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纪录片,这个英国老爷子玩明白了?丨洞察纪实影像

老九 烹小鲜 2022-08-03



这是鲜喵的第 1929篇吐血原创


  喵族码字员:老九


  编者按


1905年,《定军山》正式在北京前门大观楼放映。这部拍摄自京剧大师谭鑫培真实表演的纪录电影,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中国纪录片,也就此拉开帷幕。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进化,记录真实生活的纪录片,已经成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尤其近几年在互联网热播后,纪录片产量随受众规模的扩大日益提升。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全网纪录片总点击量90.5亿次,同比增长13.1%;生产总投入超39亿,同比增长14%。
但就在纪录片热度不断提高,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发力布局后,纪录片人的生存状况依旧不容乐观。从拉投资、拍摄到变现,创作者的每一步路都走的尤为辛苦。
因此,在纪录片陷入发展困局的特殊时期,烹小鲜(pengxx01发起「洞察纪实影像」专题。从纪录片的历史及现状出发,探究这一艺术形式的生存状况、发展脉络与方法论。
点击回顾专题过往文章:
梁龙,底色黑白?

可能是隔离/居家办公给大家憋坏了,最近,一部2021年的纪录片,在豆瓣、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又火了一把。

按理说纪录片本就小众,进口的非自然类纪录片,在国内更难获得共情,但偏偏《克拉克森的农场》(简称《农场》)搞出了36517人评价,评分高达9.6的好成绩(截止6月1日13时)。

这个评分离谱到什么程度呢?豆瓣比他高的纪录片只有9部,且除了《地球脉动 第二季》《河西走廊》,全是粉丝向的作品。

《克拉克森的农场》豆瓣评分

这就不禁让人好奇,纪录一个农场的故事,到底为啥能打动所有观众呢?

别说,虽然故事发生在农场,但克拉克森老爷子的「整活能力」属实不可小觑。所以无论您是纪录片、慢综艺、喜剧,还是老爷子的爱好者,都可以看看下文,决定是否种个草。

如果您是纪录片从业者,烹小鲜(pengxx01结合作品,浅析出的爆款方法论,也可视作参考。当然,有些方法和纪录片的创作规律相悖,纪录片的作用也绝非只是「出爆款」。所以仅可视作参考。



走进《农场》之前,咱们先了解一下农场主。

杰瑞米·克拉克森,著名主持人、作家、记者,曾在「世界上最疯狂的汽车电视节目」——《Top Gear》中担任主持人,人送外号「大猩猩」。

这位从小就不按套路出牌的老人,脾气不小、啥都敢试,不仅在节目中因毒舌,被列入「三贱客」之列。节目外,也是飙车、炸房子「无恶不作」。

杰瑞米·克拉克森

但2018年,他的一块地租约到期,克拉克森一想,这么简单的活儿,与其再找个租客,不如自己开发试试。

于是,毒舌评论员、赛车车手,摇身一变成了「农场主」。

别看身份反差巨大,但一开始,克拉克森把500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农场,规划的十分详尽,连拖拉机都要买兰博基尼的,在形式上无所不用其极。

结果准备半天,当老爷子真上手操作,却发现自己一窍不通。

譬如不知道播种知识、拖拉机开不进仓库、无人机代替牧羊犬,结果羊群四分五裂、土豆贱卖都没人买等……

甚至连农场的员工询问拖拉机型号,他都说不上来,只能回一句:“红色的”。

《克拉克森的农场》剧照

到这儿观众才发现,听着诗情画意的农场生活,对小白来说太不友好了,农业方面,喷洒、播种、耕地、收获、仓储,各个是学问。畜牧业方面,圈地、放牧、配种、治病、剪毛、接生、屠宰,各个是门道。

老爷子异想天开的想法,只能换来一通臭骂或者大写的「悲剧」。

加上他选的那年,堪称地狱级别难度。秋收时盼着天气干燥,结果大雨一下就是八周。第二年春天,种好粮食等着下雨灌溉,又遇到了有记录以来最干旱的5月。

本来就暴躁的克拉克森,一边无能狂怒,一边向现实低头。用网友的话总结就是:“暴躁老农在线劳作,辛苦一年颗粒无收”。


靠着最真实的纪录和最真实的「颗粒无收」,节目不仅在国内外火的一塌糊涂,克拉克森还被英国全国农民联盟(NFU)授予2021年的全国农业冠军,以表彰他的纪录片极大的娱乐了当地农民。

老爷子的农场商店也成了网红打卡点,门口4.8公里的长队,一度导致交通拥堵,给警察吓到出警。

节目效果一直延伸到了「戏外」,所以《农场》的第一个爆款方法论便是:忘掉平实纪录,哪怕题材小众,也要深入挖掘纪录对象的特质,以及Ta在特殊环境中的选择和反应。总之,要出戏。



随着都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全球年轻人,都在内卷和躺平两个极端中反复横跳。所以工作之余,看一看乡村生活的悠然自得,成了很好的解压方式。

这种社会环境,催生出了一批优质内容。譬如《克拉克森的农场》《最大的小小农场》等纪录片、《小森林》系列等电影、《三时三餐》《孝利家民宿》等慢综艺,以及《集合啦!动物森友会》《牧场物语》《星露谷物语》等游戏……

《集合啦!动物森友会》游戏界面

以《三时三餐》为例,节目的主题是在农村用当地食材制作一日三餐,立意放下生活中的重担、离开城市、贴近自然,在朴素的乡村为一顿饭而努力,体会一顿饭的真正价值。

可正是节目淡然的气质,几乎每个飞行嘉宾都觉得无聊透顶,肯定没观众爱看,几个常驻嘉宾也感慨每天干的事儿毫无意义,节目迟早完蛋。

结果正是平淡生活的安逸和舒适,让节目越播越火,还拿到了韩国综艺的大赏。

《三时三餐》剧照

而在国内,不仅有《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中餐厅》等一众慢综艺,华农兄弟、李子柒等博主也成了观众体验乡村生活的窗户。

他们或展示钢筋活凝土外,自然的景致与放松的心情,或让玩家进入其中,准确抓住了观众的「痛点」,获得了流量的成功。

因此,搞笑可能是《农场》出圈的原因,但节目的基础,以及爆火的原因,还是落在纪录片本身对另一种生活的展示上。

虽然拖拉机进不去车库,但坚决买兰博基尼,还是爽到了观众;虽然硕大的农场经营不过来,但看着一大块儿土地,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虽然一地鸡毛,但精致的鸡舍,很难不联想到向往的生活……

《克拉克森的农场》剧照

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的克拉克森,在清晨远眺薄雾中的原野、手捧自己种的土豆、半夜接生小羊羔,最大的感慨是:“这是工作那么多年最快乐的时光”。

所以《农场》的第二、三个爆款方法论便是:无需考虑观众对纪录场景熟不熟悉,越远离日常生活,越可能让观众感到新鲜;同时,挖掘精神和气质,在情绪、情感上和观众共情也十分重要。

简言之,场景不限,但情感务必要有大众性。



除了上述三个方法论,《农场》叫好又叫座的关键,还是源于纪录对象——克拉克森。

片中,无论喜剧向的频繁打脸,还是因失败操作,让收获更加珍贵的爽感,均来自老爷子的性格和选择。

这从侧面证明了选择纪录对象,对纪录片成败的关键作用。尤其在这类以人为纪录重点的作品中,对象能否挖掘出生活特质、节目效果,乃至思想价值,将决定作品的走向与成绩。

《克拉克森的农场》剧照

这也引向了《农场》最后一点值得参考的方法。

充分体验了农场疾苦的克拉克森,在第一季结尾感慨道:“下次再有农民抱怨天气,抱一抱他,给他买杯酒,因为他的抱怨不是因为在雨里干活很可怜,他抱怨是因为这很可怕。”

当这位富翁无忧无虑的度过一年后,他没有单纯的享受其中,而是想到了每年以此为生的农民,究竟多么辛苦,如果遇到了和他一样的遭遇,又是多么的无助。

这份理解和同情,展示了克拉克森的人性,也是本文的最后一个方法论:具有当下性、且兼具人文关怀。

在国内纪录片产量逐渐提高,类型日益丰富的当下,国内创作者也需要在单纯的纪录之外,带着思考出发,并深入挖掘藏在影像与生活之外的人文、自然、历史内核。

爆款虽好,但将纪录片本身的深度做扎实,才是真正的创作方法论。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