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设融合式、进阶式科学课程,开展多样化、常态化科学实践……各地科学教育实招频出|科学向未来

人民教育
2024-08-31


民小编说

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既是时代所需,也是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有的地区紧抓课堂阵地、实践平台与师资建设,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有的学校将科学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家校合作、课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有的学校打造“课程融合引领,资源多方共享,活动全程贯穿”的科学教育特色……一起来看——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

强化教学系统支撑

协同开展多样化科学实践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优化顶层设计,抓紧抓实课堂阵地、实践平台、师资建设三方面工作,切实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水平。


石狮市长福实验小学举办科信节活动


紧盯课堂阵地。设计整体课程体系,将办学理念目标融入科学教育,强化教学系统支撑,建设教育质量提升大数据中心、教学方案规划系统、个性化提升系统,助力学校实现课堂分层教学,全场景教学数据的动态采集和精准分析,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化决策和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课堂培养模式,组合全市科学教育师资力量,启动“强基计划”“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培养项目,有效探索科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石狮市第七实验小学校园科创节


构建协同平台。将科学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全市各学校开设包括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创客活动等内容的60余种科技类课后服务项目,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课后服务选择。提倡科技类研学活动,常态化联合市科技部门开展科学教育讲座,鼓励各学校组织开展家庭科普实践活动、倡导亲子科普阅读,各学校积极开展以科学体验、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推进强师赋能。启动鸿雁强师赋能计划,将科学教育人才纳入培养计划,深化与中国教科院合作,创建合作研修基地,开展常态化专项师资培养。加快人才引进,出台教育人才引育优惠政策。强化教育科研,构建以市级科学教育专职教研员、特约教研员、各校教研组教师、备课组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教研共同体,实现研训全方位覆盖。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实验小学:

重实验、优评价、拓实践

展开科学教育新篇章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实验小学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引导学生自主自发地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增强科技自信自立、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引导孩子们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学校将科学精神渗透在文化环境中,将科学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家校合作、课后服务,强师资、重实验、优评价、拓实践,全方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学生乐思好问、勇于探索。


精彩纷呈的家庭拓展实验。依托小学科学各年级教材中的科学实践活动内容,落实课时要求的同时,在课外借助家长力量,实施“亲子科学实验小课堂”计划,科学组教师根据学段特点设计多种类型的生活小实验,并系统开发了适合小学生的一整套家庭实验,家长陪伴孩子在家中利用常见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满足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需求。


孩子们制作的天气日历


客观写实的综合评价方法。单纯的纸笔测试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科学组十年前就开始摸索推行以构建素养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改革,综合评价做法引起了省教研室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与评价。


轻负高效的课堂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抓手。“心中有规范,行动有准则。”科学组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室管理规范,充分利用好实验室资源。每位教师精心准备每节课的实验器材,提前做好“下水实验”,扎实开展日常教学。课堂上孩子们乐于动手,勤于探究,自主探寻和发现科学奥秘,实现了“趣”“简”“实”的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内引外联的科学交流学习。为保证各项教学教研工作高效进行,教研组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科教研机制,以师徒结对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校本研修制度、课题研究制度为抓手,逐渐形成了互助互进、互学互研的科学教研体系。近几年,教研组承办衢州市、江山市级以上教研活动多次,组内教师在国家、地市级教研活动中进行课堂展示、经验分享共十余次。



丰富多彩的科学社团活动。聚焦课程建设,落实素养发展,强拓展促创新,助科创促实践。教研组积极推动科学第二课堂的发展,拓宽学生科学探索的领域。教研组成员积极研发并开设了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团活动,如航模活动、甜蜜工坊、机器人、创客制作、电子百拼等,为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



天津市东丽湖未来学校:

以融合课程为驱动

多维度推动科学教育


天津市东丽湖未来学校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工作,致力于打造“课程融合引领,资源多方共享,活动全程贯穿”的科学教育特色,在传授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树立科学志向。


建机制、强师资,形成全校整体合力


一是成立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科学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大力引进优秀科学教育人才,成立科学教研组,整合科学、物化生、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资源,统筹49名教师为科技辅导员,充实学校科学教育工作师资力量,形成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抓课程、巧衔接,实现多学科融合引领


学校全学段开足开齐融合式、进阶式科学类课程,并将“航天强国梦”等主题教育、竞赛、活动等贯穿其中。小学低段以培养科学兴趣为主,通过科学小实验、小制作的方式,整合了科学、劳动、信息技术多门学科的融合课程,不断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小学高段着重培养基础科学能力,以选课方式开设了“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设计师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思考”三个系列融合课程,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将科学与技术知识融合到项目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中学阶段将信息科技、劳动、通用技术融合为STEAM课程,以3D建模、电子焊接等方式,侧重对科技知识的实践应用,深入了解科技相关的行业发展情况。



引资源、拓阵地,促进校内外资源共享


一是不断加大科学教育经费投入和支持,建成了包含科学实验设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3D打印机器、激光切割机和木工教学设备的创客实验室、综合技术教室、信息与劳动教室等科学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教育场所。二是积极与市区科协、各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邀请天津师范大学、农科院专家教师到校开展专题讲座,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了解前沿科技知识与成果。同时组织学生到中国民航大学、国家海洋博物馆、科技馆等地进行科技主题研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科技力量,拓展更广阔的学习视野。此外,通过校内外科技资源联动开设丰富的科技类俱乐部等拓展项目,例如以创意设计俱乐部、趣谈天文社、零壹航模社、创意编程校队等为载体,开展校园文创设计、机器人总动员等科技感十足的拓展活动。



办活动、浓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学校着力开展“科技活动月”“科技活动周”“科技节”“争当小小科学家”等科学教育主题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开设船模制作等主题课程、水火箭制作等活动,同时结合各个学段学生学情,集中举办一天的科学体验展示活动,包含参观科技作品展览、参与跳舞机器人秀等科技体验项目,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向往,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和学术氛围。



搭平台、促发展,提高科学教育工作深度广度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活动及比赛,如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同时,学校注重科学教师培养,组建科学教育导师团,构建科学教育教师成长体系,实施教师科学教育能力提升行动,鼓励科学教师探究创新课题,提高在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自中国网、江山教育、福建教育微言、天津东丽教育

微信编辑|贾舒婷


推荐阅读

1582亿元,将用在义务教育这些方面→
学习进入“疲惫期”?抓住这十个“5分钟”,助孩子保持能量满满 | 干货
丁之境:以学生阅读“小切口”写好素质教育“大文章”|封面主题
半期考试成绩揭晓,班主任这样说,家长不焦虑|支招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