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一体化”创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 关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人民教育 2024-04-05


民小编说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深入推进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本刊推出系列文章,既有省级和地市层面的积极有效探索,也有学校层面的鲜活实践,还有专家的理论阐释和方向性引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上海市如何“一体化”创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上海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着力构建形成大中小各学段纵向有机衔接、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相互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教育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创新机制,一体化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格局


一是强化“一盘棋”统筹协调机制。全面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依托上海市委高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项审议决策和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形成全市合力。市委分管领导、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全市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推进会,统筹协调各方力量赋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上海市教委设立德育处统筹大中小幼德育和劳动教育工作,加强一体化建设管理;设立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研究院,加强对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专业支撑。


二是形成“一揽子”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家指导组,形成“1+1”决策咨询机制。制定《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重点建设任务》《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推进大中小学各项工作。组建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强化大中小学教育集团校联动和“区—校”联动机制,推动各区基础教育学校与高校党建联建、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打造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观摩交流长效机制,推动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三是织密“一张网”协同育人机制。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生态圈。全面推行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倡导“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印发《上海市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提高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持续优化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家庭教育指导市、区、校三级联动机制,发布《上海市中小幼家长学校建设标准》,规范家长学校建设,建立“上海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分学段编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分主题推送家庭教育指导优质课程资源,推出“上海家长学校开学第一课”等系列品牌,不断拓展家庭教育指导时空。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市区两级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制度,打造校内外育人共同体,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工作格局。


二、创新实践,一体化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一是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整体推进。积极建设全国“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努力构建大中小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模式。遴选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重点试验区和重点试验高校,充分调动高校和试验区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破解大中小学一体化存在的瓶颈短板。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体系:面向中小学生,分别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导读、导学、主题活动等课程;面向本专科生,开好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面向研究生,开设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专论课程、专题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个论课程。面向大中小学,推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重大实践与视察上海和学校重要论述进课程教材,开展典型案例征集。


二是从学科德育到课程思政,循序渐进。基于各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意趣,整体设计推进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根据新课标、新教材,深入挖掘中小学各学科的德育功能,全面修订中小学学科德育教学指导意见。建设8个学科德育协同研究中心、31个德育实训基地,打造学科德育精品课、示范课,发挥市级基地的引领辐射功能,提升学科德育教师队伍水平。组织开展学科德育优质课程资源征集展示活动,形成近千个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学科德育特色课堂。推动“中国系列”课程向中小学延伸,持续打造100门中小学“中国系列”课程。先后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课程思政建设领航计划,遴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示范团队,举办上海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展示会。围绕教学展示、项目建设、学术交流、教师研修、大调研等,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从主题活动到日常思政,学段贯通。系统梳理大中小学主题教育活动,研究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主题教育目标,以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新颖活泼的形式,一体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大中小学“开学思政第一课”,引导广大学生感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依托高校各类优质资源“大手牵小手”,打造“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月”等中小学生活动品牌,开展“奋斗新征程,强国必有我”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级选树宣传工作,开展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特色品牌展示交流活动,以评促建。充分发挥优秀影片的育人作用,连续举办“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打造影视教育品牌。


四是从心理关爱到心理教育,融通发展。坚持育德育心有机融合,持续完善大中小学衔接融通、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预警咨询干预“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强化“1+3+16+X”工作网络,优化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功能定位,发挥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协会等机构的专业支持作用,增强16个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或辅导室的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大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深化医教协同。全覆盖开设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持续推进上海市“民心工程”和“润心工程”项目,连续多年组织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等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文体活动、咨询辅导、暖心帮扶等,打造“沪心大讲堂”品牌,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加强各年龄段学生生涯指导,发展心理潜能。持续深化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明确导师关键职责和重点工作,形成全员育心良好态势。将分年段心理健康促进指导作为家长学校必修课,赋能家长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提升识别应对子女心理问题和危机干预的意识与能力。持续优化预防干预机制,建强962525等市区心理热线。


五是从校外教育到实践育人,有机衔接。坚持“开门办教育”,不断完善校外教育体系,联合市委宣传部等十二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上海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意见》,深入挖掘“党的诞生地”“改革开放排头兵”等丰富育人资源,构建大中小学社会实践资源图谱。进一步完善多元共治的长效机制,打造“三公里社区校外教育活动圈”。推动大中小学及社会资源开放共享,有机衔接各类实践教育资源,推动各校形成实践育人资源清单,持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途径。深化馆校合作机制,注重思政课及其他课程与校外资源的衔接,深入开展规范化、序列化、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打破课堂围墙,把讲台搬进社会,打造“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等品牌,推出“实景课堂”;挖掘各类实践基地育人资源,构建红色资源版图,推出“行走课堂”。组织各学段学生开展社会考察、公益劳动、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保障,一体化打造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一是以队伍建设提升实力。高度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同主题、同平台一体化打造“讲台上的新思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充分挖掘高校资源,实施思政课教师在职学历提升计划。每年举办上海市思政课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参加全国、长三角比赛筑基。举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和中小学时事课堂教学展示评优活动。开展班主任分级培养培训,打造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班主任工作研究德育实训基地和骨干班主任研修班等。与江浙皖三地联合,常态化开展“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每两年开展上海市中小学(中职校)“十佳”和“百优”班主任评选宣传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职级晋升通道,建设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发展。建立三级导师培训体系,组织“种子教师”培训。


二是以数字化信息化激发活力。建设“青梨派”大学生思政课在线学习和实践成果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在网上发布思政课实践学习成果短视频,并探索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认定的依据。打造“智慧课堂”,支持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推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建强大中小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依托易班网创新管理方式和日常思政教育模式,全方位服务学生。探索开发“大数据赋能学生教育管理系统”指挥平台,建立学生行为分析模型。开发人机协同模式下的AI“虚拟辅导员”项目。持续优化博雅网学生校外活动平台,建设上海市初、高中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创新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三是以评价改革增强动力。不断增强评价的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建立并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评价体系,将“大思政课”建设、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劳动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德育队伍建设等列为督政、督学和相关评价的重要内容,不断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力。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育人目标,推进评价的优化与调整,不断强化过程评价,关注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纵向比较和改善提高,持续探索增值评价。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整体的教育要素的评价,不断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完善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制度保障,发挥评价的“指挥棒”功能。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23期文章作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责任编辑|钱丽欣 实习编辑 冉楠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不断聚焦改革创新,健全“大思政课”工作机制 | 卷首
读新刊 | 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教育家型校长成长、依法推进校外培训治理……第23期杂志来了
乔锦忠:以高质量基础教育为人口高质量发展蓄能 | 教育强国建设大家谈
重视家庭游戏的教育意义,在认真“陪玩”中塑造孩子的品德 | 家长慧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