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师,您希望孩子们从亚运会中学会什么?| 每周一问

民小编 人民教育 2024-04-16

“每周一问”第280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哦! 


杭州亚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亚运会是传承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弘扬亚运精神与亚运文化,对于塑造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老师们,您打算借这次在家门口举办的亚运会,让孩子们学点什么?从哪些方面学?怎么学?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老师们分享了孩子们可以从亚运会中学到的许多东西,快来看看吧~



每周一问


老师,您希望孩子们从亚运会中学会什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实验学校 覃渝:吾辈当自强,唯有少年郎


国家强盛是自豪之根本。当中国代表团在开幕式高举五星红旗入场时,全场齐唱《歌唱祖国》,热血沸腾;当“亿万人”共同点燃亚运之火时,又是多么令人振奋!依靠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斗志,祖国越来越强大。作为青少年,更应该为祖国的未来努力学习、奋斗,贡献强国之力。

文化底蕴是自信之源泉。亚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从诗词歌赋到戏曲艺术,从传统技艺到科学技术,均彰显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但可以让亚洲更多国家了解中国,进一步推动各国间的交流互鉴,相融互惠,而且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几千年的华夏灿烂文明还需依靠华夏儿女继续传承下去。

拼搏精神是自律之象征。竞技体育比拼的就是一种拼搏精神。每一次拼搏都意味着不言放弃,都是在为梦想蓄积能量;每一次冲破终点线,都是辛勤付出的最好慰籍。不论是运动员,还是青年一代,只要是在展示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时候,就是人生一道最美的风景。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小学 李爽: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输赢


赢要赢得有风度。赛场上,真正有风度的运动员才会受人尊敬。当你赢了,给对手一个拥抱,一个善意的握手,体现出一个胜者的素养。金牌固然可贵,但留给世界那个彬彬有礼的形象恰恰才是真正的大将之风。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要把素养排在第一位。


输也要输得起。观看亚运会比赛,更要让孩子看看运动员们是怎样面对“输”的,他们也许会痛哭,但从不会放弃,而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风度,继续努力,用更好的成绩重新证明自己。很多孩子不管在大事小事上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是好事,但是他们还没有学会怎样去面对失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点醒他们,输得起才是真英雄,失败乃成功之母。


能够坚持下来都很棒。像万米长跑、铁人三项、自行车赛这些项目,最能看到一个运动员的耐力和坚持。几乎每一个参赛运动员的个人经历都足以写成一本以“坚持”为主题的传记。他们流了无数汗水和泪水,经受住强大的训练磨练,有的伤病缠身,却依然坚持心中的梦想。


感受参与的快乐。顾拜旦说,比赛场上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孩子们现在或许还小,等他们再长大一点就得面临各种竞争带来的压力。所以从这场亚运盛会中可以告诉孩子,第一很重要,但参与本身更重要。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春田小学 孙小竹:相约亚运,共赴美好


绿色的盛会。亚运场馆及办公场地全部使用绿电,助力打造亚运史上首届碳中和亚运会。杭州亚运会将环保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融入办赛。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们也要尽可能使用绿色的出行方式,减少废气排放,减少垃圾产生,少用一次性消耗品,做好垃圾分类。 

智能的运用。亚运会体验馆中有三个新朋友“莲莲”“宸宸”和“琮琮”。他们是智能机器人,身上时常亮起来的便是一条条信息网。本次亚运会,各种场馆设施都用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让孩子在观赛的同时,了解人工智能的神奇魅力,在孩子心中从小种下科学的种子。


文化的发扬。杭州文化底蕴深厚,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等在开幕式精彩呈现,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作为新时代学生,我们也应不遗余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不是个人的事,它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既体现着自己的礼仪和修养,也彰显着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和人文古都的形象。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 陈跻云:时光穿梭,沉浸式感受亚运精神


以时间为轴,横观经济发展。在三十多年里,我国承办过三届亚运会。从1990年的北京,到2010年的广州,再到现在的杭州,举国上下,无不欢腾,这场亚洲瞩目的盛会,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这些年来繁荣富强的愿景正在不断实现。带领学生穿越时光轴,走到属于过去的“亚运记忆”中,感受祖国三十年来的巨变与人们对体育事业从一而终的拼搏和热爱。


以赛程为线,纵览体育精神。亚运会不仅是体能的竞赛,也是智慧的博弈。将亚运会赛程规则的解读、赛场的高燃瞬间和动人故事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运动不仅仅是一种竞技,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态度。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小学 乔利荣:与亚运同行 做逐梦少年


接力而行。亚运火炬的传递是接力下去,薪火相传,不仅传播着奥利匹克精神,也传递着和平、友谊、梦想。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这种传递精神。课堂上,同伴相互学习,在互助中传递本领;课间,孩子们分享游戏的玩法,在游戏中传递友好;平时相处中,孩子们彼此影响,在生活中传递正能量。传递是一种接力精神,孩子们在校园里传递温暖、传递幸福、传递快乐,接力而行!


向绿而行。把杭州第19届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向绿而行,变废为宝。孩子们用硬纸板做成乒乓球桌,用废旧报纸做成船,用彩纸做成亚运火炬,用桶装矿泉水做杠铃……在孩子们眼中,废旧材料尽是宝贝,生活之美皆是乐趣。我们可以借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孩子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坚持而行。亚运会是个金色的舞台,那耀眼的体育精神值得每一位学生去逐梦追随。亚运会的金牌固然让人兴奋,但是金牌背后体现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坚毅、勇敢、乐观、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并将其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江苏省苏州市沙溪实验中学 陈玲:看到,想到,铭记,实践


看到想到。本次在家门口举办的亚运会,我会通过视频和文字的形式,让学生观看开幕式,了解运动员的比赛故事和背后工作人员的故事。通过看,让他们有所想有所思,了解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付出的艰辛和汗水,进而联系自身,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铭记文化。我想通过写作、板报等形式,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创造,铭记这份属于中国的运动记忆和文化,进而增进学生的认知,让亚运精神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


实践精神。我会通过各项体育运动来引导学生实践亚运精神,从身边的每日运动打卡入手,把握好校运动会的契机,把学校各项运动队的故事作为榜样示范,通过运动来实践亚运精神,并将其融入学习和生活之中。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实验小学 朱彦妮: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观察亚运特色。看看公园里、地铁上、道路两旁的布置与办亚运会之前的不同,感受亚运会的城市氛围,进而感受祖国的日益富强,也看见那些为祖国奋斗的自强不息的人们。


了解火炬手故事。许多火炬手是体育运动员,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非运动员的火炬手。以绍兴为例,有许多人是优秀的一线工作者,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故事,看见这些自强不息、爱岗敬业的平凡人身上的力量。


班级打卡运动。小学阶段的跳绳、仰卧起坐、50米跑都是必须要进行的体育项目,鼓励学生坚持锻炼,并且对坚持的同学进行奖励,弘扬其身上的运动精神。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韩景宝:领悟亚运精神,创造辉煌明天


勇做弄潮儿。在浙江,沿江百姓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抢潮头鱼靠拼命”,意思是汹涌的大潮会把鱼拍上岸,敢于追浪的“弄潮儿”才能收获江海的馈赠。本次亚运会的开幕式无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勇做科技的弄潮儿、勇做体育竞技的弄潮儿,这样的“时代召唤”处处可见。


流血流汗不流泪。双手布满老茧的邹佳琪忍着剧痛,坚持不懈地训练;17岁小将黄雨婷闭幕凝神,扣动扳机,有着超乎其年龄的沉稳;中国体操女团更是凭借不服输的精神,实现了13连冠。“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永远是我们追逐的体育精神,任何辉煌荣誉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



@湖南省湘潭县天易贵竹学校 肖彩霞:从亚运盛会中,学习三种精神


学习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体育运动可以强体魄,塑品格,铸精神,赛场上运动员们每一分精彩,背后都浸染着无数的泪水和汗水,是“十年磨一剑”的坚守而成就的硕果。我们要引导学生体会运动员们闪闪发光的背后都有一个不畏挑战、顽强不屈的灵魂。

学习坚定热忱的爱国精神。很多运动员从小就树立了为国增光添彩的志向,将“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我们可结合亚运会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结在一起,哪怕前路坎坷曲折,也要奋勇向前。

学习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当地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秉承着“我志愿,我服务,我快乐”的理念点亮亚运盛会。这种志愿服务精神“润物细无声”地扎根在人们的心里,值得少年儿童去效仿、去践行,去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青春力量。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春田小学 王洪鹏:共赴亚运盛宴,激发孩子运动潜能

激发孩子对体育的热情。带孩子看亚运会,在给运动员加油鼓劲的同时,可以提升孩子对体育的热情和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化成习惯,让孩子从小爱上运动,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孩子公平竞争的意识。亚运会是亚洲最大的体育赛事,亚洲各个国家都有平等参与的权利。通过看比赛让学生了解到每项比赛都有自己的规则,增强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并明确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激励孩子奋斗的斗志。和孩子一起感受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挥洒的瞬间,在运动员取得荣誉的同时,多跟孩子讲一讲他们背后奋斗的故事,了解他们成功的真正原因,这才是孩子需要的正能量。



每周幸运微友


本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李爽、@孙小竹、@肖彩霞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温馨提示:邮寄地址为学校的老师请留下学校所在街道、门牌号等具体信息,不要只留学校名称。)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邀请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的余佳丽老师给大家带来分享:


(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 余佳丽)


带孩子挖掘亚运文化的宝库

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开幕,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东方。对于老师们来说,亚运不仅是一场值得关注的体育盛事,更是一座教育资源丰富的“宝库”。


感悟亚运精神


燃动青春,精彩无限,我们无论是去现场,还是在电视机前,都一起为中国亚运健儿加油,一同见证他们的荣耀。做赛场上的勇者,他们日复一日的动作练习,敢于挑战自我的体育精神,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与汗水,最终定格为赛场上闪光的瞬间。他们奋力拼搏、相互理解、团结一致、公平竞争的精神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给孩子强健的体魄,还会塑造孩子更为健全而优秀的人格,从而为未来的学业和事业奠基。值此亚运举办之际,让孩子们观赛事、看新闻,了解各国运动员们的奋勇拼搏的比赛故事。同时,也鼓励学生增强体育锻炼,通过每日的运动打卡一起为亚运健儿们加油助威。运动之于成长的价值,在于让孩子在运动中磨炼意志、增强体质,加深对运动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


传播亚运文化


杭州亚运会肩负着向世界展示杭州的独特韵味、展示新时代中国形象的光荣使命。了解亚运、参与亚运、争当亚运小主人是我们所期待的。为了营造“人人都是东道主、我为亚运添光彩”的良好氛围,课堂上我们一起观看了《你好,亚运!》中小学生云上思政公开课,引导并带领孩子们开启“见证亚运”“文明亚运”“拼搏亚运”篇章,认真学习亚运知识,感受和传播亚运文化。课上,我们结合“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亚运理念一起畅谈如何实施践行;课下,孩子们走向社区去宣讲亚运知识,为办好这一亚洲体育文化盛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点亮亚运之光


正如杭州亚运会火炬名称“薪火”所寓:亚运圣火薪火相传,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亚运开幕之际,杭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杭州亚运会吉祥物“江南忆”:琮琮、莲莲、宸宸。琮琮佩戴良渚“神人兽面纹”头饰,代表不畏艰险、超越自我、不屈不挠;莲莲头顶“三潭印月”,象征着万物和谐的生态文明;宸宸的创意兼具京杭大运河拱宸桥与天下奇观钱江潮的意象,寓意交汇融通和勇立潮头的精神。借由亚运会,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了新鲜的表达,婉约清丽的江南情致有了时代的呈现。


一位位各行各业无私奉献的亚运火炬手们手握“薪火”,传递给我们无限的正能量。火炬手传递期间,班级组织班会,说一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火炬手,彭清林、郭晶晶、施一公......每一位火炬手都在孩子们心中点燃了一束光,照耀孩子们未来的路。孩子们在观看开幕式、各项赛事时,不由得产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也将成为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力拼搏的动力与源泉。


薪火相传,活力迸发,魅力无限。凝聚力量,挺起精神脊梁。丹桂飘香迎客到,心心相融共此时。亚运会带来的不仅是一场运动的盛事,更是一场人文的盛会,对身在杭州和祖国各地的孩子们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感谢余佳丽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期的话题(由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春田小学孙小竹老师推荐)


教师交流轮岗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距离开学近一个月时间,全国各地参加交流轮岗的老师们也已经在新的教学岗位发挥作用。来到一所新的学校,面对新的学生、同事以及陌生的校园,老师您如何进行自我调整,让自己快速适应教师轮岗后的工作变化?欢迎与我们分享。


每周一问


老师,您如何适应教师轮岗后的工作变化?


参与每周一问,请在文后直接留言,长篇分享、图片视频也可发送至rmjywx@126.com邮箱,注明期数即可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提灯引路,诗意为师:一位教师的心灵“追光”之旅 | 荐读
给生命的白纸上底色,请看吴蓉瑾校长的“情感教育”之路 |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最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要点,专家为你解读
读新刊 | 教育家精神内涵解读、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第18期杂志来了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