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细读《呐喊》,何以懂鲁迅?

刘雨嘉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05-25

备战高考,在成长路上扬帆启航


学语文,看课本就够了吗?

拿高分,读选篇足以俘获考官吗?

对高考,不读原著能在万千考生中致胜吗?

灵魂三问,击倒了多少学语文只读课本的同学们。当学生,且当且不易!埋首在书山题海里,转场奔波在辅导班里,同学们会说:为了那几分,花大力气读书,还不如多刷点题。可要知道,高考考场上的每一分,都能让学生跨过“山和大海”,迈向清北复交……

回过头来,如果读名著只是为了应对高考、拿到高分,平心静气地说,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过快餐化与功利主义了?在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与担当的“成年人”的过程中,名著不啻为头上的星空、路上的明灯,不仅提高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素养,更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阅读,是一场内功的修炼。名著虽好,但如果没有引路人为我们打下良好的语文阅读基础,不知道该怎么进入名著,不知道如何解读其价值,名著于我们,是伟大却隐秘的。深厚的阅读能力,自然非一日之功。今天,我们要推荐的这套丛书,就是一套名著导读丛书。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之川老师担任主编,北京四中等名校名师执笔,针对12部经典阅读篇目,为青少年读者打造了一套名著导读丛书——“名校名著课堂”。这套丛书,首先从高考出发,讲解紧密围绕高达10分的微写作展开,涵盖了人物形象、小说主旨、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深入解析,为应试打下良好基础——比如2018年北京语文考题:“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如果读者看了《细读<红楼梦>》,那么“生于末世运偏消”的探春(208—211页)、潇湘妃子黛玉(第十讲),有这些阅读积淀那就下笔灵感如泉涌。如果读者读了《细读<呐喊>》,那么可写可述的内容就更为丰富了,书中分析的孔乙己(34页)、阿Q(第六讲)、陈士成(301—302页)都是现成的材料……不胜枚举。《细读<呐喊>》内文

但“名校名著课堂”区别于一般应试教辅之处在于,我们欲从根基处为青少年读者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绝不只是按照高考各个考查方面拆解名著,以对付考试。经典何以为经典?正在于它们能培养伟大的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这套名著丛书从“应试”出发,以“育人”为旨归,从高考出发又超越高考。

不细读《呐喊》,何以懂鲁迅?中国学生学语文、中国青年,绕不过鲁迅这个“民族精神大厦的擎天巨柱”(《细读<呐喊>:大先生的绝望与希望》作者王志彬语)。鲁迅的《呐喊》,是昔日昏沉中国,振聋发聩、平地惊雷般的箴言,其喊叫犹如牛虻之刺向沉睡的人,仿佛他拿了一把手术刀,剖开沉疴病体,拿着显微镜观察每一处坏死的地方。也正因此,鲁迅的观察具有深刻的洞察性。

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去世。其棺椁上盖有沈钧儒写的“民族魂”锦旗;巴金、宋庆龄、茅盾、许广平等11人扶灵

而在今天,让青少年阅读鲁迅依然具有重大意义,正如本书作者王志彬老师在序言中所总结,读鲁迅,能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学会思考身边的社会现象,批判冷漠现实,对待世界、对待他人更加良善。帮助青少年阅读鲁迅,正是一项“立人”的伟大工作。然而鲁迅之难读难懂,也是共识。尤其对于需要应考的青少年读者而言,如果没有足够懂鲁迅的人引导学生阅读,青少年读者很难走近鲁迅。正是考虑到当下阅读鲁迅的困难、名著入考纲的现状、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要求等,今天推荐的《细读<呐喊>:大先生的绝望与希望》,就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一个研读鲁迅的门径。本书作者王志彬,十余年前就潜心阅读鲁迅,彼时的生活际遇让他有了走近鲁迅的契机:惨淡的生活现状与对这种现状的不满,让他开始理解鲁迅,曾经那层层感情上的障壁,开始瓦解。鲁迅的失望与愤怒,悲哀与呐喊,笑与骂、悲与欢,不再相隔百年,它们穿透了遥远的时间,遥遥呼应王志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鲁迅从而由纸间走到了他的面前。后来王志彬进入了北京四中任教,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在中学讲鲁迅?如何破除中学生心中“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魔咒?种种问题曾经让王老师困惑不已。为此,年轻的王老师怀着对鲁迅的深沉热爱与对中学教育的满腔热忱,写信给北大中文系教授、鲁迅研究权威学者钱理群先生,向钱老请教如何在中学教鲁迅。而钱老,更是慷慨地将彼时尚未正式出版的相关书籍电子版发给了王老师。这种薪火相传、扶持后辈的精神,从鲁迅那里传递到了钱理群先生处,再由钱先生传给王老师。正是在这种提携后辈的精神的感召下,在中学教鲁迅这项工作,对王老师而言,更有了某种使命般的义不容辞。钱理群,一生裁为四截。前二十一年,算是入世前的准备,1939年出生于重庆,在南京读小学、中学,在北京大学亲历反右运动;中间十八年,在边远地区贵州安顺小城中等专业学校教书,在社会底层经历了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与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同代友人一起,风风雨雨二十四个春秋,并写有多部研究周氏兄弟和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五年,又回归中学和贵州,关注语文教育、西部农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运动,同时从事现代民间思想史研究。八十载的生命,和两个空间——贵州与北大,一个群体——中国的年轻人,建立了血肉的联系,其主要连接纽带,则是鲁迅在北京四中开设了系列研读鲁迅的专题,并获得学生一致的热情反馈后,王老师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更多青少年读者,面对鲁迅时不再畏难?让更多中学教师教鲁迅时,不再苦手?王老师将自己多年阅读鲁迅与课堂教鲁迅的心得,集结成书,希望能带动学生,去阅读鲁迅;联结中学教师,共同探索如何去讲好鲁迅。那么本书相对于市面上其他讲鲁迅的图书,有何优势呢?作者王志彬拥有资深语文教学经验,并活跃在引领和推广大众阅读的领域:北京四中语文骨干教师,人文实验班班主任,央视《朗读者》第二季文学编辑,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致经典”双语朗诵会导师。出版过《北京四中语文课:名篇品读》《在北京四中学作文(高中卷)》,教学案例入选《信息化教学前沿探索与实践》,参与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卷》《北京四中人文课丛书》。在各类杂志刊物发表散文及书评数十万字、荣获首届全国创新作文教学大赛一等奖……在各种教研成绩的验证下,王老师的教学功底,自不待言。经过了丰富的教学实操,王老师明白如何给青少年教语文、讲阅读。王老师的写作,能够从学生的认知视角、接受心理和知识水平出发,他清楚从哪个角度讲鲁迅最受学生欢迎、哪一篇小说该讲多深多浅、哪些人物可能引起学生的共情……更具有信服力的是,王老师讲鲁迅,可谓得心应手。正如上文所说,王老师阅读鲁迅十余年,有多种关于鲁迅的文章已被发表,且王老师在四中已开设过多轮选修鲁迅的阅读专题,生动深刻的鲁迅选修课常常吸引没选课的同学(包括其他年级学生)前来旁听。经过了教学实践、吸收了大量学生反馈、凝结了丰富授课精华,明白了学生为何“怕”鲁迅,实践后知道如何让学生亲近鲁迅,王老师这才动笔写下本书。不仅对于青少年读者,对于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本书也是一本极佳的参考著作。《细读<呐喊>》不仅是名校名师前沿教学成果的展示,更是在探索一种适合青少年读者的读鲁迅的方法。当今市面上,解读鲁迅的作品多由高校知名学者完成,权威但略显艰深,青少年接受起来有一些困难。本书则是一本针对青少年(初、高中生)的鲁迅小说“桥梁”书,本书吸纳了学界很多研究成果(钱理群、王富仁、李长之、孙绍振等学者,以及陈丹青、毕飞宇等知名人士),但作者的讲法、深度、立意上,都适应了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王老师不想从学术层面研究鲁迅,而是希望既有助于青少年备考,又能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文化素养与独立思考能力。“人立而后凡事举”。此路漫漫,打开本书,让王志彬带你细读鲁迅。
《细读<呐喊>:大先生的绝望与希望》王志彬 著《细读<红楼梦>:末世里的深情与荒唐》于鸿雁 白楠茁 著★高考名著文本细读★名校名师授课精华★著名学者、语文教育家顾之川主编★致力于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往期回顾

新书速递 | 石中英: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新书速递 | 迈克尔•扬的知识观:从社会建构主义到社会实在论活动通知 | 致敬•传承•创新——《新中国教育学家肖像》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新书速递 | 电子游戏究竟能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你需要的是科学证据!新书速递 | 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指导书来啦!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