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飙升豆瓣8.6分,《警察荣誉》的「硬桥硬马烟火气」

子路 烹小鲜 2022-08-03




这是鲜喵的第 1945篇吐血原创



  喵族码字员:子路



“我想写身边这热气腾腾的生活”——编剧 赵冬苓


上周,电视剧《警察荣誉》登上2022年度国产剧口碑榜首。


随着剧情进展,该剧从2W+人开分7.7逐步上涨至14W+人评分8.6,评价人数增多、评分却不降反升,这在国产剧中属于极为罕见的情况。


观众共识,群像精彩、人物丰满、逻辑结构精妙、细节真实可感等显著亮点,是《警察荣誉》实现口碑逆袭的关键因素。


如此现实题材高品质剧集,也再度让市场关注到背后的编剧,赵冬苓



今年的剧集市场,几乎可以称一句“赵冬苓年”。


除了《警察荣誉》之外,赵老师编剧的《幸福到万家》《老家伙》等重磅作品也即将上线,事业版图全面开花。


导演丁黑在与烹小鲜(pengxx01的对话中特意强调,自己正是被赵冬苓老师的剧本深深吸引,才想接下这部剧。


一位资深编剧,如何塑造鲜活群像、回扣社会现实?如何做到笔耕不辍,三十年创作40+部作品,且始终保证品质在线?


为此,烹小鲜(pengxx01对话赵冬苓老师,请对方分享了《警察荣誉》幕后创作故事、现实题材创作创法论及编剧职业人生。


编剧 赵冬苓




与近些年警匪悬疑剧不同,《警察荣誉》呈现了一种写实派基层民警生活。


派出所所长像个大家长,所里背着年度评分KPI。面对持刀歹徒,赤手空拳的民警第一反应选择后退,之后再迂回抓捕。师父带徒弟看500个小时的监控视频,只为找到偷纸尿裤的小贼。小区里缺少监控,一个电动车盗窃团伙就把大家搅得焦头烂额。


细碎剧情里,桩桩件件都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日常,“民生无小事。”


观众盛赞,“把主旋律拍得接地气,把接地气拍得有趣,把有趣拍得有意义,把有意义拍得不刻意,你知道有多难吗!”



赵冬苓对此表示很满意,“我就是想写身边这热气腾腾的生活。”


她表示,最初产生创作《警察荣誉》的想法,分别来自美剧《南城警事》、韩剧《live》与国产纪录片《守护解放西》,这些作品中展现的警局日常有趣又有味,所以她跃跃欲试想创作一部属于基层派出所的警察故事。


2019年8月,赵冬苓带着几个徒弟亲赴济南采风,走访了5个派出所、1个刑警队,共采访了几十位一线警察,还跟着警察值了几个大夜班,亲身感受一线民警的生活。


经过采风,赵冬苓才发现民警日常跟自己想象有太多不同。


“采访前,我们脑子里也总觉得警察就是孤胆英雄,他们的第一优秀品质就是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采访完我们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警察会告诉我们,一个好警察,要会保护自己和同伴的生命,然后才能谈到如何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警力不足、大量无效警情以及信访压力,才是基层干警反映强烈的几大问题。”



几经辗转、半年打磨,故事最终落成。


从动笔起,赵冬苓就瞄准了两个“不写”和两个“要写”


“不写警察破大案、除大恶,就写警察每天处理鸡毛蒜皮,和身边这些有着种种人性弱点的老百姓打交道。


不写警察身上的大智大勇,而是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写年轻人的成长、写年长者在生活的疲惫中如何对待这份职业,以及如何在庸常的生活中表现出警察的使命和荣誉。


基层民警承担了最大量的化解矛盾、防止激化纠纷、保一方平安的工作,但他们的形象很少被人关注到。我们这部作品,希望让观众看到他们,对他们的工作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她确定了以真实凝练人物、以群像勾连故事的创作思路。


“写入剧里的案件大大小小几十件,几乎每一件都是从生活中‘捡’来的。


比如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人物曹建军,他是个警察英雄,也有诸多缺点,抢功、甩锅,生活里碰到这样的人会很讨厌。一开始他会被当成一个小人,但我们会发掘他行为背后的原因、用悲悯的目光去看待这个人物,最后大家也看到了他的坎坷遭遇,成为剧中一个非常立体的形象。这也是有人物原型的。


毫无疑问,群像的塑造难,对于我们这样一部不是以情节取胜的电视剧就更难。我需要在大量琐碎的情节中把四对师徒、所长等周边人物凸显出来,给每个人设计命运线、发展线,并把线索交织起来、作用于彼此。


现在看起来,我们做得还不错。”


曹建军(右)与徒弟杨树




入行三十余年,赵冬苓接连创作了34部影视剧本、9本小说,真正的“著作等身”。


为什么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作欲?


赵冬苓表示,自己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行业。


不创作就像生病了一样。我没有节假日,也没什么社交,一天不写勉强可以,两天不写我就要怀疑人生。我每年的工作时间几乎是满负荷的365天,多年来就过年的时候停停笔,大年初二就又开始写作了。


写作对我来说就是生命的需要,疯狂到什么程度呢?我写《沂蒙》的时候,最短的纪录是用17天时间写了20集剧本靠六个包子过了三天。当剧本一气呵成,才感觉腰疼得几乎站不起来了。你让我出门或是专门拿出半个小时来给自己做顿饭,我觉得这是浪费。”


笔耕不辍,这份热爱,贯穿了她的整个创作生涯。


电视剧《沂蒙》


这份热爱,也来之不易。


赵冬苓今年将近七旬,用当下的话来讲,属于“非科班编剧”。她出生在山东乳山,求学期遭遇动荡,16岁回城后进入济南一家经济单位做行政工作。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份工作体面又安逸,但在赵冬苓的记忆里,那段时光好像都是灰色的,日日如水流,碌碌且复复。


为了打破日常的苦闷感,她开始写小说。


“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这块料,有时也苦于找不到创作方向,那是一个孤独且充满自我怀疑的过程。


但因为喜欢写作,我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就给当时的山东省广电厅金厅长写了一封自荐信。半个月后,这封花四分钱寄出的信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厅里派人告诉我可以借调过去了。


今天想起来都觉得像‘天方夜谭’,感谢人生得遇贵人。”


就这样,赵冬苓调入刚成立不久的山东影视制作中心,就是今天的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正式入行。


赵冬苓与山影合作电影《上学路上》


实践出真知,天赋加上后天的“死磕”精神,赵冬苓逐渐用作品铸就了属于自己的“编剧品牌”。


她把创作,当成了个人生命的延伸。


“我是一个生活得比较单纯的人,生活中似乎没有别的事情好做,只有写作这一件事。


生活中有许多的诱惑,但对我来说,最大的、始终的诱惑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把自己的新发现新感悟记录下来,传达给读者和观众。


对我来说,发现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巨大幸福感的过程,而每一次新的体验、新的发现,都是对自己生命疆界的崭新拓展。”




截至目前,赵冬苓已获得华表、金鸡、飞天奖三座最佳编剧奖杯,并三提白玉兰奖,荣誉铸成里程碑。


其创作题材涵盖多面,所著有年代剧《大地缘》《红高粱》、战争剧《沂蒙》《中国地》、情感家庭剧《母亲,母亲》《我的父亲母亲》、爱情都市剧《21天》《三个奶爸》《安居》等等,丰富多彩。


尤为难得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赵冬苓编剧作品能始终跟随观众口味前进,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最早是给电视台写作品,转到了网络平台的时候,周围许多年轻人都对我有很大的担心,觉得你这种老编剧怎么能够符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呢?肯定会被淘汰了。


当时我对自己就有一个要求,我就想,假如我要跟上、适应这个时代的变化,我就必须走这一步。”


赵冬苓编剧作品《红高粱》


如何始终保持自我迭代?


一方面,赵冬苓保持与年轻网友交流的习惯、关注时事新闻,闲暇时间也“追星”,使自己始终保持敏锐触感与年轻心态


另一方面,她找到了自己与年轻观众最好的连接点,现实题材作品


“现在证明,我的作品大多数的观众也是年轻人。所以我觉得,其实在任何时代、任何一个年龄层的观众,他们都期待看到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因为这种作品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可以触达各个年龄层的观众。


什么能被称为中国好故事?恰恰正是现实主义的这种追求,能够提一些真问题、对人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塑造出好的人物。”



放眼影视市场,现实题材佳作频出。


仅2022年,爱奇艺已接连上线《人世间》《心居》《亲爱的小孩》《警察荣誉》等多部现实题材大作,从家庭、买房、生育、民警等多角度切入社会现实,引发观众强声浪探讨。


王海鸰、滕肖澜、胡坤、赵冬苓等深耕现实题材、揭露人间真实的编剧老师,也逐渐获得更多观众的关注与认可,从幕后走到台前。


影视寒冬的“良币驱逐劣币”,恰恰完成了为市场挤出泡沫的过程。


这是创作者责任,也反映了平台的内容初心。



即便著作等身、荣誉满墙,赵冬苓仍觉得自己“还在路上”。


“我一直在探索,要把作品的门槛设多高。因为电视剧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艺术,如果自己都不给自己设门槛,那我觉得作品也就失去了审美价值;但把这个门槛设太高,就可能挡了很多观众。


看到大家的一些反馈,我也在反思《警察荣誉》,比方说夏洁这个人物,是不是塑造得太正了?我有没有另外一种办法能够写得更好一点;包括夏洁的妈,我在分寸的把握上能不能更好一点,不让观众觉得那么窒息?


在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之间的这个分寸、界限,我已经探索几十年了,仍然觉得这个功课远远没完成,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在下一部作品当中不断地探索。”


探索、反思、进步,前辈仍在奋进,带动更多有才者投身于影视事业,激荡市场繁荣。


心香一瓣,当如是也。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