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政涛:教育强国建设,中小学书记校长何为 | 封面主题

李政涛 人民教育
2024-08-31


民小编说

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其重要保障。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要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而实现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提升中小学书记校长的能力是关键。本刊第13-14期封面主题聚焦“提高中小学书记校长办学治校能力”,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肩负教育强国建设重要使命的新时代中小学书记校长究竟需要提升哪些重要能力,需要增强哪些深化改革的胜任力。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中小学书记校长扮演着哪些关键角色?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能力?一起来看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的阐述——


在锚定教育强国,通向教育强国的征途中,中小学书记校长何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中小学书记校长是“关键人物”。


首先,书记校长是教师发展的关键引领者。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培养,关键在书记校长。以“强教必先强师”为依据,书记校长不仅是教师的一部分,更是教师群体和推动教师发展的关键人物:书记校长强,则教师强。


其次,书记校长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落实者。高质量教育体系离不开一所所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性构成。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带头人和指挥员,书记校长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状态是首要的决定因素。


再次,书记校长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实施者。要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突出一条主线”:“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坚持五育并举,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并且“守住两条红线”:守住安全管理的红线、守住规范办学的红线,最终都要落实到书记校长身上。书记校长“有何作为,应当何为,如何作为”至关重要。


明确了关键角色之后,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在于:什么样的书记校长才能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真正的关键人物?


如果以能力为核心,教育强国背景下的书记校长需要具备“教育强国胜任力”,其中至少包括七大关键能力。


第一,规范管理力。教育强国需要“强规范”。今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启动,开启了通向教育治理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的“规范新通道”,它不仅是向规范提要求,更是向日常规范要质量。同时也意味着,作为宏伟目标的教育强国,需要有规范和规范管理的筑基,特别需要强调规范、强化规范,发挥并且提升“规范管理”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独特、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为此,书记校长如何对照国家规范要求,严守规范办学的底线和红线,基于普遍存在的“三违问题”即违法、违规和违背教育规律,以及“三失问题”即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和师德师风失范等,反思和改变学校内部的“老规范”是否存在规范不明、规范不全、规范不实、规范不细等问题,进而基于教育强国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目标,构建新的规范和相应的规范机制。换言之,书记校长需要有基于管理规范的反思力、重建力和贯穿其中的针对失范问题的解决力等,这是一种面向教育强国的基础性胜任力。


第二,精神感召力。教育强国需要“强精神”,即“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属于每一位教育者。虽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但人人都可以用教育家精神要求自己、滋养自己、鞭策自己和推动自己的专业成长。校长不仅要将教育家精神中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等核心要素融入自我的可持续发展中,变为自身的精神底色和底蕴,更要用自身的教育家精神感召和激发更多教师走近教育家精神,进而走入教育家精神和融入教育家精神。这种感召力的强度大小,取决于校长自己的教育家精神的强度。


第三,办学思考力。教育强国需要“强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校长的办学思考力首先表现为把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转化为生动的办学实践的能力。校长的思考力也来自思想的活力,有思想的活力,才会有办学的活力。校长的创造力还在于新理念持续创生的能力:能否基于变动不居的教育实践和治理实践,源源不断地涌现新理念?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为出发点,校长能否创生“育人理念”:育出什么样的人?“教育理念”: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学校理念”:什么是适应“育好人”与做“好教育”的理想学校?以如上理念为基础,他们还要有相应的“课程理念”“教学理念”“教研理念”“评价理念”和“技术理念”等。


第四,变革领导力。教育强国需要“强变革”。变革领导力是引领学校整体转型与变革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在“成事”的意义上,校长要有课程变革领导力、教学变革领导力、教研变革领导力、评价改革领导力和数智技术变革领导力等。在“成人”的意义上,校长要有价值变革领导力、思维变革领导力等。所谓的“成人”,不仅是成就教师、学生等意义上的“他人”,也包括“自我”。这是经常被遗忘的“自我变革力”:校长有没有自我变革的底气、勇气和锐气?这意味着要处理好“他向变革”与“我向变革”的关系:促进并引领他人变革,需要先从自我变革开始。


第五,协同育人力。教育强国需要“强协同”。这是一个协同育人的大时代,首先是“校家社协同育人”,之所以把“学校”放在首位,是为了凸显学校在协同育人共同体中的导向或主导地位:导育人理念、导育人目标、导育人方式、导育人机制等。其次是“双师协同育人”,即“人师”与“机师”的协同育人,后者是“智能教育机器人”,它们已经进入课堂,与“人师”共上一堂课,与“人师”共同承担教师的责任、发挥教师的功能。与此相应,一种新的可能正在出现:“双校协同治理”,智能管理机器人参与到学校办学与治理的过程中,开始承担校长的职责,发挥校长的作用,形成“人校”与“机校”协同办学、协同管理,进而协同治理的新格局。如果说,在“双师协同育人”体系里,教师需要有与“机师”协同教学、协同教研、协同评价的能力,在“双校协同治理”的新体系内,校长则要有与“机校”协同进行学校管理和治理的能力,包括协同决策、协同组织、协同实施和协同评价等。


第六,辐射引领力。教育强国需要“强引领”。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的“名校长工作室”,其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带动作用,扩展校长办学思想与经验的辐射空间,提升校长的思想引领力和实践引领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书记校长要有凝聚团队、培育团队、带领团队在“共情共鸣,共生共赢”中共同发展的能力,不仅自己强,还要让大家、让团队和自己一起强。这里的团队,既有来自本校教师和领导的“小团队”,还有来自其他区域、其他学校的书记校长组成的“大团队”,在大、小团队的培育、建设与发展中,通过书记校长自身的学识、能力、情感、道德的影响,从“以身立学”“以身立校”走向“以身带校”“以身引校”,带领和引领更多学校共生共长,在更大范围内真正实现“立己达人”“成己成人”。


第七,贯通学习力。教育强国需要“强学习”。通过创建学习型社会走向学习型大国,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作为学校这一“学习中心”的负责人,“学习”是书记校长的“第一责任”,更是“第一示范”和“第一引领”:只有教师热爱学习,学生才能热爱学习;只有书记校长热爱学习,教师和学生才能热爱学习,才能更好地学习。面对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书记校长需要具备贯通能力:将政策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贯通起来,将回归历史传统的学习、直面现实问题解决的学习与朝向未来发展的学习贯通起来,将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阅读、思考、实践和表达贯通起来,形成一个前后相继的长程转化式链条:把读出来、想出来、悟出来的做出来,再把做出来的说出来、写出来。


只有具备了上述七大关键能力的书记校长,才能拥有“教育强国胜任力”,才能在建设教育强国这一“目标新赛道”上走出“能力新赛道”,发挥出只有书记校长群体才能发挥的作用,才能“有所为”,并且“能作为”。

(作者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13-14期文章作者|李政涛封图来源|《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王海滨 摄责任编辑|施久铭微信编辑|贾舒婷

推荐阅读

假期里如何培养更融洽的亲子关系?| 每周一问
河南郑州金水区:抓实教学+注重普及+完善赛系+强化保障,擦亮校园足球品牌|关注
野外游玩别拿生命冒险!这份安全提示请查收→|暑期讲安全
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攻坚战|关注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民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