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EDIA | 打好基础,坚持创新,开出教学成果之花——传媒学院邀请刘建民教授作“教学成果奖是如何炼成的?”云端讲座


为了更好地培育优质的教学成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传媒与人文学院于5月19日下午,开展了线上教师交流活动。本次交流活动特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刘建民教授为主讲人,刘教授以“行走的新闻”为例,就三大方面向传媒学院的老师们传授了自己的教学成果经验。

1

打好基础:

建一个开放性的架构

“对于开放性的架构的理解,就好比是自己正在编一个筐,而新闻教学成果就像是筐里的菜。只有把筐搭建得足够牢固,才能够装满各种各样的菜。”交流会的开始,刘教授就用生动有趣的比喻说明了打好基础的重要性。要想搭好自己的筐,就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个人和顶层。

“从个人来说,教师要对教学产生一定的思考,从学院发展需求找寻属于自己的接口,具备一定的目标感和方向性。”刘教授提出的目标感是建立在教师个人的初衷之上,能够扎实地把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和思政育人教学相结合。“教师需要尝试从最基础做起,一门课、一部教材、甚至一个教学质量项目都能够成为教学成果的一部分。”方向性的具备则是在经历多次试错之后,通过时间的积累、沉淀、打磨和考验所带来的。

“从顶层来讲,需要从特色做起,强调专业性、大局观和位置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基层,走向社会,走进我们的国情。”教师应当把自己放在引路人的位置上去思考,找到属于个人特色的教学方式。

2

四个坚持:

坚持就是最大的创新

第一,坚持解决教学问题的目标不放松。以行走的新闻为例,抓住当时的新闻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不断推进解决问题的办法,坚持咬住解决问题不放松的决心。

第二,坚持与时俱进的方法革新不动摇。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获取新闻素材的途径发生变化,保持包容心态,跟上时代步伐。

第三,坚持积累人才培养的成果不懈怠。从基础开始慢慢积累,小到十几年前学生们一次简单的作业,大到教学项目的收获,这写都是能够成为积累成果的素材。

第四,坚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不摇摆。找到教学成果的突破口,理顺资金投入方向,形成良性循环。

3

申报:

教学智慧的深入呈现

“在文本方面,需要层层深入和突破,内容做到写实和具体,文字精简达意,始终突出教学要求。在修改方面,积极向专家求教,听取不同声音,完善教学成果。”同时刘教授也强调,新闻要走向社会,关注现实,叙中国事,发青年声,从而实现项目的均衡性,综合性,价值性,选择性。


在接近两个小时干货满满的分享后,老师们进行了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的环节。在了解刘建民教授教学心路历程后,老师们对于教学成果奖的创作过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打好基础,坚持创新,在时代背景下接轨新闻理论和实践教学,方可开出新闻成果之花。

附:刘建民,传媒与法学院党委委员、高级编辑,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浙江省教育厅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教育厅新闻传播学教指委委员,“行走的新闻”品牌创始人。他连续15年带领2000余名学生行访叙写,深入社会基层开展大型田野调查,编撰《我家四十年》等20余部书籍,出版300余万字的新闻实践作品,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他组织学生编写《我的小康之家——00后一代眼中的中国小康样本观察》等丛书连续三年获得时任省长郑栅洁批示。

文字:传媒记者团 何雨欣

审核:顾杨丽

排版:传媒记者团 李文静 符若晗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