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迎接CBD CoP15 | 周晋峰:大学应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教育基地

绿会 中国绿发会
2024-08-11
关注中国绿发会,订阅绿色未来


NEWS


2020年下半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15届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2020年在中国召开。这一年,恰恰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目标(也成为爱知目标,2010-2020)的收官之年。正如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25周年”庆典致辞中所说的:


“CBD CoP15将总结过去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新的十年战略计划,确定203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目前,CoP15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积极开展。我们将积极履行东道国的义务,推动大会通过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为2021-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与路线图,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分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会同有关各方举办一届圆满成功、成果丰硕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


当人们谈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国内建立的各种保护区。然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利益相关方和公众参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中国的高等院校,恰恰是长期被忽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教育的重点场所,其人群(青年学生)又恰恰是“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未来中坚力量。对此,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对于中国的高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意义,结合北京大学的例子,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将其思想整理如下。


5月18日,北京大学“我的校园我做主”校友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临湖轩召开。来自各行各业的约20名校友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中国绿发会代表应邀参会,并为北大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绿会代表提议:鉴于北京大学历史上在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佳绩,率先建立中国的校园类型的保护地,并突出自身特色,做成有典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教育的保护地。摄/中国绿发会


北大校长曾有一番关于环境教育的话,让我们深感触动。他曾经明确指出:校园是有生命的,好的校园可以塑造人、教育人,给人以感悟和启迪。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校园,你可以感受历史,感受到先贤精神的浸润;置身一个时尚现代的校园,你可以感受青春、对话未来。温暖舒适的环境会使你心情愉悦,想倾述、想倾听;安静淡雅的环境会使你平和淡定,去梦想、去静思。冰冷单调的环境会让人孤独和恐惧;拥挤肮脏的环境会让人烦躁和无助。可以说,校园本身,就是教育。




中国的高校校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目标规定,到2020年,占全球陆地面积至少17%的自然区域应该得到有效和公平的管理与保护。从2015年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国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的“成绩单”来看,唯一没有实现的就是其7B项目:“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到2010 年显著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青年一代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希望;而中国高校的校园,本身就是最贴近下一代青年的最佳场所,应该赋予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教育的重要价值。



蔡元培像,掩映在北大校园内的一片苍翠中。摄/绿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一共有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695.8万。中国大地上约有2600所普通高等学校,各地高校如果能够把校园作为学生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教育基地来予以重视和实践,那么不仅中国在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华召开)会有良好的成绩单,而且最重要的是,校园带给学生们的熏陶将是终身受益的,对年轻人来说,是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养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场所。



北大骨子里追求自由,融入到了它的“无为”式的校园绿化管理中。它并不求一切都要千篇一绿、整整齐齐;相反,它故意让校园里一些地方“荒野化”,不去人为地加以修整。摄/中国绿发会


因此周晋峰指出,大学校园其实是长期被忽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教育的重要场所,应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充分发挥其价值。北大在这方面做了一个良好的典范。中国高校保护地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教育的价值,应该引领并且推广到全世界。



初夏时节,博雅塔下郁郁葱葱的北大校园。北大校园的美丽,有春季满校园各种鲜花盛开的灿烂,有夏季电教楼常青藤的清脆蔓延,有秋后金黄银杏叶飘飞铺满路面,也有冬季冰冻的湖面上传来的人们滑冰的朗朗笑声,可谓一年四季、各有千秋。摄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未名湖是个海洋;未名湖也是片荒野。中国高校中自然条件更好的不在少数,但是坐拥丰富的物种宝库、却不重要其教育价值的大学很多,比如开山平岭把原有丰富植被换成千篇一绿的工业化的人工草坪者、不惜重金引入外来名贵树木贪大求靓者并不罕见。燕园的自然条件并不算特别好,一塔湖图而已,但是它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现有条件,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这方园地中的人们。至少在20年前,北京大学就已经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教育结合起来,不仅形成了一种颇有特色的“荒野”(Wilderness)校园风格,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而且将生物多样性教育寓教于乐,让这“一塔湖图”中的人们润物细无声的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并置身其中的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未名湖是片荒野。荒野中,物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它生机勃勃,自由奔放,百花齐放,野草丛生;它在看似“无为”中,以最大的包容、博大的胸怀,给了各种各样的生命一片天地。你看那,雁击长空,鱼翔浅底;芸芸众生,无论动植,不管巨渺,往往都能在这片燕园中能找到一方繁衍休憩之地。真可谓: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一种令人尊敬的北大精神。摄/绿会


可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将校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教育融为一体的杰出典范。那么面对2020联合国生物多样性爱知目标收官之年、面对世界、城市和居住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北大在相关方面取得的成就具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希望能够向全国高校、学校、城市及像世界推荐北大经验。



喂野猫的北大学生,树上的鸟儿,地上梦想着美味飞到嘴边的猫儿……笔者目睹了一幕非常有趣的画面。猫行似懒,猫坐如睡,然后猛然间一跃而起,瞬刻爬上树。说来迟那时快,早已积累了丰富逃命经验的鸟儿在离野猫50cm之处迅速飞逃。最终几只鸟儿在与猫儿的几番周旋博弈中,仍然吃到了地上猫大王们享用剩下的猫粮。摄/Linda


作为中国领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构,中国绿发会一直在研究和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本土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迎接CBD CoP15到来之际,我们建议:充分发挥中国广大高校校园的优势,把它们做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教育的“保护地”。如:丰富其动植物物种种类;尤其是让当地土著物种能够在大学校园里安家、并且得到保护;丰富校园的植物多样性,以吸引更多种类的昆虫;少一些人工化的草坪,多让野草生长,以减少水资源消耗和除草剂的使用;充分发挥大学校园的教育功能;鼓励学校师生作为公众参与的主力军,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教育中来。




未名湖边竖起了“禁止放生”的牌子,提示着人们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危险。摄/绿会



不少大学校园的绿地是主流是这样工业化的人工草坪 摄/绿会




文/Linda、Taylor  审/花花  编/Angel


【公益募捐】推动保护地友好发展

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绿发会

掌握生物多样性、环境公益诉讼、绿色发展等领域全面资讯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485952官网:http://www.cbcgdf.org/邮箱:v1@cbcgdf.org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公益项目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绿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