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吸一口气, 身体内部便触摸到地球 |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目刻时光 2021-02-05


关注目刻时光公众号:优质文章每日推送,搜索mookmeart即可


通过呼吸,我们进入自己的身体,去感受身体,去感受我们如何感受。呼吸让我们连接自己、连接四周、连接其他人......

——埃利亚松





他曾经创造了一个新的太阳。

惊呆众人。

2003年,伦敦泰特美术馆。至今还有很多人念念不忘,那个新的太阳也成为他标志性的作品。


他的创作手段非常多样:水、雾、冰雪、矿物质、光的折射和反射、镜像、几何模型、万花筒结构、针孔成像术、生物工程学、激光、霓虹......

各种特质灯具、金属、玻璃、新型化工和电子产品......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如同魔术师般,时时给观众惊喜。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不仅作品总给人惊喜,文字也一样。




埃利亚松


以下文字来自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细细品味,你会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很多......



  吸一口气, 身体内部便触摸到地球的一小部分  

文: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asson)



一口气是一片空间。我呼吸便划出了空间。


通过呼吸,我们进入自己的身体,去感受身体,去感受我们如何感受。呼吸让我们连接自己、连接四周、连接其他人——我们始终分享着这个地球,我们根据特定的空间契约而互动。万有引力让我们站在地上。我们在时间中,我们是时间。我们分享每一下呼吸。


试试感受一口气的容量——这并非那么容易。思想随空气飘流,占据着空间。我在学习,我需要学习如何让心不再飘流。


回到呼吸。


你是否感到一种存在?现在渗透进我,就像一种受欢迎的病菌,在身体里悄悄地繁衍着。感觉到现在,我也感觉到真实在我里面成形。


最近,我跟由我的好友史丹·康勒(Steen Koerner)带领的一些动作专家,在我的工作室到处跳舞。我们飘浮、飘流、做各种抵抗万有引力的动作。在一两天内,我的工作室变成了一个相对自然力和多元暂时性的花园。


试想想物质的、空气的、呼吸的。想想政治权力和商业系统。想想历史、文化、观念。想想期望和记忆。风险、脆弱、确定性。试想一个村落像不同力量的聚合体——那里有自然、房屋、仓库、街道、河流、通道、动机和希望。在面包房,面包师傅为今天做面包,但他会为未来两星期买好面粉。昨天的餐余可以回收利用成为明晚一位老先生菜肴中所用的面包屑。在学校,科学老师在讲宇宙的本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要把握现在的形状往往比描绘过去和未来更困难。生活空间带着自身历史的痕迹和未来的预示,跟白盒子美术馆中那停滞的时间不一样。大部分美术馆和日常生活有着不一样的时间结构。


如果我们将这座村落称为美术馆,它便是一座活着的美术馆。我们会在面包店门口挂上一个扩音器、为学校加上一层色彩、将河流染成绿色。时间和空间的协议也不得不改变。我希望看到一间这样的美术馆,而中国的文人园林就是这种新美术馆的模型。园林不是一个封闭的宇宙而是大气系统的一部分。它对天气、空气开放,对整个宇宙开放。它为行星生命添上日常。它每天都变化,随游园人的呼吸而呼吸。


园林被人精心培育,园丁不止维护园林的生态循环以及它和宇宙的平衡,他们也将自身陶冶成为园林。在2011年2月,我们去到苏州,我们在网师园工作了很长时间。史丹在园中慢慢移动,他既变成了园丁,也变成了园中之树。他的动作变成一种体贴,他在从事园艺,他也在变成园林。


我想请史丹成树——不是模仿树,而是变成树。我想请他成树,但那需要一些时间 ——树们也需要他们的时间。


文章题目来自我的好朋友Tor Nørretranders。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节选自《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相看两不厌》,由Koening Books(伦敦)和观心亭(北京)出版,2012。


埃利亚松作品:



∧ Riverbed, 2014

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 Humleb k, Denmark, 2014

Photo: Iwan Baan



∧ Your disappearing garden, 2011

Photographer: Studio Olafur Eliasson,2011

Courtesy the artist;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2011 Olafur Eliasson



∧Penta Hexe, Green, Gold (wt)

Stainless steel, paint (black), gold, coloured glass (green), light fixture

35 3/8 × 35 3/8 × 35 3/8 in

89.9 × 89.9 × 89.9 cm



∧The Domadalur Daylight Series (North), 2006

C-print, in 35 parts

Edition 6/6



∧Rogeu Navigator, 2017

Driftwood, paint (geen, red), magnet, stainless steel

12 × 100 9/10 × 7 in

30.5 × 256.2 × 17.8 cm





  天气预报与现在  

文: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跟我一起想,一个延伸的现在。


“现在”(‘Now’)被一直延伸,变得愈来愈长久。有别于大部份动物,我们(人类)知道这个瞬间和下一个瞬间的关系,并从而创造一种现在感。时间流动的方式是不变的,换言之,一个瞬间与下一瞬间的关系是自然而然的。胡塞尔(Edmund Husserl)补充说,对于即将来临一刻的预期,和对于刚过去一刻的记忆,都是我们感受到的“现在”的组成部份。要不是这样,我们不可能发展出这么厉害的定位感。胡塞尔的设想是,只有当一个主体以其预想和记忆作为空间中体验和定位的尺度,他才知道“现在”。


要是你能理解我的想法,我们便可进一步说,一个人所知道的“我们的”时间必然包括在“我自己的”时间之内;我的“现在”在你的之内,或,你的“现在”就是我周遭的世界(反之亦然)。那么,当我们的“现在”在时间上延伸了,便不得不涉及“此处”的问题,尤其是关于空间的种种问题,例如到底是什么构成我们周遭的世界。


我们熟悉的“现在此处”(‘now and here’,又作“无处”(‘nowhere’) )可能也是“现在别处”(‘now and there’)。主体能(在空间中)随处移动,所以毫无疑问,我们不仅懂得将自己放在刚过去的时刻和马上发生的时刻之间,也懂得在空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 在下一刻要进入的空间中,或者在昨天活动的地图上。我们的社会是按照这种延伸的定位能力来构成的,所有社会秩序(例如道路交通)都基于人有这种预判的能力来组织。在我们的组织中,走进某处并不只是意味着我们就在“此处”或“那处”,而是包含了我们来自那处、现在正在此处、很快将在那处的全部意思。


试想像,如何我们只凭一幅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的画去寻找方向,那我们的头脑将开开停停,就像一盏闪光灯;我们对于世界的感受将变成一串无休止的延滞、停顿的瞬间。纽曼认为,这样我们便可以接近一种共同的原始状态,同时仍保持着某种奇怪的踏实感,可事实却非如此。事实是在我们身外没有任何“真实”,只有文化的建构。你的时间,我的时间—— 尽管爱因斯坦试图将我们封装在一种客观时间里 —— 无非都是实际的手段,以养成我们周遭的世界。说实际,是因为我们现在知道时间相对于引力,就是说,站在世上最高的大楼顶上过一亿年,要比站在街上过的一亿年要长一秒钟。我们需要集体地养成一个共同的外部世界,这是一件不需怀疑那么实际的事,否则我们都会像《楚门的世界》中的楚门那样,各自活在自己孤立的现实中。


埃利亚松作品:



∧Negative Quasi Brick, 2003

Stainless steel. Ed.46/102

14 3/10 × 15 9/10 × 15 9/10 in

36.3 × 40.5 × 40.5 cm

Edition of 102



∧Mat for multidimensional prayers, 2014

Wool

48 × 28 3/10 in

122 × 72 cm

Edition of 24



∧Untitled (from Iceland), 1998

Unique chromogenic print

25 2/5 × 38 in

64.5 × 96.5 cm



∧Your reversed Berlin sphere, 2015

C-print, colour-effect filter glass (blue)

35 1/4 × 35 3/8 × 1 3/4 in

89.5 × 89.9 × 4.4 cm



∧Flower ball, 2005

Colour-effect filter glass, stainless steel, hallogen bulb

33 1/10 in diameter

84 cm diameter


到底“现在”历时多久?“此处”在何处结束?我们的“现在此处”的最前线就是天气预报。在封建时代,气象学关乎生死。对天气的预测来源于一种切实的需要,即将“现在”延长,延长至能包括明天的天气,就像从我们非常阻滞的现实飞跃到未来去。天气预测像时光旅行者一样,将未来的一部份带回来,放进我们共同养成的“现在此处”中。


农民的需要衍生了一种天气的科学——天气的变化因素复杂,难以预计,是一件最为广泛地属于所有人的事情。什么是真正属于人类集体的?那就是天气图。只股票市场行情可以与之相比。在西方,天气报告的重要性随着农业式微而减退。在电视新闻,股票市场消息(通常在天气预报前后播出)侵占了天气预报的时间,令天气预报变得愈来愈短,聊聊几句了事。每日股票行情和紧接的天气预报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时间)参照框架,“正式”通知我们刚刚完成的和即将发生的都属于现在了。刚刚发生的(每日股票行情)和马上发生的(天气预报)完美地构成了今天我们集体养成的“现在”。“现在”吞食日历,将即将到来的天气消化成一堆堆股票市场数字。


我们可以发现,一种集体时空感的养成,是可以通过某些形式表现达到的。天气预报是体验的自动调温器,通知我们该感到冷了,风从哪里来了。正是通过不同层次的形式表现,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现在此处”)的即时身体感觉被抽空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视和自动调温器。因此,只要我们了解这些形式表现,我们便可以更高效地定位自己。寒冷感来自于自动调温器上显示的数字,而不是来自皮肤的感觉。这样的调节是无限制的,唯一危险来自我们误信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好比说你身在别处,却相信自己在此处。就像楚门那样。


文字来源: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首次刊登于《Olafur Eliasson》(伦敦、纽约,2002年),140–41页

收录于TYT [TAKE YOUR TIME] Vol. 4: Olafur Eliasson :Writings 2001-2012, Studio Olafur Eliasson

翻译:翁子健


埃利亚松作品:



∧The tetraeder night, 2017

Colour-effect filter glass (blue), mirror, paint (black), stainless steel, bulb

20 1/2 × 25 1/4 × 25 1/4 in

52.1 × 64.1 × 64.1 cm



∧The large Iceland series, 2012

Chromogenic print

37 1/8 × 56 1/2 × 2 3/8 in

94.3 × 143.5 × 6 cm



∧Reversed waterfall, 1998



∧Rainbow assembly, 2016



∧Untitled (stone floor), 2004



∧Your museum primer, 2014




  观照自己的感知  

文: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在户外运动界我绝对是个永远的新手,但只要接触几次类似的地形,我还是能摸索出门道。比如,估算出山坡的高度与倾斜度、推测出登山耗时、合理利用天气等。面对城市景观时,我能融入其中——不是作为形象,而是作为空间——并有所感悟。我领悟到了什么?是自然吗?自然本身毫无本质可言,自然之中也没有亟待揭示的奥秘。我并不是在接近我自身之外的什么本质,说到底,自然本来不就是文化的产物吗?所以,毋宁说是我将自然养成为景观。我领悟到了自己同所谓自然的关联,换言之,我在特定空间内的感知与适应能力得到了激活。因此,放眼自然,其中并无任何现成事物,惟有我自身同空间的关联,或者这些关联的方方面面。观照自然时,我们的目光已非肉眼。所以,不存在真实确凿的自然,只存在你我建构的自然。


观照自然,目光使之成为意象,你可以将这种意象称作景观。美术馆向我们展现其为一个艺术场所。时至今日,奢谈客观自主的环境已无意义,不仅是和我们面对面的艺术作品,也和普遍意义上展览以及美术馆在社会中的位置有关。承认这一点,意味着人们关于观察与定位的观念已然发生改变,在诸多领域皆然。如同在物理学中,人们已经无法用时空中的因果关系来描述亚原子粒子。调动观者的整合能力(其实就是观看活动),使之成为美术馆功能的一部分,观看的重点便从艺术作品转向了参观体验本身。美术馆布置、陈列艺术品,更重要的是,它还组织、引导人们观看艺术品的方式,使自然成为景观。我们必须承认体验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确保观者清楚明白地观照到这一体验。如此,才能打破美术馆的成见:存在着真正的自然,用心寻找就能发现它。否则,我们就无法观照自身的感知,也无法反思自身、审视自身同空间的关系,美术馆的社会化潜能也就无从发挥。


文字来源:《观照自己的感知》原载于奥拉维尔·埃利亚松《73号计划》宣传册页(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01年)翻译:何磊


埃利亚松作品:



∧Model room, Installation view at Studio Olafur Eliasson, Berlin, 2003



∧Model room, Installation view at Martin-Gropiys-Bau, Berlin, 2010

Wood table with steel legs, mixed media models, maquettes, prototypes, monofrequcy lights



∧Your welcome reflected, Installation view: Máquinas de Mirar, Centro Andaluz de Arte Contemporáneo - CAAC, Sevilla, 2003



∧Waterfall, 2016



∧Your Sense of Unity, 2016



∧Eye See You, 2006


遇见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22vxselo&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文主体文字来源于Art-ba-ba





关于艺术家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1967年生于丹麦哥本哈根,现在德国柏林居住。这位有着冰岛血统的艺术家,总是将日光、彩虹、水流、迷雾等自然元素成为他作品的重要表现.他的作品通过对自然现象进行再创造或直接干涉,制造异于寻常的幻境,让观者身临其境的去触发那些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从而引发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体验与感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十几年里,埃利亚松创作出了大量科技含量很高同时又兼具自然和文化双重性的经典作品。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装置、雕塑、新媒体、建筑、工业设计、大地艺术、奥普(OPArt)艺术、超现实主义等各种门类形式的影子,但又没有一种是确切的。有人这么评论他:“光”和“气象”这几个字就完全可以让你感受到埃利亚松作品的独特气息。




走进埃利亚松的世界:


  艺栈荐书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工作室

STUDIO OLAFUR ELIASSON

进口英文原版


塔森出版社2017岁末折扣开始!即日起至12月30日,《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工作室》一书在目刻艺栈享受9折优惠。喜欢的小伙伴抓紧哦!更多的优惠请留意周日推文,谢谢!


  • 一本详细介绍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书。

  • 532页,很厚。

  • 优惠期,性价比很高。


详情了解及购买请扫二维码:



延伸阅读:

那个天才!创造了一个太阳的埃利亚松要来中国了!

2017,不再是一个人的月亮。

比黄金还贵的排泄物罐头  |  皮耶罗·曼佐尼

萨特论艺术 | 考尔德的活动雕塑

把爱人画成教皇的倒影,现估价7亿,培根是怎么做到的?

以“贫穷”唤起“无穷”| Jannis Kounellis





点击“阅读原文”,或许会有你所钟爱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