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 | 研究学前教育,这几个问题你一定感兴趣!

接受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或者从事学前教育研究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提及学前教育研究的时候,往往会想到“大教育概念”下的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也总是在套用“大教育”的教育研究方式和思路。

那么,学前教育研究是否有自身的特殊性呢?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学前教育研究方式呢?它曾经是并且现在依然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盖伊•罗伯特-赫尔姆斯教授通过《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一书做出了很好的解答。


推荐


本书非常强调和关注如何促使教师成为优秀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如何引导他们进行卓越的学前教育研究等,其关键是一定要让自己的研究贴近儿童,心中有儿童。研究者要关注儿童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关注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和排斥和不公平,关注儿童与成人力量的博弈以及儿童权利的保障等。作者力图努力引导学前教育研究者关注和思考如何才能使社会形成对儿童的包容、接纳和认可的态度,关注有关儿童的新观念和新实践怎么在伦理层面上进行考量,关注在儿童使用新媒介的优劣问题上有哪些共识和争论等。许多图书提到,对儿童进行研究的关键是“产生意义”,即在成人和儿童的生活世界之间建立新的变革性联系。学前教育研究既可以促进这种关系的建立,也可以进行检验。通过基于图像和戏剧的创造性对话与发展性谈话,读者开始接近并清晰了解开展学前教育研究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具有的新的可能性和新视角。

本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它一边为读者详细说明研究的核心理论和实践要求,一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高质量学前教育研究的关键特征,拓展读者的思路和视野。

——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学前与初等教育系教授  菲尔·琼斯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第三版)

[英]盖伊•罗伯特-赫尔姆斯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微商城”购买图书!

学前教育研究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研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如何在学前教育研究过程中保护儿童的隐私?

学前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如何撰写学前教育研究论文?

……

本书基于学前教育研究的特殊性,结合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明确指出了学前教育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如儿童的参与权、家长知情权、儿童隐私保护等,系统介绍了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在研究设计、文献综述和论文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呈现了若干生动具体的研究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精彩试读


问题1:学前教育研究中的谬论

其实,出现以上所述的种种感受,就是因为一提到“研究”这个词,大家会感到焦虑,所以要记住,研究仅仅是一种工具。它与其他工具并无二致。在我们知道研究做什么、如何设计、怎么做研究时,我们就会发现,研究对我们而言,非常有意义。研究仅仅是一种工具,是我们控制它,而不是它控制我们。所以,任何有关研究的消极联想,并非不寻常之物,它植根于我们平日对研究的谬见和刻板印象中。当然,某些对研究的误解和担忧以及由此产生的畏难情绪,有时候确实会影响研究者的参与性,如很多人认为以下这样是对的。

·研究是学者和专家的事情。

·研究太学术、太复杂、太神秘,也太耗时,所以不适合像我这样的人。

·只要是研究中既定的、铁一般的事实,那么它一般不容易改变。

·研究只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进行。

·做研究只有唯一一条科学化的道路。

·研究是一种严谨而科学的训练过程。

·研究相当枯燥乏味。

·研究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做研究没什么真正的好处。

问题2: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研究的核心

任何学前教育研究都应将伦理问题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从发现研究问题、提出理论假设、选择研究方法,直到呈现研究结果和向被研究者反馈,研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持续渗透着伦理问题。任何学前教育研究都应对社会有良好的贡献,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尽可能使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都受益。但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稍不留意,就可能触犯伦理禁忌。因此,研究者需要在研究过程中思考,研究方案是否对儿童发展、学前教育机构以及研究者自身的发展有益?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是不是会产生副作用?从研究一开始直到研究结束,研究者都应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与伦理有关的问题进行自省,看看是否存在伦理上的难点和问题,思考这些问题与儿童、教育机构以及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如研究者的研究方案如果来自课程,那么伦理问题就只需要考虑方案有没有可能被实施,而不需要考虑其他。对研究者而言,研究者从研究一开始就应该全面考虑任何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这样,其后的研究过程才能避免出现不利。本书第四章将重点关注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问题3:学前教育研究可能忽视的伦理问题

在研究中,研究者可以向儿童直接描述研究的相关情况,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宣传页的形式,罗列出儿童参与的这个研究的研究计划和大纲,以及期望儿童参与研究后做什么。通常,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自己阅读宣传页,年龄较小的儿童则需要额外的帮助。在儿童阅读完宣传页后,其父母(监护人)需要决定是否允许他们的孩子参加该研究。即便是儿童自己还不能阅读,将有关信息写在宣传页上并与儿童一起阅读,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研究者在表述宣传页上的内容时,可以对研究的实质和目标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提高研究的规范性,并易于向儿童和成年人解释说明。在后面的介绍中,简将自己的研究方案明确表述出来并印在宣传页上,任由儿童和成人阅读、了解,这就是简履行其伦理义务的重要步骤。

在这种全纳和参与式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要时刻反省自己有没有无视或者忽略伦理行为。为此,奥尔德逊梳理了研究者可能忽视伦理问题的部分行为,包括如下内容。

·不尊重秘密和隐私权。

·隐蔽观察,如通过单向玻璃观察,悄悄地做个案、拍视频以及录音。

·在未改变儿童姓名、隐藏其身份的情况下,公开谈论儿童。

·假设儿童还不具备与研究者谈话的能力。

·仅向成年人(父母、教师)询问有关儿童信念和行为的观点,不询问儿童。

·仅向儿童提出负面的、标准化的问题,而不是关注每名儿童的长处、才能以及独特个性。

·使用成人中心的调查问卷,如问“你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等这样的问题,致使儿童看起来很“愚蠢”。

·不问缘由地为儿童贴标签,使得他们的行为和观点具有某种意义。

·在实验室测试儿童,无视儿童因为进入奇怪环境而产生的焦虑、注意力分散等情况,这实际降低了儿童的能力水平。

·使用惯常的、令人不舒服的研究方式,如当母亲突然离开时,只留婴儿和陌生人在一起,测试婴儿对陌生人的忍耐性。

·欺骗儿童,如在不说明理由的情况下,告诉儿童不能触碰周围的任何事物,但却秘密观察儿童大概在多久之后违反了规定。

·试图说服儿童。

·用惩罚性结果强化儿童的负面刻板印象。


文章节选自《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第三版)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微信编辑时文章略有删减。


往期文章

新书速递 | 关于生物学,你是不是也有“十万个为什么”?

顾明远:新时代深化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决策

新书速递 | 中国教育研究新成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学科发展研究

新书速递 | 王立华:班主任的“生道”实践

新书速递 | 田慧生:教育在寻找和探索中走向“最好”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