌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交流的知识,说明我国菌草技术的全球应用推广是如何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
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有人说,广泛使用服务机器人,会引发失业潮,不利于就业稳定。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说明三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区域协同立法的积极作用。
阐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的意义。
创新是传统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运用辩证否定观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请就新时代青年如何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贡献提出两点建议。
阅读和体会这些设问可以发现,2023年思想政治学科的高考试题具有浓郁的学科特色,让学生在学科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认识社会现实,并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思想认识,形成正确思想观念。这些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特色的学科任务也向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发出相关信号:要通过高质量的学科任务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在对社会假恶丑现象的批判中弘扬真善美;教学中要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和解答学生关注的、有疑惑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清楚社会事实,明了人生道理。
二、操作性转化技术是考查和发展核心素养的技术保障
学科核心素养是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体,受制于纸笔测试的局限性,高考如何有效测试核心素养,并发挥好引导教学的作用,一直是考试评价中的难点。关键的难点有两个,一是纸笔测试难以有效测试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二是纸笔测试能够有效测试关键能力,但这种能力测试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如何处理好知识与关键能力测试之间的关系?解决这两个难点均需要评价者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评价方面的操作性转化,而不是直接测评学科核心素养。针对这两个难题,2023年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也提供了解决的探索方案。通过“操作性转化”,既为解决核心素养立意评价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深化教育评价研究,又为认识考试评价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纸笔测试的单一性与核心素养的综合性的矛盾意味着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不能直接作为高考试题的测试对象,只能作为情境素材选择、学科任务设置的约束条件,即思想政治学科要在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的引导下通过恰当选择情境材料和学科任务以有效测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这就是2023年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进行的第一项操作性转化:把学科核心素养测评转化为核心价值引领下的关键能力测评。这项操作性转化工作是思想政治学科命题专家团队多年来根据纸笔测试的实际条件进行的探索,在思想政治学科及其他学科的共同探索下,《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融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于一体、高考试题要遵循的“核心价值”,包括三个一级指标: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以核心价值为引领,2023年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的情境素材选择充分体现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弘扬法治精神,彰显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凸显了奋斗精神、责任担当、劳动精神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这些核心价值为引领,2023年的试题运用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和完善的命题技术,实现了对关键能力的有效考查。
关键能力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学科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辨能力、逻辑推理论证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等。因此,关键能力是一项综合性能力,是复数意义上的能力,对关键能力的测评必须依托每个学科的知识,在知识与关键能力之间构建测评上的有效联系。2023年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依据教育测量理论的要求,体现和运用了第二项操作性转化命题技术:构建双层命题技术,即高阶命题框架和低阶命题框架。所谓高阶命题框架是指直接指向关键能力的命题,考查对象具有综合性,体现在问题情境的复杂性、知识运用的综合性、能力要素的综合性上。这些试题可以称之为“综合性试题”。试题借助复杂的情境对学生的关键能力进行测评,一旦学生的表现有欠缺,可能是某个能力要素出了问题,也可能是某个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出了问题。因此,基于科学诊断的要求,高考试题还必须具有基于单一知识能力层面的试题,这些试题可以称之为“基础性试题”。这就意味着一份好的高考试卷必须同时具备两类试题:指向关键能力的综合性试题和指向单一知识或能力要素的基础性试题。2023年的试卷就是这样一份基础性试题与综合性试题比例结构合理的好试卷,实现了对关键能力的全面、科学测评。
在高阶层面,如何直接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发展水平?可以看到,2023年的试题紧紧抓住关键能力的本质,综合运用了操作性转化技术:试题从思想政治学科概念和论断、原理的灵活贯通运用、实际问题的探究与创新性解决等维度考查关键能力,而实际问题的探究与创新性解决具体体现在探究事物的特征、分析事物的因果、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对策、对解决问题措施的评价和反思等方面。以主观题为例,每一道试题均贯彻“坚决不考死记硬背”的命题原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个思想政治学科的概念、论断及原理,以此为基础着重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与创新性解决能力,三套试卷中主观题包括两道探究或表现的题目,六道试题探究事物的因果,每一份试题均要求学生提出合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以及对相关做法进行是非对错的评析。总之,通过借助具体的问题情境,依托灵活贯通运用能力、探究与创新性解决能力,2023年的试题实现了对思想政治学科关键能力的有效考查。这就是高阶层面运用的具体的操作性转化技术:将关键能力考查转化为具体问题情境下的灵活贯通运用能力、探究与创新性解决能力的考查。
核心素养立意的考试命题原则决定了每一套试卷都以综合性试题为主,但2023年的试题按照教育测量学的要求,也命制了一定数量的基础性试题。这些基础性试题或考查学生对某个核心概念的理解,如全国甲卷第12题就专门考查学生对劳动价值论的准确理解和掌握;或单一考查关键能力的某个构成要素,如新课标卷第13、第14题注重考查学科阅读理解能力,第15题注重考查实践创新能力。在考查关键能力构成要素时,运用了把考查关键能力构成要素转为考查必备知识准确理解和掌握的操作性转化技术。
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关键能力的测评必须依托学科知识,沿着几乎任何一个知识点均有两个考查方向,其中一个是对知识点从专业上进行深挖细挖,这种对知识进行纵向延伸的倾向导致试题的繁难偏怪,导致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不利于发展以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学科核心素养,而且混淆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2023年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另一个特别值得称道的亮点就是对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技术探索,这就是试题体现出来的第三项操作性转化命题技术:从知识的纵向延伸到必备知识的横向延伸。这一操作性转化技术包括两个核心要点,一个是以必备知识为考查对象,所谓必备知识是指一个学科的基础性、主干性知识,是一个学科历经发展的历史沉淀,构成学科的知识共识,构成了一个学科的基本架构,也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继续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2023年的试题没有繁难偏怪的题目,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必备知识作为考查对象。任何一个必备知识均包括无数具体的细节性知识,但2023年的试题没有往这个方向发展,而是基于核心素养立意展开必备知识的横向延伸,这就是第二个核心要点:不再强调知识考查的深度,而是强调考查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体现与运用。以两道试题为例,2023年全国甲卷第40题“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我国菌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与2014年全国Ⅱ卷第39题“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的对比,能够鲜明体现出什么是必备知识情境化。这两道试题都是考查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两道试题都只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等最为一般性的基本结论,事实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断生成哲学的新知识、产生新争论,然而这两道试题尊重基础教育的属性,不要求学生掌握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中各种知识流派,而是要求学生体悟在不同情境中实践是怎样推动认识发展的。对比这两道试题大家会发现,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要求相同:掌握必备知识;不同的只是考查情境:必备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体现和运用。笔者把它称之为“必备知识情境化”,这是核心素养立意下思想政治学科探索的重要命题技术。
以上就是笔者对2023年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命制过程中采用的各项操作性转化技术的分析,它们回答了教育评价中如何有效考查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这也是国家教育考试部门多年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结果,为核心素养在评价中落地找到了可行的办法,能够助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
评价对教育教学具有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不仅体现在问题情境发出的教育教学信号,也体现在相关命题技术发出的教育教学信号。长期以来,我们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忽视了命题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发掘命题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是深度教研的一部分。结合2023年高考试题运用的操作性转化技术,对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有以下重要启发。
第一,在注重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养成的同时,要把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把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培育关键能力的抓手。
第二,对必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必备知识的灵活贯通运用、实际问题的探究与创新性解决不仅是命题的操作性转化技术,也是学生学习进阶的阶梯。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核心素养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发展起来,必须一步一个阶梯循序渐进发展:必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必备知识的灵活贯通运用、实际问题的探究与创新性解决也是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梯。这个阶梯说明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要指向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目标才是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追求的阶段性终极目标。
第三,必备知识情境化要求教师抛弃自己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纵向延伸观念,牢固树立横向延伸观念。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改变顽固的“专业主义”倾向,按照高中阶段立德树人的要求进行授课。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经济、法律等课程内容容易陷入专业主义倾向,出现深化专业知识的弊病。要改变这一倾向,就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中相关模块的学业要求,它基于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本质,从立德树人角度规定了学习要求,并与课程内容标准、学业质量标准一起共同规定知识学习的程度,是我们克服专业主义倾向的教学指南。
结合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卷,本文从两个新视角进行了试题分析,揭示了高考试题对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本文是对高考试题进行深度评析的一种新探索,期待有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15-16期,原标题为《体现立德树人功能 实现操作性转化——2023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卷试题评析的新思路》文章作者|陈友芳责任编辑|宋佳欣微信编辑|谭希、实习编辑 贾舒婷
推荐阅读
①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关注②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 关注
③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启动实施
④为庆祝2023年教师节,教育部将开展这些活动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