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打开这篇育儿好文!
文:吉吉
啊呀,你还是打开了对不对?嘿嘿~~
虽然是标题党,但是吉吉起这样的标题,不是为了骗点击挨揍的,而是在做一个测试哦!
我希望,你能好好的感受下,为什么明明“不”让你打开,你还是会打开呢?
越不让,越好奇?越禁止,越想尝试?
然后我们再来思考下: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常和孩子说“不”?
作为一个即将进入“Terrible 2”的孩子她妈,我每天都要经历N个想对她说“不”的场景:
“不要吃零食!”
“不能爬高!”
“不可以抢手机!”
……
许多妈妈和我聊天,也都提到,哇,“不可以”、“不要”,这不是天天都在脱口而出的口头禅吗?
可是,效果如何呢?
“我说话她都不听呀!我不让她摸脏东西,她偏要摸!你越说,她还越起劲儿了!”
“反正就是爱唱反调,这孩子突然喜欢打我,我说妈妈疼啊,不能打!他竟然哈哈笑,打得更起劲儿了!气死我了!是不是叛逆期啊?太难管了!”
……
虽然每个孩子在逐渐长大、发展自主性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挑战家长的适龄行为,但是呢,千万别把孩子不听你话,仅仅归因是孩子熊。
就像你好奇打开这篇文章一样,你有没想过,是说话方式出了问题?
我们需要为孩子设立关于规则的界限,需要和孩子表达“不可以”的理念,但是,一定都要通过说——“不”——来实现吗?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实验:
我在线下的正面管教课堂上也会和学员举这个例子,是说参与者闭上眼睛,“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不要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但是没有人成功过,“吉吉老师,我满脑子都是一只粉红色的大象!!”
我们常对孩子说的“不”语言,就像是要求他们“不要去想象一只粉红色的大象”、“不要打开一篇好文章”,“不”字后面的信息,被无限放大和强化了。
所以,很多时候,真的不是孩子熊,是我们的表达方式错了啊!
那要怎么和孩子说呢?
孩子又大吼大叫了,与其比孩子还大声,高声训斥“不要吼了!”不如试试,利用“镜像神经元”原理,和孩子温柔的说:“宝贝,怎么了?你想说什么?”或者一边抚摸他的后背,一边轻轻摇头、微笑的做出“嘘”的噤声动作。
很多时候,“不”语言的失效,在于孩子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干嘛,那不如直接告诉他,你期待的与“不可以”的相反行为,是什么:
“不可以抢手机!”——请把手机还给妈妈。
“不可以打妈妈!”——轻轻的摸摸妈妈,好吗?
我们不让孩子做的事,真的完全不可以吗?还是只是时间、地点不对,需要有所限制罢了。可以给孩子设定两个选项,既尊重了大人的原则,也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比如,孩子一直吃零食、不刷牙:
“宝贝,你是想再吃3颗溶豆,还是再吃5颗?你来决定。”
“宝贝,你是想要苹果味的牙膏呢,还是想要草莓味的牙膏?你来决定。”
与其直接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不如把球抛回给孩子,训练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是他们自己思考出的结果,他们越容易遵守哦!
“快点擦防晒!”vs“宝贝,如果出门不被晒伤一直能白白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不要乱动,快点穿衣服!”vs“宝贝,要怎么做,才能上幼儿园不迟到呢?”
你看,我们原来有这么多种代替“不”的说话方式,试试换种方式和孩子沟通吧!许多家长和我说,“天哪吉吉,这好难哦,我简直不会和孩子说了,每次话到嘴边都要咽下去的感觉,还是说‘不’来得简单痛快!”
我深深的理解呀。我们的语言模式,也是从原生家庭来的,我亲爱的麻麻以前经常和我说,“不要熬夜”、“不要忙起来就不吃东西”,好在经过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她会聪明地说,“11点就要休息了”、“你忙的时候可以备个水果。”
我们是那么渴望正确的爱孩子,
而我们自己,不就是宝贝的原生家庭吗?
我们能给予什么,孩子就学到什么。
“不要打开这篇育儿好文”——谢谢你打开这篇文章,从现在开始,我们一起练习,和孩子、和家人,好好说话。
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讲师,慢成长联合创始人,斜杠妈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连续坚持15轮21天打卡。相信育儿就是育己,愿与娃一起慢成长。微博:吉吉pure;微信:mancz123。
这些原创你可能也感兴趣哦: