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渐行渐远的中国云豹

2017-06-22 大猫 猫盟CFCA

德宏,是个美丽的地方。明子 摄


章子怡在广告里说:德宏,是个美丽的地方。我表示赞同。这两天新闻联播、央视新闻和新华社都播出了一条云南德宏的生态新闻——在铜壁关保护区拍到了云豹、云猫、金猫、豹猫以及一些灰腹角雉、大灵猫等其他野生动物。

 

有个牛必须要吹一下:这些动物是猫盟的黑鹳、明子前往德宏与铜壁关保护区、自然影像中国等兄弟单位组队安装红外相机拍到的。当然了,就像我们之前的文章所述,像灰腹角雉这样在中国首次记录的物种其实对猫盟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又拍到云豹了。

灰腹角雉,一只传说中的大野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517ppetkx&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先来温习一下新闻:“灰腹角雉、云豹、大灵猫……‘自然影像中国美丽德宏’摄影年项目自2016年11月启动以来,陆续获得多种珍稀濒危物种的影像资料。”(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7-06/06/c_1121096890.htm)

 

其实,这不是猫盟第一次拍到云豹,也不是第二次,确切地说这是我们第三次在一个区域的野外调查中拍摄到它,前两次分别在西藏墨脱和云南西双版纳。然而在铜壁关拍到云豹却依然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因为这和前两次都有所不同。

 

西藏拍到的云豹。图片版权:TBIC & 猫盟CFCA


在墨脱其实能够很稳定地拍到云豹,并不难——我们相信在藏东南的原始森林里还生存着相对健康的云豹种群,然而西藏太过于遥远,远到这地方在我们的印象里总是模模糊糊的。


而云南的情况则令人提心吊胆:在西双版纳中老边境的森林里我们拍到了豹、云豹、金猫、豹猫四种猫科动物,但除了豹猫尚无灭绝之担忧外,其他三种大中型猫简直如履薄冰——在约一年的时间里,金猫只拍到了一次,云豹和豹好一点,都是两次,但是都在同一个地点。虽然这里面存在相机数量有限、监测时间范围均不足的客观因素,但从一些同行那里传来的消息也表明在西双版纳,豹和云豹这两种大猫并不乐观,极低的拍摄率可能表明它们正在步老虎的后尘而消失着,对于是否能够像在山西和甘孜那样稳定地监测这些大猫我们毫无把握。


因此,部署在铜壁关保护区的红外相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多点位拍到云豹就成为一件令人振奋的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17jb3c6u&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令人振奋的铜壁关保护区

大约10年前,北师大的冯利民博士在版纳拍摄到了虎、豹、云豹三种大猫,如今却只剩下豹和云豹还生活在版纳的雨林里


 云豹到底是一种什么大猫?台湾真的有过吗?


几天前,北美小象君的一篇推送用略带悲伤的口吻描述了尚未被了解就已经消逝的台湾云豹(请戳:这个谜一样的物种,我们永远失去了了解它的机会)。这个公众号的文章我比较喜欢,洋溢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自然和动物的热爱,且不矫情造作。


关于台湾云豹的资料并不多,从仅有的一篇论文来看,台湾在寻找云豹这件事情上着实下了不少功夫:377台红外相机,4年时间,以及232个毛发陷阱。虽然不大了解整个调查过程,但这么多相机和如此长的监测时间确实足以说明问题。而学习台湾资料的过程却让我不断地怀疑台湾究竟是否真的曾经有过云豹。

 

其实我并不赞同台湾同行所推测的:台湾云豹即使还有幸存者,也只能生活在极偏远的地方。实际上猫盟拍摄到的云豹从来都不会离人很远,无论是墨脱、西双版纳还是德宏,云豹出现的地方距离村庄基本不会超过5公里,最近的位点其实距离人类频繁活动的地方只有1、2公里。就像其他大猫一样,云豹遵循着猫的本能,它们选择山里面相对舒适和高效的路线活动,并不会很刻意地远离人类。

 

几个地方跑下来,我们基本对“云豹在哪里”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要满足云豹的生存,大约有两个基本要素,首先是森林。

 

德宏铜壁关保护区的植被保存得很好。黑鹳 摄


前两天我去了重庆动物园,这里面养着中国动物园里硕果仅存的两只云豹。重庆动物园对猫科动物的丰容工作做的不错,云豹和两个邻居:豹和金猫看上去状态都不错,不远处一个未经丰容的笼舍里的豹猫看上去就要紧张得多。


即便是在狭窄的笼子里,云豹和隔壁的金猫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境选择:我去的时候一只云豹正趴在一个大树干上闭目养神,根本懒得搭理我们;而金猫则躲在一个木头箱子里睡大觉。据动物园的朋友介绍,云豹不怎么会进箱子里,它们还是遵循着原始的本能:上树。

重庆动物园里,我们所见的云豹一直在最高的树干上趴卧着。大猫 摄 


确实如此,不论是在墨脱、西双版纳还是在铜壁关,我们拍到的云豹都生活在大树林立的天然林里。数百万年的进化使得云豹适应了树栖生活,它们短而粗壮的四肢、长长的大尾巴以及能拐弯的脚踝都使得它们对大树森林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据国外动物园繁育云豹的经验来看,人工饲养条件下的云豹若想成功交配,笼舍里必须有足够的垂直空间以及人工营造的大树,如此方能缓解云豹的暴躁情绪。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358sz4gls&width=500&height=375&auto=0
高颜值的“处女座”云豹爱爬树。BY BBC 


然而有趣的是,云豹似乎像其他爱干净的猫一样,并不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山沟里活动,版纳的沟谷雨林里并未发现其影踪。我们拍到云豹的地点几乎都在相对干燥清净的山坡或山脊上,它们拖着长长的大尾巴在林间游荡,当然我想更多的时间它们会在树上,只是我们并没有机会能够拍到它们。

 

此外云豹也并不像一些资料中描述的那样,会出现在比较高的海拔(台湾云豹的分布记录达到海拔3000米,这个数字看上去非常令人怀疑),看上去它们更偏爱低海拔的阔叶林——在藏东南,云豹和金猫、云猫出现在墨脱的低海拔森林里,我们对云豹的记录从未超过海拔1500米;然而到了海拔高一些的西藏察隅县,云豹和云猫都消失了,只有金猫还在那些高海拔的森林里活动。

墨脱的云豹


这似乎很好地说明一个现象:在四川的很多保护区里都存在金猫,尤其是在岷山山脉,从甘肃的白水江到四川的唐家河、老河沟,金猫在那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活动高度可达到海拔2000米以上,我们在四川新龙发现金猫甚至出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暗针叶林里。然而很多四川保护区记录里存在的云豹却从未真正出现过。我和李晟博士交流过这个问题,他倾向于过去四川很多保护区都把花斑金猫给误认为云豹了。

花斑色型金猫(花金猫)的标准照。其身体侧面密布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的斑块,有些类似于金钱豹体表的斑块(豹纹)。因此,这种色型的金猫有时候会被误认为金钱豹或云豹(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第二个因素是猎物。

 

我从资料里从来就没有搞明白过云豹到底喜欢吃什么,看上去它们什么都吃:从老鼠到水鹿,甚至还有家养的牛,当然是小牛。然而随着我们拍到越来越多的云豹,以及活动在云豹周边的各种动物,我们对于云豹可能偏爱的猎物类群开始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在所有拍到云豹的地方,都拍到了很多赤麂和雉类。

稳定的红腹角雉。猫盟CFCA


在墨脱,黑鹇的数量很多;在西双版纳,红原鸡、白鹇的数量都不少;到了铜壁关,雉类的种类和数量更多,除了红腹角雉以外,还有这次的明星:灰腹角雉。此外,我推测鼯鼠、松鼠也会是云豹的重要猎物来源:毕竟在所有这些地方,树上都生活着不少鼯鼠。


尤其是在德宏,红外相机能很轻易地拍到在树下觅食的霜背大鼯鼠,甚至装在树冠层的相机还能拍到个头很大的巨松鼠——这些家伙动辄就有几斤重,对体重不过40斤左右的云豹来说确实是一顿很值得享受的大餐。

在这高大树木组成的雨林中,你发现云豹的食物——巨松鼠了吗?

 

果子狸、椰子狸这些灵猫或许也是云豹的猎物,在这三个地方我们都拍到有灵猫活动,尤其是果子狸,拍摄率并不低。

 

从这两个因素来看,台湾的云豹并不缺乏适宜生境,而没有找到台湾云豹就让人非常怀疑:究竟是没有了还是从来就没有过?要知道台湾野生动物的种类并不少,一些大型动物如黑熊、台湾鬣羚等都还好好地活着。事实上除了云豹外,在台湾基本找不到一种宣告灭绝的兽类,那么凭啥就只有云豹灭绝了呢?

 

 中国内地:云豹可能真的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回到大陆则是另外一番景象:虽然云豹还在,但除了现在已知的西南边境分布区外,几乎所有的其他历史栖息地都至少10年没有野生云豹的靠谱信息了。要知道,云豹曾经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诸省,然而除了云南、西藏以外,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重庆、四川……野生云豹的信息基本止步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那几年,我们知道在安徽的石台、黄山、四川的宜宾、攀枝花、江西的宜丰等地还有云豹的捕获、救助记录,然而从此以后,这些地区的云豹便杳无音讯了。


2013-2015年,猫盟的弟兄们曾经满怀希望地在江西的几个地区跑了几座山,我们曾经满怀信心地认为云豹还在,华东华南那么大的森林里怎么会存不下一只云豹?然而我们确实什么也没找到,没有云豹,也没有豹。

 

我并不认为中国华东和华南缺乏适宜云豹生存的空间。在江西很多地方的森林里,小麂和白鹇的数量并不缺乏,水热条件也保证了相当数量的天然林。那么真正压垮中国内地云豹的那根稻草是什么呢?

江西仍有小麂和白鹇。猫盟CFCA


中国有四种大型猫科和两种中型猫科。如今老虎在东北已经得到了彻底的保护,剩下的三种豹:金钱豹、雪豹、云豹则还面临很多问题。


适应能力很强的目前还顽强地生存在中国分散的几个大面积栖息地里,而雪豹则傲娇地生活在人类密度较低的高原高山区域,这两种豹暂时都还不会面临在中国灭种的危险。


两种中型猫科猞猁金猫则各自有着生存法则:从东北到内蒙到新疆到青藏高原,猞猁的分布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北部和西部,它们的生境选择从草原、戈壁到森林和高山,表现出与豹相似的适应能力;而金猫则因为能够适应高海拔环境以及与大熊猫相邻(四川、陕西的金猫种群)而独善其身。


然而云豹可能真的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我们甚至连中国云豹的大概数量都不敢去猜测,也谈不上去把云豹的已知栖息地从地图上勾勒出来。糟糕的是在所有中国现存大猫里面云豹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的数量或许仅比野生老虎多一点点,远少于豹和雪豹。


2016年拍到之前,西双版纳保护区也已有十年未见云豹踪迹。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云豹已经被压缩到西南边境的狭窄区域里,这非常危险,尤其在云南,我们的那些邻居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做得甚至比中国都不如。找到所有还有云豹分布的森林,摸清这个物种在中国的现状看上去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情,毕竟台湾一个小岛都能为找“莫须有”的云豹而架设377台红外相机(那些相机好像还很贵)。

 

在此之后,确定一个相对健康的云豹种群,并且及时划定足够大的栖息地以保护云豹,或许我们就能做到让云豹这个物种在中国不再担心灭绝,现在我敢去想像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其实我一直心存幻想:或许哪一天忽然在华东、华南或西南的某个内陆省份忽然传出拍到了云豹的消息,毕竟大自然总是存在奇迹的。然而台湾云豹的例子让人乐观不起来:如果台湾云豹真的存在过,那么它们的消失就意味着云豹是一种非常敏感而脆弱的动物。


谁也不希望云豹成为第一种在中国灭绝的野生猫科动物,虽然这一点现在看上去可能性好像并不低。如果雪豹是雪域高山最严酷环境的代表,那么云豹则是物种最丰富的常绿森林的代表——它们也代表着中国,这个拥有世界上最为复杂多样生态系统的国家。我们希望森林除了绿色外还能野性长存,只剩下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森林是寂寞的、了无生趣的。

谁也不希望,与它的初见就是离别。



猫盟做的事情就是找到猫,然后保护它们。欢迎扫码了解“带豹回家”

充满奇迹的大自然也经不起接二连三的折腾。

从身边开始,修复荒野和人心。


关于德宏的精彩我们还没讲完,其实还有个比云豹更牛的物种,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