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檀传宝:教育爱的真解与实现

檀传宝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05-26

编者按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它充满了人文关怀,源自于生活体验,体现着教育智慧。《教育的情调》由教育现象学重要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教授与澳门城市大学李树英教授合著,充满了教育现象学研究与写作的魅力。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特为此书所作的精彩序言,大家一起来品读吧!

范梅南、李树英教授合著的《教育的情调》(The Tone of Teaching)中文版即将付梓,好朋友李树英教授命我写序。我一方面觉得压力很大,因为自己对于教育现象学并无深入学习,只是读过范梅南教授送我的几本著作,无论怎么写都是班门弄斧;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应当当仁不让,因为我和范梅南、李树英两位教授确有某些美好而难得的“机缘”。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机缘,当属当代教育现象学重要代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范梅南应我之邀来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访问并发表演讲(2004年6月2日)。这是范梅南教授对中国的首次访问,也正是这次访问,直接促成或开启了一批中国教育学者对教育现象学的长期关注、集中研究。今天中国已有一大批教育现象学的研究者,越来越多教育实践工作者也已能从范梅南的研究中直接汲取丰富的营养,这次访问可谓功莫大焉。至于李树英教授则是我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友,其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是我攻读博士学位阶段的专业外语课老师。这些年树英兄在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内地的许多有关教育现象学的学术活动中都与我有交集。由于李教授是范梅南的亲传弟子(范梅南指导过的博士生),故我一直视他为在教育现象学这一领域得到“真传”的中国本土化研究的推动者。总之,我对于教育现象学既非常陌生,又十分熟悉。说陌生,是因为如前所述没有太深入的研究;而说熟悉,不仅是因为范梅南、李树英是我的好朋友,我也读过《教学机智》《儿童的秘密》等几本范梅南的书,也是因为教育现象学在表达方式上追求具象、体验、感性,这对于一直有文学情结的我来说尤显亲切。可以这样说:己亥年(2019年)春节的假期生活中我最美好的体验之一,就是静静阅读范梅南、李树英合著的这本《教育的情调》。

这种如饮甘泉般的阅读体验给了身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孩子们”老师的我诸多珍贵启发。其中最重要者,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

教育与教育爱不可有须臾的分离

《教育的情调》并没有直接提出“教育爱”这一概念,却对这一概念及其教育意义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比如,范梅南主张,学校应当被孩子们视为“我们的学校”,而“老师决不能像一个过路人、一个警察或一个朋友那样看孩子。老师必须以教育学的眼光看孩子。这就是说,作为一个保护、培养孩子的观察者,老师要意识到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存在”,并且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们的“在”。而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孩子,给孩子希望,更开放、更宽容地与孩子相处,等等。总之,教育爱意味着教育者对于学生道德与人道方面的责任,以及合乎每一个儿童个体发展实际的教育性陪伴。与此相反,现代社会某些人已经将“抚养孩子变成了一项自私、自恋的事业”。“有些父母(和老师)人虽在场,但是心却不在,他们早已沉溺在自私的需求和欲望中了。”“成年人忽视孩子,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惊吓、辱骂、虐待他们,否定、抛弃他们,这实在令人悲哀。

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无比重要

《教育的情调》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在讨论校长应当如何处置一个调皮的学生时即指出:“一位机智的教育管理人员知道什么该说而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提而什么不该提。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教育管理人员进入孩子的体验世界的能力。”其实,关于“知道什么该说而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提而什么不该提”的“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确保对于孩子的“教育爱”之有效实现以及教育独特性的不二法门——“教育是一种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种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学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智慧和敏感性比教育的技术性更加重要。”而一旦缺少这种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所谓的“教育”就极可能变成一种对孩子的实质性“伤害”。

好的教育一定离不开教育学反思

《教育的情调》十分生动、深入地解释了诸多教育智慧(对孩子好奇心、可能性以及个人秘密体验的保护,所教学科与教学行为的物我两忘,以及爱护与纪律的平衡处置,等等),从而得出了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教育学指向的是一种能积极地分辨出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的能力”的重要结论。鉴于教育现象学特别强调“智慧的教育者”应当形成“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保持对教育行为的经常性反思,以确保对特定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以及对特定个体所做的教育安排的适切性。也正是由于这种教育学反思的匮乏,当代教育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正“以危险的抽象方式思考和谈论孩子”,“对他们进行分组、分类、筛选、衡量和管理,并以原先设想好的方法去回应他们”!

总之,《教育的情调》不仅给人以丰富的教育学智慧启迪,而且其“描述性写作”也给人以与好朋友闲聊一般美好、亲切的阅读体验,真正做到了作者所言的:现象学研究“对生活世界保持关注,从生活现象开始,从日常生活中鲜活的生活体验开始,回到事物本身,保持一种现象学的生活态度”。

《教育的情调》的英文原著本就是范梅南教育现象学的成名作、代表作,出版后不仅很快成为北美许多教育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参考书,更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曾经一时洛阳纸贵。如今推出的这本中文版,已不再是对英文原著的简单翻译。作为两位作者的合著,其最突出的特色是在原著原创性贡献的基础上加入了李树英教授基于中国情境的教育现象学研究成果,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元素。再加上教育现象学探索所固有的日常教育生活反思的深刻性,以及两位作者“现象学写作”在表达风格上的生动、优美,我坚信:给人以深刻启迪、美好体验的《教育的情调》,必将成为许多教育学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有志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包括父母)的枕边书。


文章节选自《教育的情调》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教育的情调》

[加]马克斯·范梅南 李树英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微商城”购买图书!


这不是一本教育技巧指南,而是一段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

亲爱的读者,在这本书中,你能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敏感而机智,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只有真正的教育者,才能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往期文章

《教育的情调》新书分享会 | 关注生活体验,唤醒教育智慧

《STEM教育这样做》在第三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上首发(内附视频)

新书速递 | 为了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

新书速递 | 老师,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糟糕日综合征”?

新书速递 |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