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米沃什:流亡是一切不幸中最不幸的事 | 人物词典

2017-06-28 身度文化 余世存工作室


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ław Miłosz,1911- 2004)

波兰著名诗人、作家和散文家,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6月30日出生

大过卦(6月28日-7月3日),同一卦的有陈寅恪、卡夫卡、法拉奇、皮尔·卡丹、黑塞等


1939年,苏德瓜分波兰。米沃什曾回维尔诺呆了一段时间,但他发现红军统治下的维尔诺已经面目全非,他的那些先锋派的诗歌小圈子,已像“纸房子一样倒塌了”。他只好匆匆逃离,穿越四道封锁线,回到华沙,并加入左派抵抗组织,从事地下反法西斯活动。


1949年夏,锦衣玉食的外交官米沃什在“美好世界”舞会里喝完酒跳完舞步行回家时,夜凉如水,几辆满载犯人的吉普车从他眼前疾驶而过,士兵们穿着厚厚两层军大衣,犯人们则被晨风冻得瑟瑟发抖。他突然意识到:在意识形态的政治口号之下,隐藏的是一堵厚重的冷漠之墙,民众不过是任人献祭给庞然大物的羸弱羔羊,自己与在硝烟中荡着秋千的人们有何区别:“那时我明白了我是谁的帮凶。”


他开始深刻地领悟到了自己的“使命”所在:“在畏惧和颤栗中,我想我会完成我的生命/只当我促使自己提出公开的自白书/揭示我自己和我这时代的羞耻:/我们被允许以侏儒和恶魔的口舌尖叫/而真纯和宽宏的话却被禁止/在如此严峻的惩罚下,谁敢说出一个字/谁就自认为是个失踪的人。”


1941年,波兰地下抵抗组织的三位作家(左起):耶日·安德烈耶夫斯基、米沃什、卡兹米耶日


波兰当局在1951年正式宣布,所有作家都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周围的朋友们都不得不表示屈服时,米沃什感到了某种集体信奉的恐怖,看清了战后的东欧社会正在走向奴役之路。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不只是一种创作方法,而是涉及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因为“它禁止每一个时代的作家在文学领域的基本工作——从个人的独立观点来看这个世界,说出他所看到的真相,同时捍卫社会的整体利益”。如果服从这一创作原则,不仅文学的生命,而且个人的自由都将不复存在。于是他决定流亡国外,哪怕从此再也不能写作。


米沃什在三十多年的流亡中,过的“是一种与城市大众隔离的生活”。他自称是“一个孤独的人,过着隐居的生活”。他还说:“流亡是一切不幸中最不幸的事。我简直坠入了深渊。”


米沃什流亡时期的护照


米沃什在回忆录中写道的:“我到过许多城市,许多国家,但没有养成世界主义的习惯,相反,我保持着一个小地方人的谨慎。”米沃什虽然始终保持着这种谨慎,但他看不惯西蒙·波伏娃所代表的巴黎左派知识分子的习气,接受不了“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也同样不认同盛行于美国诗歌界的地方主义。


米沃什6岁时看到12岁的俄罗斯女孩莱娜:“那个渴望莱娜粉颈的小男孩,包括他后来一直对莱娜命运的沉思,有非常色情的意味。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迷恋。后来,装着小公主的彩带和缎鞋的棺材被打破了。”紧接着,他引用叶芝:“我们的想象最经常萦绕的,是赢得的还是失去的女人?”他答:“似乎是失去的。”


米沃什198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托尼·朱特曾经讲过他在美国大学里讲授《被禁锢的头脑》的课堂效果:七十年代,我第一次给向往成为激进派的学生们讲这本书时,将大量的时间花在解释为什么‘被禁锢的头脑’不好。三十年后,我年轻的听众们彻底一头雾水:全然不理解一个人何以将灵魂出卖给一种信念,更不要说是压迫人的信念了。到了世纪之交,我的北美学生几乎无一见过马克思主义者。


2001年,米沃什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你如何在描写苦难的同时,又对罪恶表示认同?如果你真的认为这个世界是令人恐惧的,唯一正确的态度似乎就是否定它。”


在谈论自己诗歌的价值时,他说:“诗最重要的特质是给人生经验一种肯定的评价。我们这个世纪的诗,包括我自己的作品,都有着过多的否定和虚无。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很悲哀,每当人类的历史经验和个人生存充满恐怖和苦难时,诗人们眼中的世界便成为黑暗一团,聚集着各种冷漠残暴的力量。然而,在个人的人生历程中,我常看到人性的崇高和善良,在危险时刻发挥了激浊扬清的作用。我的作品多少表达出我对人类美德的感恩之情,因此,我自认我写的诗还有点价值。”


米沃什


米沃什最著名的一首诗:

Gift

礼物

A day so happy.

如此幸福的一天。

Fog lifted early. I worked in the garden.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Hummingbirds were stopping over the honeysuckle flowers.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There was nothing on earth I wanted to possess.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I knew no one worth my envying him.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Whatever evil I had suffered, I forgot.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To think that once I was the same man did not embarrass me.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In my body I felt no pain.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When straightening up, I saw blue sea and sails.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沈逢義  摄影


相  关  书  单 

1



米沃什词典


作者:[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西川 / 北塔 


内容介绍

“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198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人生回忆录,呈现20世纪历史文化广阔的精神地图。本书是米沃什进入生命最后阶段的回顾与总结,吸收他的时代的美好与糟粕,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与博学诙谐写就的人生之书。

2


被禁锢的头脑


作者:[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乌兰/易丽君


内容介绍

“禁锢”一词在波兰文里,有“使信服”、“使信任”以及“被奴役”的意思。如果存在奴役,它也并不仅仅是强迫的,而是有着心甘情愿的意味,这使得这本书拥有了极为丰富的阐述空间。

今天的人们想要在脑海中再现那种场景是很困难的:一方面,是战争结束之后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另一方面,是前进中的歌声、旗帜。这一回,闯入者最擅长的还在于,将自己描绘成历史进步的代表,有一套完整的学说,以“新信仰”的名义,要求人们服从。即使在黑格尔那里,历史仍然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在演进,处于当事人的视野之外,而新信仰则把客观发展的“历史”替换成了“第一人称”,声称他们这些人正好代表着历史运行的方向。

3


诗  的见证


作者:[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黄灿然


内容介绍

《诗的见证》以其浓缩和简洁阐述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一把了解米沃什诗学历史哲学、哲学和美学的钥匙。当然,米沃什全部著作提供了对二十世纪困境的最深刻反应之一。他反对各种一般见识,这些见识认为我们文明是没有前景的,而文化的异化则是可无逆转的事实。他的反对,对他的波兰读者来说似乎可能更自然。毕竟,在像波兰这样的国家,当代诗歌不止一次地证明它是社会的存在不可或缺的;它发挥见证现实、抵抗压迫和成为希望来源的作用,这作用不是抽象原理,而是很多人具体和亲身的经验。


人  物  词  典


川端康成: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

保罗·高更:离开文明,是离开了众多的敌人

玛丽莲·梦露:6月1日出生,她本是一个快乐无忧的孩子

萨特:拒绝诺贝尔文学奖,荣誉是给平庸之辈的酬劳


 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后台。


欢 迎 关 注

余世存工作室

商务合作或转载

请联系微信号:yushicun005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余世存作品签名本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