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夏商周时代的蚌埠…

蚌小布 蚌埠发布 2023-09-17





在中国的版图上,一线淮河二分南北,京沪铁路纵贯上下,其交汇之处便是被誉为“淮上明珠”的城市——蚌埠。


蚌埠建市于1947年,经过日新月异的发展,已成为江淮大地上生机勃勃的城市。同时,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也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蚌埠地区拥有璀璨的古代文明,留下了众多让后世传颂的故事。



西尤的旧石器划破了淮河流域的蒙昧,双墩刻划符号氤氲着中华文字的曙光。沱河侧畔,史前城址历经千载风霜;涂山脚下,禹合诸侯共襄万国盛会。古墓恢弘,补钟离佚史;霸王末路,奏垓下悲歌。曹魏同孙吴对峙,南梁与北魏交兵。涡口的水流回荡着宋金冲突的战鼓,淮河的波浪激荡起元末义军的怒号。清朝末年,怀远、灵璧、凤阳三县交界置三县司,蚌埠城市的雏形呼之欲出。


民国伊始,津浦铁路横亘淮河穿过蚌埠,列车呼啸代替了犬吠鸡鸣。淮海蹀血,剑指江南,“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呐喊仍旧在孙家圩子的天空中回响。


开埠百余年,这座城市走过了很多辉煌……


今年4月中旬以来,因热播剧《长月烬明》,蚌埠成为八方游客的打卡地,然而,蚌埠除了有出圈的美景美食和温暖蓬勃的城市精气神外,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为了让广大网友进一步了解蚌埠,探索蚌埠,蚌埠发布客户端特别策划推出“溯源蚌埠”系列,让我们一同溯源,去探寻来自蚌埠这片热土的前世今生。


该策划已推出五期,分别为:


第一期:晨光破晓  详情可戳→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蚌埠3万年前…


第二期:文明肇始——双墩文化  详情可戳→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蚌埠七千年前…


第三期:融通河淮——大汶口文化遗址  详情可戳→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蚌埠六千年前…


第四期:禹会涂山——禹会村遗址  详情可戳→挖呀挖呀挖!今天,“挖”到了蚌埠四千年前…


第五期:史前遗珍——蚌埠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详情可戳→挖呀挖呀挖,这下“挖”到了蚌埠史前遗珍…


今天,推出第六期:夏商周时代的蚌埠地区




夏商周时代的蚌埠地区




夏商周时期,蚌埠地区东属钟离国,西归涂山国,都是淮夷控制的地区。《通志•氏族略》:“淮夷,小国,其地今淮甸,在江淮地区。”淮夷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建都中原的统治阶级时有往来,时而交流、时而对立,至西周末年才彻底归服周王朝。两种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融合,开启了华夏炎黄同尊、龙凤呈祥的时代。




古国寻踪
钟离国




钟离是春秋时期淮河中游地区的一个方国,都城遗址位于今凤阳县临淮关东。关于钟离国的历史,古籍记载仅有寥寥数笔,如《左传》记载,周简王十年(公元前576年)十一月,鲁成公会吴于钟离。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冬,“楚箴尹宜咎城钟离以备吴”等。



近年的考古发掘表明,钟离国起源于东夷地区,文化受到徐国影响。之后经蚌埠、凤阳地区,数度南迁。《史记•秦本纪》记 载:钟离氏出于嬴姓,有“终利”、“终黎”及“终犁”等异称。钟离墓出土青铜器铭文为“童麗”,汉代钟离城出土封泥为“钟离”。


有关钟离国这段尘封了两千余年的历史,终于在考古工作者的辛勤研究下再现于世人面前。








双墩奇冢
春秋钟离君柏墓



钟离君柏墓概况


1985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位于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的两座相邻大土堆被确认为墓葬,分别被定名为双墩1、2号墓。2005年6月,因1号墓被盗未遂,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6年至2008年由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与蚌埠市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保护。

双墩1号春秋墓卫星图


双墩1号春秋墓封土堆

双墩1号春秋墓封土东北部防空洞建筑与盗洞

双墩1号春秋墓考古钻探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该墓是一座罕见的圆形带封土堆的大型土坑竖穴墓,墓口直径20.2米,底部直径14米,墓坑深7.5米,距墓口下2米处有宽1.8米的生土二层台,墓道位于墓坑的正东,长6.6米,宽3.2米。整个墓葬由上而下构筑了多种寓意深奥且从未见过的遗迹现象,依次为“五色土”、“白土垫层”、“放射线”、“土丘与土偶”、“十字形墓底埋葬布局”等。同时,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经研究表明,该墓的墓主为钟离国的国君“柏”。

    

钟离君柏墓的发掘,开创了墓葬考古史上的新类型,为研究钟离国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并入选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双墩1号春秋墓封土剖面

 


双墩1号春秋墓圆形墓坑



  

双墩1号春秋墓发掘现场



遗迹现象



五色土

钟离君柏墓的封土和墓坑填土均使用了青(灰)、黄、红、白、黑的五种颜色混合土,即五色土。据《周礼·考工记》记载,“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五色代表大地的五方,寓意王权思想,即东、西、南、北、中莫非王土之意,同时还与月令思想相关。五方、五色配四时,东方青色主春,南方赤色主夏,西方白色主秋,北方黑色主冬,中间黄色配于季夏之末。


墓坑填土剖面


五色土



白土垫层

钟离君柏墓封土堆底部、墓口外铺垫一层厚厚的白土垫层,直径约 60 米,厚0.2-0.3 米,成分经检测为石英砂风化泥。这种白土不仅混合到五色土中,同时在墓壁上也涂抹一层。其与圆形墓坑呈现的效果宛如一块洁白无瑕的玉璧,气势壮观。《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苍壁礼天。”玉璧的圆形取象天圆,是天穹的象征,也是礼天的瑞器,故这一白土垫层很可能是天的象征。


白土垫层复原图


白土垫层位置


白土垫层表层




放射线遗迹

在白土垫层下方,沿墓坑有一周宽约2米的深色填土带,围绕着中间由深浅不同的五色填土构成的放射线遗迹。这种放射线遗迹呈扇面状向四周辐射,共有20条,除东南角4条线似被扰乱外,其他方位辐射线都很清晰,并有一定的角度规律。据学者推测,这一设计可能是象征着古代天空20星座区域的划分。


放射线遗迹示意图    


放射线遗迹




土丘与土偶

在放射线遗迹填土层下,沿墓坑边一周用五色土构筑有18个大小不同馒头形状的土丘,底径1.5-3米不等。在这些土丘之中放置有大量的土偶。在土丘之外,亦有大量土偶,呈现或组群或分散的状态。而在土丘与土偶层下,生土二层台一周内缘,亦有一道以大量土偶垒砌而成的土偶墙,高0.34-0.4米。从墓葬底部看去,土偶墙就如同一座壮阔的城池一般,捍卫着墓主人的身后安宁。

   

“偶人”在文献中是与真人近似的偶像,钟离君柏墓中的这些土偶没有人的特点,形状为尖顶园体或方体,体表有明显的绳索痕。专家推测其可能与淮河流域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有关,故命名为“土偶”。其用途可能是原始的建筑构件。钟离墓中出土的大量土偶,大小形状质量均不相同。土偶及其构筑的土偶墙,是考古界首次发现的文物和遗迹现象。

土丘与土偶


土丘遗迹


土偶遗迹


土偶墙遗迹



亚字形墓底

亚字繁体做“亞”,亚字形布局即十字形布局。在钟离君柏墓中,主棺椁居十字形之中,其四周共有12个随葬坑,东、西、北侧均有三具殉人木棺,南侧有一殉人木棺和南椁室中的器物箱与动物箱两个。

钟离君柏墓墓室布局


10具殉人木棺和两个随葬箱围绕墓主正方向四周呈“三三三三”制分布。“亚”字形布局在商王陵和宗庙、后世的明堂等特殊建筑上都有体现。古人相信“天圆地方”,大地有东、南、西、北的“四正”,加中央就是所谓的“五位”,亚字形布局象征大地,主棺在中以象征居中的统治,五位结构同五色土一样可以延伸出四时、月令等时间逻辑。殉人数量10这个数字又与天干相对,加上两个器物箱的12则与地支暗合,这是朴素的“顺天应时”施政观的另一种表达。


主棺椁遗存

主棺椁东侧殉人



出土文物

钟离君柏墓出土文物十分丰富,随葬品除少量出自主棺和殉人棺内,多出自南部器物箱,其种类有青铜器、陶器、玉石器、漆器等共400余件/套,还有少量蚌、海贝、金箔饰件等约500余件,另有土偶2200余件。

器物椁室内遗存

器物椁室部分青铜器破碎图


腐烂的漆木器及金箔饰件


1、青铜器

包括青铜容器、青铜乐器、青铜车马器、青铜兵器等。其中,青铜容器主要有鼎、簠、盉、罍、豆、甗、匜、盘等器型。在发掘清理时,青铜鼎内分别装满猪排、蹄或牛排或鱼等骨头,双联铜盒内残留物经检测为类似伤药的成分物质。青铜乐器主要有编钟等;青铜车马器则包括车軎、马衔、车衡饰等;青铜兵器则为剑、戟、戈、矛、镞等。


其中,9件铜编钟正面钲部、2件大的铜簠内底两面、2件铜戟的戈胡部均有铭其主人为“童丽君柏”字样,1件小的铜簠内底部有细线浅刻铭“柏之簠”,证明墓主身份为钟离国的国君“柏”


蟠虺纹铜鼎及鼎内骨骼


蟠虺纹铜盖鼎及鼎内骨骼


蟠虺纹双联铜盒 蚌埠市博物馆藏


钟离墓部分青铜器铭文拓片及释读


钟离公柏用戟 蚌埠市博物馆藏


钟离公获徐人戈 蚌埠市博物馆藏


钟离君柏编钟 蚌埠市博物馆藏



钟离君柏簠及内部铭文拓片


镂空龙耳铜罍 蚌埠市博物馆藏


蟠虺纹铜甗 蚌埠市博物馆藏


龙首提梁铜盉 蚌埠市博物馆藏


  

铜軎辖 蚌埠市博物馆藏


铜箭镞 蚌埠市博物馆藏


2、陶器


主要包括彩绘陶、黑皮陶、灰陶、印纹陶等,器形主要有陶罐、陶鬲、盆等。其中出土的陶鬲,又被称作“淮式”鬲,在西周至春秋时主要流行江淮地区,是淮水流域特殊器形,因此得名。其特征主要为侈口束颈,折尖锥足,弧裆较高。


陶鬲 蚌埠市博物馆藏


云纹彩绘陶罐 蚌埠市博物馆藏


3、玉石器


钟离君柏墓出土玉器共13件(套),其中12件玉器出自主墓室,为墓主人随身佩戴的装饰品,有管状玦、觹、环、珠、方形佩等;另一件韘(shè)则出自南椁室器物箱中。而出土石器则主要有石磬及砺石,其中石磬一套十二件,做工讲究,均为少见的龙首动物造型,形制精美。


韘(shè),是一种护手工具,佩戴于勾弦的手指之上,用以扣住弓弦射箭的实用器。其起源于商代,相沿至春秋战国已趋式微,汉代时已退出历史舞台。


羊首玉韘 蚌埠市博物馆藏


兽面纹玉饰 蚌埠市博物馆藏


龙纹管状玉玦 蚌埠市博物馆藏


石磬与青铜编钟一样皆为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的专用乐器,还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社会礼与乐相配套,编钟与编磬数量越多,其所有者的相应社会地位也越高。编钟和编磬制度与鼎簋制度所组成的重要礼器制度,也成为衡量爵位大小、等级高下的标志。


兽首石编磬 蚌埠市博物馆藏


除此之外,在钟离君柏墓中还有少量金箔饰件以及漆木器,其中漆木器由于地质条件不好已全部腐烂不存,仅存少量漆皮。


这些出土文物既受楚文化的影响,又有中原文化的元素,既有淮夷文化的基因,又有吴越、群舒文化的影子。但是这都不能掩盖钟离国自身的创造与特点,无论是具有别处的文化特征,还是在他处未见。纹饰精美、造型独特的器物,无疑都是钟离国物质、文化成就的杰出代表。


金箔饰件 蚌埠市博物馆藏


虎形金箔饰件 蚌埠市博物馆藏


可以说,蚌埠双墩1号墓,即钟离君柏墓的发掘研究揭开了春秋古国钟离的神秘面纱,其圆形土坑结构形制创中国墓葬新类型。在墓葬中发现的多种奇特而复杂的遗迹现象为研究中国墓葬形制结构和埋葬制度、埋葬习俗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同时,其与大东关、卞庄1号墓、乔涧子2号墓以及舒城九里墩春秋墓,一起构筑了钟离古国的历史脉络,为研究钟离国的历史、王室世系,淮夷文化和淮河地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


以上图文版权所有,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更多信息请下载“蚌埠发布”客户端


往期精彩回顾



最新人事任命36℃!蚌埠高温来袭!
这位世界级大咖到蚌开直播人民日报关注!发生在蚌埠南站的暖心一幕被无数人点赞!全了!龙子湖、蚌山、禹会……蚌埠各区2023年小学招生地段划分一览表发布蚌埠招聘高层次优秀教师!涉及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


来源:蚌埠日报社

文图资料提供: 蚌埠市博物馆

策划: 朱素贤  资料整理: 贾铁成  

编辑:成凯 校检:侯靖  审核:朱素贤 

监制:王静 总监制:孟儒存



今日推荐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