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矛盾、引出问题、摸清现状,作业变革的行动研究探索如何实现作业创新 | 干货
民小编说
作业是帮助学生们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老师获得学生知识理解情况反馈的手段之一。作业问题的矛盾焦点在哪里?哪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能够达成作业创新的目标?一起来看红旗小学作业变革的行动研究——
1
一项调查引出矛盾焦点
红旗小学坐落于一个名校如云的学区,是一所具有良好发展态势、有活力的学校。随着“双减”的深入以及对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调查后发现,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作业仍存在一些不满意。有的学生提出,有些作业非常熟悉,还要重复做。有的家长提出,作业都是知识性的,对孩子能力的提升没有什么帮助;老师留作业缺乏计划性,有时候几科都没有作业,有时候一科一张卷子……
问题很尖锐。那么教师怎么看?我们邀请各学科组教师代表进行座谈。一位老教师皱着眉头说:“我们一直不都是这样留作业的吗?”有的年轻教师苦笑:“一天忙得晕头转向,哪还有时间去找各科老师协调、商量作业呀?”个别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面面相觑:“我真不知道留什么作业更恰当。”
2
深入探究引出研究问题
学生、家长、教师三方的矛盾都集中在了作业上。该怎么办?按原来的做法就是提醒相关老师。但我们都清楚这根本改变不了现状。就在这时,UDS(大学—地方—学校)项目组引导我们追踪问题进行行动研究,促使我们开始了作业变革的行动研究之旅。
我们根据已有经验,对这些问题表象进行梳理、归类,得到如下讯息:只从教师角度看问题,缺乏对学生和家长需求的关注;作业目标不明确,缺乏整体思考和评价标准;作业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缺乏创新;作业内容以知识性、重复性为主;作业没有关注到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作业量大、缺乏本学科研究和各学科整合协调。
有了以上对现状的思考之后,我们并没有马上投身改革,而是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细致的调研。要使作业改革更扎实、更有效,我们首先需要准确地知道“我们现在在哪儿(起点)”,然后才能决定“我们要去哪儿(目标),我们怎么去那儿(方法与策略),我们怎么证明我们到目的地了(评价)”。在对学生作业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和简单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主问题“教师如何改进学生作业的现状”?下面有四个子问题:(1)学生作业的现状是什么样子?(2)这种现状是如何形成的?(3)教师可以做什么来改进现状?(4)如何评估教师干预的效果?
3
摸清现状,了解“我们现在在哪儿”
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作业的现状,课题组形成了由各学科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大学研究者组成的调研队伍。大学研究者可以为教师提供学术支持,如查阅文献、修改研究报告等。
课题组分学科设计了问卷,对学生有关作业的做法和看法进行全面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不是不喜欢做作业,而是不喜欢那些重复、无意义、盲目的作业,他们更倾向于进行综合性活动和开放式、有意义的学习。
4
集思广益,探索“我们怎么达成目标”
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有些问题十分关键,需要先解决,其他问题可以逐步落实。
1. 教师理解作业实践的实质。我们按学科采用学段就近原则,将教师组成小组深入讨论。在第一次作业改革课题研讨会上,我们带领教师思考:“我们该留什么作业?留什么作业学生喜欢、对学生有帮助?为什么留?怎么留?”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发现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与前面的上课、备课都有关联。他们开始透过现象去寻找引发事物结果背后的真原因:作业目标不明确、内容重复、方式单一、学生不喜欢,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理解不深入、方式单一以及缺少学情分析。整个教学的低效与无效是作业量大、盲目、低效的最主要原因。作业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学无效与低效的副产品。
2. 提升课堂实效,带动作业实效。认识到主要问题后,我们开始了以学科为单位的教学实效性研究。一是关注有效教学目标制定对作业目标的带动。教师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进行集体备课,优化教学,然后配合课内安排确定作业的安排,使作业能起到补延、巩固等作用。二是关注教材内容更好运用对作业实效的提升。课题组引导每个学科、每个年段的教师对每课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能力培养目标做到“胸中有丘壑”,进行学科阶段性重难点梳理。三是关注对课堂实效和作业实效标准的分析。开展“关注课堂实效”的研究课活动,探讨怎么向课堂40分钟要实效。在针对教学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活动之后我们发现,抓课堂的同时作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日记为例,研究后布置的作业加强了对目标的思考,增加了布置前的准备工作,作业要求也更加详细具体,同时重视反馈环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3. 贴合学生需求,无计划的无效作业减少了。但作业中的另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那就是学生不喜欢。于是教师开始采用小报、手工、绘画等作业方式,但这在迎合了学生兴趣的同时却抛开了实效性。怎么才能达到实效与方式创新的统一?我们退回到上一个研究议题,也就是各年级阶段目标的制定上,发现需要知识、情感和能力目标相统一。作业形式单一,是因为作业总围绕知识目标打转,而且总在运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如果把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在多种方式中挑选最适合本年级、本班级学生甚至每个学生的方式,可不可以呢?于是,我们尝试围绕三维目标进行作业改革头脑风暴,许多创新的作业方式脱颖而出。如数学作业让学生制订旅游计划,把调研、统计、计算等数学能力的培养整合在一起,兼顾作业的实效性与趣味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己也发现了对各层面学生关注不够的问题,这为之后分层目标、分层作业的探究拓展了思路。
4. 学科融合,真正为学生减负增效。我们开始尝试把上阶段的特色作业梳理、优化和系统化。各组教师都利用日常作业改革行动中记录的单元或课文教学的经验进行了本学科、本年级的梳理,并初步汇总制作成表格。这个时候,一个问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每个学科都留各自的创新作业,这些看似不多的作业合起来量却大得惊人。这需要对学科内容和时间进行整合。就在此时,一位教师提出了用制作年历(与本学期的数学教材相应)当寒假作业的想法。这不是以特色作业为突破口进行学科整合的尝试吗?这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教师们先是商讨本年级和本学科想留的寒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然后再打乱学科,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交流和探讨,并激发出灵感。有的年级组开展种植大蒜的研究,把科学学科的种子生长研究与语文学科的观察日记、英语学科的相关英语词汇的补充整合在一起,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又提升了各学科能力,更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之后,我们在此基础上又加大了学科之间交流的力度,给学科交流提供时间、素材等保障,并开始进行相关资料的积累,准备在更大范围推广。
5
未来之路,研究无止境
研究虽然取得成绩,但仍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解决:各学科在工作中没时间整合怎么办?学科间有些内容能整合,有些不能整合怎么办?整合之后实效性弱,流于形式怎么办?怎么证明达到研究目标了?作业特色成果最终用什么方式来固化?在作业改革上,还有许多路要走。我们相信,在一个个研究的螺旋中,所有参与其中的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会随之盘旋前进,体味研究带来的成长与快乐。
(作者刘莉系北京市万泉小学教师,杨朝晖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15-16期,原标题为《我们的行动研究之旅——红旗小学作业创新案例》文章作者|刘莉 杨朝晖责任编辑|宋佳欣微信编辑|陶玉祥、实习编辑 贾舒婷
推荐阅读
①有效推进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 |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②②居安思危、多措并举,守护学生安全常抓不懈 | 大家讲安全
③让校园回归“成长”本身,他始终怀抱一颗虔诚做教育的心 |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④模仿、融合与创新:一位语文教师与他的“根”的事业 | 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