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锦忠:义务教育阶段扩优提质的重点任务 | 政策
民小编说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本刊第17期特别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区域教育管理者对文件进行深度解读,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理解政策要求、推进工作落实提供思路与启示。
根据《扩优提质计划》,义务教育阶段扩优提质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实现优质均衡;二是扩增一批新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大幅增加义务教育优质学位。如何实现这两大目标?实现义务教育扩优提质的举措有哪些?一起来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乔锦忠的解读——
优质义务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石。通过扩优提质打造高质量义务教育体系是关系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各级政府为计长远的施政部署。根据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简称《扩优提质计划》),义务教育阶段扩优提质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实现优质均衡;二是扩增一批新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大幅增加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提出了四项具体行动,即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加快新优质学校成长、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健全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等。
01
优质学校挖潜扩容是扩优提质最直接最务实的举措
义务教育是县级政府为辖区内居民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建立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体系是区县政府的法定责任。但建立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体系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和文化传统等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优质教育资源只能惠及少数优秀学生,甚至教育体系也围绕着选拔和培养优秀学生运转。对于我国这样普及义务教育时间还不长的发展中大国而言,通过挖潜扩容的方式来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是最直接最务实的做法。
《扩优提质计划》中提到要“对有条件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资源、改扩建教学楼、建设新校区、合并周边薄弱学校、倾斜调配教师编制等方式,在不产生大班额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学位供给。因地制宜改造学校地上、地下空间,开辟学生活动场地”。优质学校一定是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高的学校,但其中有条件和不产生大班额的要求在当下虽属必需,但同时又是较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城镇化还在持续推进过程中,而且学龄人口的城镇化水平高于居民城镇化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城镇挤,乡村空”问题还较为普遍,城镇学校特别是优质学校的规模普遍偏大。尽管近年来政府在治理大班额和超大班额方面投入很多,但教育供给与居民“上好学”的需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优质学校校舍资源普遍紧张。一所学校成为优质学校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所以,对现有优质学校进行改扩建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02
加快优质学校建设和改造帮扶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是扩优提质最重要最主要的举措
城镇优质学校学位资源紧张,周边地价和房价相对较高,在学校原址改扩建教学楼有一定难度,利用地下空间投入成本相对较高,而且改扩建所能增加的学位毕竟有限。相对而言,为优质学校建设新校区更能大面积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扩优提质计划》中提出,按照3至5年一周期制定新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通过高起点举办新建学校、改造帮扶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等方式,加快办好一批条件较优、质量较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大力实施“名校+”工程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在开发区和新区建设新型优质学校是一条不错的道路。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进行开发区和新区建设,在高标准建设新学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南方发达地区如杭州余杭和无锡新吴等地,政府在土地开发和打造营商环境等方面理念先进,把开发区位置优越的土地留给学校和医院,先把学校和医院建好,再进行招商引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高质量义务教育是营商环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兴办工厂需要招聘工人,而工人选择工作地除了看重工资外,也很看重子女随迁后的教育问题。新建学校无论规划设计还是仪器设备配备,各方面相对比较高端,对家长和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河北省邢台市南园路小学学生在练习蹦床 新华社 张驰 摄)
当然,老百姓选择学校主要还是选择教师,而优质学校之所以优质,也是因为有一批高质量的教师。高起点新建学校除了高标准建设校舍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教师选拔和培养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新教师的招聘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从优质学校调派部分优秀教师,特别是调派语文、数学等重点学科的优秀教师,通过“老带新”和“老中青结合”等组合形成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区县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和名师工作室等专业平台的作用,大力培养优质师资来支撑新建优质学校发展。
新教师培养工作不仅事关新建优质学校的成败,而且也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关键。刚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尽管有实习环节,但获得的教育教学经验十分有限,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教育与教学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优质学校一般有成熟的教师培养体系,通过师徒结对、备课指导、集体教研,主管主任、副校长甚至校长亲自听课把关,还有专门建设的教育教学案例库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系统指导。总之,新教师培养是高起点举办新建学校的重中之重。
改造和帮扶基础相对较好学校的关键是选好校长并配备好管理团队。一位好校长意味着一所好学校。选出懂教育、有公心、善管理的校长对于改造和帮扶学校至关重要。一所学校要快速成长,需要在校内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而在校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取决于校长的用人导向、工作热情和管理水平。有公心的校长所选用的干部和名师无论能力还是品行能够服众,教师就会看到希望,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校长积极投入工作率先垂范,教师也就不会懈怠,会减少很多消极和负面情绪。校长有管理水平能合理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好内部矛盾冲突,保障学校平稳有序发展。总之,提升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和新建优质学校是义务教育扩优提质的主渠道,也是最有力的举措。
03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健全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是义务教育扩优提质的重要保障
城镇化与学龄人口减少是当前对义务教育影响较大的两个外部因素。《扩优提质计划》中提到“各省(区、市)要适应城镇化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制订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指导意见,着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同时保障必要的上下学交通条件,健全家校常态化沟通机制,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支持边境地区建设并办好‘国门学校’”。
当前,我国城镇化还在持续推进过程中,还没有发展到逆城镇化阶段。因此,未来农村人口向县镇,县镇人口向地级市、省会城市和大都市梯次转移的情况仍将持续。适应这一过程,在乡村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就很重要。在投入上,要按照不低于城镇的条件和标准来举办乡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在师资配备上,可以通过“银龄讲学计划”等模式,让更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服务乡村,为留守乡村的学生尽最大的可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民性。
乡村学校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在劳动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有比城市教育更有利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另外,乡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中留守儿童较多,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家校协同问题也较多,应更加注重对这些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办好乡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谐,而且也能为地方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提供更多的合格劳动力,很有意义。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既然强制就应贯彻免费、就近和均衡的原则。在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推进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在区域内实现均衡,特别是在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上实现均衡。为此,要加大落实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通过大力实施“名校+”工程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只有先在集团和片区实现均衡,才能推动县域教育整体均衡发展。
由优质学校举办分校开展集团化办学,可以很好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优质学校不仅有品牌而且有名师,有相对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由优质学校通过品牌、办学理念、师资、管理机制和活动等方面与分校实现一体化,能极大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当然,办学是很复杂的,在区位和生源较好地区形成的经验不一定完全适合落后地区。但是,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毕竟也有共同之处。无论在什么环境中办学,通过名师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有必要的,借鉴优质学校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有积极意义的。
通过“手拉手”活动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把城镇优质学校向乡村学校开放,让乡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走进城镇优质学校学习,城镇优质学校组织教师和管理干部定期去乡村学校开展支教送教和协作活动,对改进乡村教育有积极作用。在这方面,近年来很多区县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些地区还建立了对结对帮扶学校的共同考核机制,对帮扶活动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和考核。
总之,当前经济与社会剧烈变革,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城镇化在继续推进,人口出生率和总量持续减少,教育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定力,需要认真落实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为未来发展提供有竞争力的人才储备。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国教育战略学会区域教育分会理事)
文章作者|乔锦忠责任编辑|董筱婷微信编辑|陶玉祥、实习编辑 贾舒婷
推荐阅读
①老师,面对忙碌的工作,您如何妥善安排、拎清主线?|每周一问②储朝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要义、条件与杠杆 | 政策
③中共教育部党组:奋力开拓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④山东省实验中学:共同体教研点燃成长热情,著书立说鼓励反思提质 | 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典型经验⑩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