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潍坊:坚持市域统筹 构建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 | 政策

杜全平 人民教育 2023-09-25


民小编说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本刊第17期特别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区域教育管理者对文件进行深度解读,以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理解政策要求、推进工作落实提供思路与启示。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上好学”的美好愿望,结合《扩优提质计划》要求,从区域层面,如何探索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实践路径,构建区域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一起来看山东省潍坊市的实践和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简称《扩优提质计划》)紧扣关键、正当其时。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上好学”的美好愿望,我们要勇担教育强国使命,清醒认识新时代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深刻把握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增优质基础教育覆盖面,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坚持市域统筹整体谋划,让扩优提质落到实处


(一)落实扩优提质,要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从思想理念上深刻理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追求,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名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效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实绩。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坚持以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办教育,聚焦“双减”落实落地,加快推进教育教学由“育分”向“育人”转变、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逐步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和片面的育人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成长。在2022年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大样本数据调查中,潍坊有17项指标(共计24项指标)全省最优。


(二)落实扩优提质,要坚持市域统筹,整体谋划推进,建立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市域统筹可以在更高层次上长远谋划、更大范围内汇聚资源,避免县级层面各自为战带来的政策突破难、标准不一、资源浪费等问题。潍坊市将市域统筹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潍坊市下辖的12个县(市、区)中,既有3个全国百强县,又有2个财政困难县,县域教育发展不均衡,但通过市域统筹、一体推进、取长补短、均衡配置,2015年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验收;同时,坚持政策调控、专业引领、规范管理,全市普通高中整体呈现“特色发展、相对均衡、质量优越、满意度高”的良好生态,有效避免了“县中塌陷”问题的出现。


(三)落实扩优提质,要坚持深化改革,聚焦问题短板,发力创新突破。改革创新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依托先后承担的16项国家级和20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大胆向重点难点问题攻坚,先后实施校长职级制、中考招生制度、教师“县管校聘”、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教育综合督导、家校社协同等一系列改革,为校长和教师“松绑”“赋能”。当前,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育人方式不能很好适应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管理机制上“各管一段”“各管一块”的问题比较突出,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特别是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坚持系统观念、综合施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又要稳妥推进,做到“迈小步、不停步,不走弯路、老路、回头路”。


(四)落实扩优提质,要坚持先人后事,提升育人能力,锻造高素质校长教师队伍。校长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少数”,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教师队伍,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整个队伍还存在专业能力不强、流动不畅,特别是教师队伍还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结构不优、教学改革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面对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校长教师队伍在育人观念、育人方式等方面需要加快转变。对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特别是加强乡村学校思政、科学、信息技术、音体美、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引进,不断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培养,以新课标实施为主线,完善校长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健全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机制、教师层级发展机制、学科领军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成果表彰机制等,促进校长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再一方面,要深化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改革,让优秀的人脱颖而出,为干事的人搭建平台,引导广大校长涵养“潜心育人、培根铸魂”的教育情怀,广大教师坚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综合施策激发校长教师队伍积极性,有效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五)落实扩优提质,要坚持协同育人,凝聚各方合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潍坊的实践表明,教育改革发展单靠教育部门是推不动、干不好的,必须调整理顺党委、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的政校关系。首先,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教育的工作重心在基层,要充分发挥镇街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和社区、村居委员会的作用,这是办好教育的组织基础;其次,要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建立一支由家庭教育教研团、讲师团、名师工作室、家庭教育志愿者等组成的梯次式工作团队,构建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家长做好家校协同育人;再次,要统筹好各方资源力量,潍坊市成立了由教育部门牵头、30多个部门参与的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整合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专业教育机构、爱心企业的教育资源,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了各方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实施“五项行动”,构建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


结合《扩优提质计划》要求,潍坊市下一步将紧紧围绕“育人质量如何提升”,大力实施“五项行动”,努力探索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实践路径。


(一)实施优质资源扩增行动。统筹幼小初高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提升,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针对薄弱环节扩增优质教育资源。一是扩增量,解决城区挤的问题。未来将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认定,60%以上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认定。二是提质量,解决乡村弱的问题。借助全省唯一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优势,推进“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建强乡镇驻地学校,深化“县管校聘”改革优化乡村师资队伍,实施“乡村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着力推动乡村中小学午餐午休、塑胶操场、清洁厕所、触控式多媒体、标准化校车等100%配备,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每一个村居、每一名学生。三是优存量,解决不均衡的问题。实施“强校扩优”行动,通过集团化、共同体、联盟制、一校长多校区等形式,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协作“全覆盖”、镇村一体化学前教育管理“全覆盖”;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等深度融合,全面建成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特殊教育体系;加强职普融通,加快科技高中、人文高中、艺体高中、综合高中等特色高中建设,探索中小学衔接贯通培养,形成县中与市区高中“齐飞共舞、各美其美”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实施育人质量提升行动。潍坊市始终把提升育人质量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落实全面发展理念,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构建“大思政课”体系,持续推进体健貌端、明眸皓齿、美育润心等工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聚焦核心素养培育,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大力开展以中小学科学教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探究实践活动和以青少年读书行动为载体的深度阅读工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改进行动,优化教学环节,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潍坊教育云平台,组建教育大数据研究院,建好“潍云学”网上公益课堂,赋能教育教学融合、教育评价应用、教育管理服务,构建“双减”背景下教学体验、师生关系、资源共享新形态。


(三)实施队伍润德赋能行动。深化校长、教师队伍管理改革,努力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教优酬、多劳多得”的良好机制。创新校长发展机制,实施新时代校长领军人才培育工程,聚焦“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总目标,突出“从严治党、现代治理、团队建设、课程领导、资源整合、改革创新、自我发展”等七项关键能力,开展精准培养,促进快速成长。变革教师管理体制,统筹推进编制、岗位、绩效、职称、层级等制度贯通衔接的“三定三聘三评”改革。三定,即由编制部门定编制总量,人社、教育部门定岗位总量,人社、财政部门定绩效总量;三聘,即由学校组织全员自主竞聘岗位并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学校自主组织实施职称竞聘、全面落实职称岗位分级竞聘,学校按照5级12档层级自主组织教师专业层级竞聘;三评,即突出师德素养评价,强化业绩表现评价,注重专业水平评价。通过改革,加快建立多劳多得、优教优酬,放权赋能、充满活力,师德为先、结构优化的教师管理新机制。完善市、县、校三级教研工作体系和城乡学校一体化教研制度,实施结对帮扶、蹲点教研、集体视导等教研方式;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国家级试点,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等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提升校长数字化领导力和教师数字化素养,探索新技术助推队伍建设的新路径。


(四)实施评价改革增效行动。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有力抓手。创新区域教育评价,构建“一个总体设计、七个评价主体”的“1+7”区域教育治理评价模型,将教育综合督导、各学段办学水平评价、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结果进行集成分析,发布区域教育发展指数,开辟大数据支撑下的区域教育治理新路径。开展校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试点,将校长任期目标与学校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实现评“关键事”与评“关键人”的有机结合。深化考试评价,完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坚持多次考试、等级表达,赋予普通高中依据学校特色确定招生录取科目“6选4”的自主权(即中考录取第二组合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6门学科选择4门作为录取科目),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单独科目纳入中考录取第一组合,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值对待,引导学校、家庭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五)实施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行动。加快构建“党委全面领导、部门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各方共同推进”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强化市域统筹机制,健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通过政策规划、资源配置、机制构建、调度考核等方式,形成市县教育发展“一盘棋”。深化教育综合督导改革,将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师引进等作为重点;建立“诊断+处方”的督教视导制度,开展定制化、协商式督导,为有需求的学校提供个性化问题解决方案;建立市级督学包靠镇街、县级督学负责学校、学校视导员自查整改的三级工作体系,实施全域全学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开展县(市、区)办学差异动态监测,不断缩小校际、城乡、县域差异。加快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统筹家长驿站、家长学校、教育惠民服务网、社区教育服务岗等资源,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发挥好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开齐开好一年四次八课时家长课程,社区建立家长学校,村村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员,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17期文章作者|杜全平责任编辑|董筱婷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乔锦忠:义务教育阶段扩优提质的重点任务 | 政策
虞永平:遵规律循标准 全面推进学前教育扩优提质|政策
储朝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要义、条件与杠杆 | 政策
柏路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华文明底蕴何以彰显 | 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