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 产教融合︱传媒与人文学院&大运河文化研究院走访交流会成功举行
图:运河南源拱墅区:拱宸桥·十里银湖墅
大运河拱墅段是大运河杭州段古迹保存最完整、底蕴最深厚、资源最丰富的一段。 近年来,拱墅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围绕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通过文化原点梳理、田野走访调查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工作。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也从大运河老字号保护调研、大运河夜游经济开发研究、运河非遗影短视频像记录、拱墅历史文化记忆编撰等实际项目入手,积极参与大运河璀璨文化带建设的相关研究。
图:交流会现场
本次会议伊始,陆洁院长对浙大城市学院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就拱墅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主要职能、发展现状、代表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2018年1月成立的拱墅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集结各方资源建设高水平学术研究平台,开展大运河区域研究,提交建设性调研成果,全力助推运河沿岸名区建设,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拱墅经验和拱墅样板。陆院长希望浙大城市学院与大运河文化研究院今后能在“运河文化研究、运河整合传播、文旅项目打造”等方面深化合作,同时邀请浙大城市学院参加明年的第二届大运河文化区县合作论坛。
随后,洪永跃老师针对大运河研究平台建设、大运河核心示范区打造、大运河文化论坛举办、大运河文学作品创作等具体问题展开阐述。洪老师希望浙大城市学院能在大运河璀璨文化带建设过程中发挥智库支持、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等优势。
图:拱墅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领导发言
传媒与人文学院孙福轩老师提出,学院现有专业设置契合大运河璀璨文化带建设需要,能够在文化资源梳理、活动策划执行、项目规划实施等方面提供支持,并以学院东南佛国文化研究为例,介绍学院在地方文化有效传承与创新利用方面的成果。
会展研究发展中心郁全胜老师认为,大运河是一个具有巨大潜能的IP,是杭州城市形象、乃至中华民族形象塑造的有效载体,需要通过系列活动完善、充实大运河形象。
新闻传播学系江根源老师以《新媒体写作》课程作业为例,提出“运河群体画像”、“线下古镇线上呈现”的建设灵感。他从互联网品牌表达的角度解释了当下文化价值对于网络传播的重要需求。
中文系王艳老师建议大运河文化研究与传播中需融入年轻化表达视角,比如在大学课程中融入相关实践命题。这样既能充分激发年轻人运用创新思维、融媒体技能为运河文化研究与传播贡献力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又能实现政产学研对接,真题真做,服务社会,把区校合作真正项目化落地推进。
图:传媒与人文学院领导发言
最后,与会双方还就合作框架、组织协调等工作交换了意见,并商议定期沟通与交流,并将于近期进行运河文化研究院的大学回访。
传媒与人文学院积极响应学校“159”区校合作计划,与拱墅区、杭州市紧密结合,并且努力彰显合作的特色优势,与城市高度融合,共同成长。目前,由学院师生主笔调研撰稿的《杭州运河传统流域老字号系列丛书》(共十二本)即将出版,杭州市科技局2020年度决策咨询项目之《中国大运河(杭州段)璀璨文化带建设策略研究》报告也即将完成。与此同时,九月底师生参与编导演出了大运河“丰收吟”诗歌朗诵晚会(运河边实景演出)、《拱墅历史文化记》研发、运河非遗短视频创作等项目也在紧张筹划中。
图:师生参加大运河诗歌朗诵会编导演出
运河南源拱墅区,因河而名,依河而兴。生生不息、开放包容、笃实创新的运河文化始终是拱墅的根和魂。大运河文化研究与传播,我们身在其中、行在路上!
图:交流会后留影
文字记者:吴玥(广告17级 文创所实习生)
排版:王丞璞
特别鸣谢:杭州拱墅区大运河文化研究院
产教融合课程指导:金月成老师、江根源老师、张雅楠老师、王艳老师、冷南羲老师
●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