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当打之年,求是雏鹰如何“打” ——记传媒与人文学院“求是雏鹰班”导师见面会
传媒与人文学院“求是雏鹰班”继9月初次见面后,于10月29日下午,在文科二号楼401迎来8人导师团和全体学生的正式会面。与会人员有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吴飞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叶晔教授、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福轩教授、各位导师、班主任及全体同学。雏鹰班导师团队既有学界翘楚、特聘专家,也有青年才俊,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还有深受学生喜欢的青年教师。会议由汉语言文学专业姚逸超老师主持。
当打之年,掌握“打”的速度。
会议初始,传媒与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孙福轩老师代表学院衷心感谢吴飞教授、叶晔教授欣然接受导师邀约,并称同学们本科阶段有机会聆听他们的教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孙老师叮嘱同学们要培养兴趣、制定规划、保持心态,循序渐进,不要太着急,这样才能走得扎实、走得长远。
当打之年,掌握“打”的力度。
吴飞教授发言时,首先用诙谐幽默地语言、表情和手势描述小时候学习被父亲加压的场景,引出同学们要对自己加压的观念。他强调,对于雏鹰班同学而言,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业压力并不大,但要学好、学精就需要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加压、养成阅读习惯,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时间关系。作为导师,他会适当地给同学们加压,但希望同学们主动与之交流、探讨学术问题。
当打之年,掌握“打”的方向。
叶晔教授告诉同学们,“00后”迟早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能否不负辛苦成为栋梁之才,收获果实、提升自己,取决于施压的方向要对,不要被焦虑所裹挟、不要“内卷”用力不当、不要执念于眼前微小的利益,将眼光和境界放的开阔一些。最后,他希望同学们能用淡然的心态不断提升和磨练自己,这种体验或历练得到的结果将使其受益终生。
导师发言结束,新闻传播类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先分两个大组与导师们见面交流。随后,再按导师分为5个小组与进行深入交流。
会后,随机采访了两位同学,她们表示:
传播类2003班 何思颖
原以为吴教授和叶教授是很严肃的人,但他们说话都很深刻却又不失可爱。我会像他们说的那样,保持淡然的心境,必要时推自己一把,逼自己一下,始终保持努力学习的状态,积累更多知识和能量,做到吴教授说的不负韶华。
见面会很有仪式感,吴教授和叶教授没有预想的严肃,都是风趣幽默很可爱的“网民”。看到其他同学有理想和心怡的专业方向,我讲出了自己的迷茫,得到教授耐心地疏导,帮我发现自己的兴趣。我很惊喜,同时也更庆幸来到城院,雏鹰班给我向上的机会,我相信并且有信心,一定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传播类2004班 段天艺
本科四年,是每位“雏鹰”的当打之年,希望同学们在导师指导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自己早日展翅飞翔,成为翱翔天际的“雄鹰”。
文字:传媒记者团 董雪
图片:传媒记者团 王淑慧
排版:传媒记者团 熊苏琪
传媒与人文学院教学办供稿
●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