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EDIA·沙龙 | “党史学习教育”之为师生办实事—— 何善蒙:天人关系的重塑和中国思想的转型

4月16日下午,传媒与人文学院教工一支部与学术沙龙筹备组在百草园内举办本年度第二场学术沙龙活动。沙龙主讲人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何善蒙教授,主要分享关于天人关系的重塑与中国思想的转型过程。此次活动由传媒与人文学院耿志红老师主持。

沙龙伊始,何善蒙教授由两个小故事引入沙龙主题,“道可道非常道”,每个人对同一问题的理解认知是不同的,应该多鼓励自主思考。

随后,何善蒙教授抛出“道是什么”这个问题,通过“天道”引出“天人关系”话题。通过将古代中国人与古希腊人进行比较,解释在中国古时候的人眼中,人和天之间为何不是对抗性的关系。从天圆地方、东西南北等最简单的知识方面入手,提出人对“安全感”的需要,昼夜之分带来“时”的概念,继而转变成人们心中的规律及“天道”。何教授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了对“道”的理解与看法,即“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随后,引出了“中”的思想,讲述了由“主宰的天”到“义理的天”到“自然的天”的天然关系的转变重塑过程,并举例殷周变革加以论述。


此外,何善蒙教授提出了道、真理的来源——圣人。中国有按圣人之道去做的传统,“工夫”就是行道的方法,“境界”就是个体对于行道的完成度。道落实在“心”上,而“心”就是人的“中”,以此强调了“心”的重要性。

在之后的交流环节中,在场师生各抒己见,与何教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老师认为,道不是感官得到的,认为天和人是一体的。有同学大胆讲述了自己对道的理解。此外,还讨论了 “中”文化里关于寻找个体的平衡、现代技术对于时空观、对道的影响等话题。


沙龙的最后,耿志红老师作总结发言。她指出,哲学确实能带来很多答案,解决很多问题,何善蒙教授的分享明晰了天人之间的关系,也让大家对中国思想更为了解,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交流氛围轻松的学术活动,也能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进来。此次学术沙龙活动取得圆满结束。


文字:中文1901 杨渡

图片:传媒产学研 郑雯妤

排版:传媒记者团 虞婕

往期回顾

MEDIA | “学史力行”:青春向党,放飞精彩梦想   ——传媒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展示

MEDIA | 传媒与人文学院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党校培训开班典礼 圆满举行

MEDIA | 传媒与人文学院召开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

MEDIA | “向智而生 智赢未来” —— 校企合作激发新兴活力 智慧创造助力崭新未来

MEDIA | “老”非遗的“新”传播 ——传媒师生科研团队走访武林街道非遗主题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