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德国教育体系概览——产生、结构与调控》
德国教育因其理念先进、学制多样化和体系设计严谨而闻名于世。《德国教育体系概览——产生、结构与调控》一书系统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德国教育体系的历史、现状、理论背景和行政实践,将教育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融入对教育体制的介绍,条理明晰,要言不烦,不仅可以供专业教育研究者研究学习,也适合公众用来了解德国教育的前世今生。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七个角度向我们呈现了德国教育体系的概貌:●从历史视角说明了德国教育体系的结构是如何发展形成的; ●从结构视角展示了德国各级各类教育在21世纪初的发展现状和改革趋向;●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分析了德国在各个维度上的教育公平问题以及受教育的益处;●从调控理论视角指出了联邦、州和地方层面的教育管理权限和协调机制、个体学校的协调机制以及教育调控方式的转向;●从质量视角总结了德国学生在国内外学校成就测试中的表现和问题,并剖析了衡量学校质量和课程质量的维度和指标;●从发展视角介绍了德国用于教育评估、教育监测和学校发展的工具和举措;●从学校理论视角探讨了德国学校所承担的能力培养功能、筛选与分配功能以及融合与合法化功能。
作者简介
伊莎贝尔•范阿克伦,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育学教授、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调控与治理、学校改进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克劳斯•克莱姆,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学校发展规划、成就测试与教育资助。斯文娅•M. 库恩,科布伦茨-兰道大学教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教育调控和学校发展与创新。
译者前言
作为一个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者,我的工作任务主要是面向国内公众介绍德国教育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那些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在多年工作中,我发现,无论是专业的教育研究者,还是普通的公众,都对德国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想了解有关德国教育的各方面信息。在此期间,有不少人曾让我推荐有关德国教育的书籍。可惜的是,我所熟悉的书籍大多是德文的,而且都是专业性的书籍,所以一直都未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甚为遗憾。出于这个原因,当我2011年读完这本书时,便立刻产生了将其翻译成中文的想法。因为这本书兼具介绍性和分析性的特点,既适合专业的教育研究者,同时也适合感兴趣的普通公众阅读,正是我可以推荐的书籍。
虽说我很早便有了翻译此书的想法,但因为其他的工作任务很重,一直以来未能将其付诸实施。直到2017年年初,我才通过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朔尔滕博士(Dr. Dirk Scholten)与范阿克伦教授(本书第一作者)建立了联系。范阿克伦教授欢迎我们翻译本书,并帮我们从施普林格出版社取得了翻译的许可。我随后与教育科学出版社联系并商定由该社出版本书中文版。在确定好本书的出版事宜之后,我邀请了在柏林洪堡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的宁海芹与我一起翻译此书。经过两年多的辛苦努力,我们终于在2019年年底完成了本书的翻译和校对。
如今,我很欣慰地把这本书推荐给对德国教育感兴趣的中国读者。本书由三位作者共同完成。其中第一作者伊莎贝尔·范阿克伦(Isabell van Ackeren)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育学教授、副校长;第二作者克劳斯·克莱姆(Klaus Klemm)也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育学教授,目前已退休;第三作者斯文娅·M. 库恩(Svenja Mareike Kühn)是科布伦茨-兰道大学教育学教授。他们三人之间有师承关系。范阿克伦教授曾是克莱姆教授的学生,库恩教授曾是范阿克伦教授的学生。这层关系为三人之间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本书具有简明扼要的特点。这是由它的产生背景和使用目的所决定的。本书产生于作者为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师范生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导论,本书旨在为师范生、教师、学生父母及其他感兴趣的社会公众和研究者提供有关德国中小学教育的概括介绍。因此,本书的篇幅不宜过长。这就要求作者在主题选择上用心取舍,既不能漏掉关键问题和关键方面,又不能省略前后关联,以至于妨碍理解。事实表明,作者比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用不到200页的篇幅说明了德国中小学教育各方面的重要问题,让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第二,本书具有突出的解释主义取向,即不满足于仅仅描述“是什么”,同时还重视解释“为什么”。作者一方面借助历史分析,说明德国教育体系的结构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第一章);另一方面,也借助多个理论和模型分析和解释各方面的问题,例如用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资本理论来解释学生家庭背景对其教育生涯以及日后职业发展的影响(第三章),用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的组织理论来说明各所学校层面上的调控机制(第四章),用“学习供给与利用模型”来分析学习成就的影响要素(第五章),用芬德(Helmut Fend)的结构功能主义学校理论来分析学校的目的和功能(第七章)。第三,本书有着鲜明的批判性立场。作者不只是描述和解释当前的教育现状和改革举措,而且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书中既有对积极方面的呈现,也有对问题和不足的分析。这样读者就能获得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形成更为全面的判断。例如,作者既展示了德国当前的教育结构现状,也指出了当前教育结构改革的问题(第二章)。此外,作者还指出了德国教育体系中教育机会不公平的问题(第三章)、教育调控的问题(第四章)、质量保障与评估工具的功用和局限等(第五章、第六章)。这种批判的态度贯穿全书的分析。第四,本书作者在教学法方面做了精心设计,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首先,本书章节标题的表述对读者很友好,具有很高的信息含量。读者看过章节标题,就能对各章节要分析的内容和观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每一章的标题都被表述为一个问题,每一节的标题都是一个观点清晰的命题,这不仅有助于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便于读者带着问题和求证的意识去阅读,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各章节的内容。其次,每一章的末尾都列出了一系列的反思性问题, 便于读者检查和深化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本书以历史分析开始,之后层层递进地对教育结构、教育公平、教育调控、教育质量、教育评价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学校理论方面的总结收尾,很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这些特点与优点让本书同时适合对德国教育感兴趣的专业教育研究者和普通的公众阅读。如果读者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某一方面的问题,可以阅读作者在书中推荐的文献。
学术翻译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德语书籍的翻译又面临着作者偏爱使用被动句式和层层修饰限定的复杂句式的特殊挑战。除此之外,有许多与教育相关的德语概念在中文中找不到对应词,翻译起来十分棘手。这其中,既包括被认为是德语独有的“教育”概念(Bildung,在国内也被译为修养、教养、化育、塑造等),也包括五花八门的德国中等学校的名称。国内目前对许多概念的翻译还不统一。为此,我们特意制作了一份术语索引,附在书后,读者也可把它当作教育概念和术语翻译对照表来参阅。除了便于读者理解的目的之外,我们也希望它有助于消除德语教育概念翻译方面的分歧,助力学界形成统一的翻译。
本书的翻译得到了范阿克伦教授等三位作者的大力支持,他们多次认真而及时地答复了我们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此外,我们还要感谢教育科学出版社为本书顺利出版所做的工作。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德国教育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因为时间和能力所限,翻译中可能尚有不足之处,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文章节选自《德国教育体系概览——产生、结构与调控》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微信编辑时有删减。
PS: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期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序。
要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好内容,可以每次读完后点个【在看】,或者把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哦!这样你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每一篇文章啦!
往期回顾
●新书速递 | 教师如何在实践中生成教育智慧?●新书速递 | 关于学习的本质,如果只挑一本书读,我推荐这本●新书速递 | 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与五四精神●新书速递 | 建设使命共振的学校●新书速递 | 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化学教学设计怎么做?“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