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正确打开方式之一:保护大象就是保护人类栖息地 | 周道生态文明(第198讲)
周道生态文明
198
我们是人类栖息地守望者,我们保护鸟是因为那些鸟是人类栖息地的指针,物种是最重要的。这些动物是人类栖息地的一部分,是绿水青山,你想看它的表演,这不行的。
首先要重建绿水青山,我已经提过建议,要把云南的相当一部分的保护区,不只是大象的保护区进行恢复,同时构建保护区之间的生态廊道,辅之现代的技术的监测和支持,一些困难和挑战都是可以克服的,这是绿水青山重构的一部分。我曾经看一些传统的照片,云南大象在街道村镇里穿行,大象和人和谐共生,不是没有过,当然现在的情况跟当时也不完全一样。
不管是建设国家公园也好,还是亚洲象的野放也好,现在所面对的栖息环境里的人地矛盾,是很客观的一个事情。如果说大象的栖息地都变成人类的生产用地,肯定是对亚洲象既有的生态生存环境或者生存条件的一个破坏。
云南有很多的自然保护区,我们只需要去通过生态廊道,通过野化,扩大它们的生存空间,实现绿水青山的恢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要停止错误的文化传播,训练野象,让野象为人类表演。我们要传递的新的文化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该通过野放大象一家,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青年人知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正确的。
人和动物之间确实需要有更多的认知,包括我们所说的科普。为了增加人和动物的认知,除了进行科学研究以外,作为普通大众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图书、照片、直播、视频VR等现有技术和手段来开展自然科普教育,孩子们可以走到自然当中,去观察动物,完全不用依赖动物表演这种方式,而很多大象表演,通过让大象倒立这种方式吸引游客的驻足观看,这本身就是违反生态文明思想的方式。通过让大象或者其他的海洋动物去模拟人类的行为,它其实是满足了人类的一种潜在的优越感。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组织北京、天津的小孩去白洋淀看看野鸟的迁徙,水中的鱼儿,稻田里的虫子,这里有很多我们身边可触达的自然,这就是自然教育。
其实自然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只要认真的学习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根本上去改变之后,自然教育可以说随处可见。自然教育不一定非得走到自然界中,只要我们树立生态文明思想,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明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改变来重构认知体系,保护我们人类的栖息地,收效会非常巨大。云南如果把这件事情做好,就是引领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迈出非常扎实的一步。
(本文根据现场语音整理,未经本人核实。)
整理/Cherry 审/Tammy 编/angel
往期推荐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了解公益项目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